家禽秋免,免疫失败或效力不好的几大原因

2024-10-08来源: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文章编辑:灵儿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随着我国家禽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使用的疫苗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同种类、不同时期的疫苗进行免疫的时候,会因为一些误区导致免疫失败或效果不好,从而影响了家禽养殖的总体经济效益。因此总结了家禽疫苗防疫的几个原因/误区。

  一、疫病原因

  若疫病所处阶段不同,则免疫接种后所引起的免疫失败存在差异,因此应该对此有一定的认识。

  1.1 潜伏期经常遇到免疫接种后动物立即发病,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动物处于该种疫病的潜伏期,免疫接种时的一些应激因素,导致畜群发病。

  1.2 患病期有些养殖户对疫苗认识不够,以为疫苗具有治疗作用,在畜群患病期间接种疫苗,以期达到较好疗效,结果反而加重畜群病情,因为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疫病,而不是治疗疫病。

  1.3免疫抑制性疾病畜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会侵袭、损害动物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器官,使淋巴细胞生成受到破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应答功能紊乱和免疫机能障碍,使畜群对疫苗接种的应答反应性降低,进而出现免疫抑制现象。引起畜禽免疫抑制的疫病较多,如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肺炎支原体感染等。

  二、不合理的免疫程序

  规模养殖场的免疫程序较为合理,其会根据不同疫病的发生规律、养殖场周边疫病情况、母源抗体情况进行制定。但小型养殖场可能缺乏相关能力,进而参考规模养殖场免疫程序,而程序却不太适合自己养殖场,最终导致免疫失败。免疫程序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初生动物,也会对初生动物的免疫效果产生影响,是干扰免疫接种效果的常见因素。若养殖场未对自己场内的各种母源抗体进行监测,盲目参考其他养殖场的免疫程序,导致疫苗接种时间过早或过迟。过早接种时母源抗体滴度较高,免疫接种后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导致免疫失败;过迟接种时则产生免疫空白期。

  2.2 不同疫苗相互干扰

  由于目前所有动物疫病几乎都采取疫苗预防为主的策略。一些养殖场的免疫程序非常密集导致几种不同疫苗同一天接种或间隔仅仅2-3d接种,进而导致某些疫苗间免疫效力相互干扰,或接种某些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弱毒疫苗后再接种其他疫苗,导致免疫失败。

  2.3 免疫接种次数不足

  有些养殖场为节约成本,减少免疫接种次数,将有些疫苗的免疫次数减少为1次,而没有采取加强免疫,最终导致免疫失败。对于活疫苗,若免疫接种一次,则动物机体很快将其清除,机体未受到足够刺激,进而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达不到保护水平,若受到强毒刺激和机体处于应激时,会发生疫病;对于灭活疫苗若免疫接种一次,则抗体滴度不仅低而且持续期短,不足以保护动物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2.4 免疫接种时机不对

  不同疫病有其发病规律,特别是对于某个阶段易感的疫病,若选择免疫接种时间不对,则达不到预防效果。

  2.5 未按规定程序免疫接种

  有些养殖户不重视免疫程序,主观加减免疫接种次数或免疫接种剂量,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三、药物原因

  药物通过抑制和杀灭病原达到治疗和预防疫病的目的。疫苗尤其是细菌性活疫苗易受到药物影响,同时一些药物本身会抑制畜群免疫力,所以在免疫接种时必须了解畜群用药情况。

  3.1抗细菌药物

  免疫接种细菌活疫苗前及后7天内,不能给动物用杀灭和抑制该种菌苗的药物,否则会导致免疫失败。

  3.2 抗病毒药物

  该种药物影响病毒性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在接种病毒性活疫苗时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

  3.3 免疫抑制药物

  免疫抑制药物有氯霉素、卡那霉素、地塞米松等。免疫接种期间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会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减少,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反应。

  四、应激因素

  4.1 环境因素

  若在以下天气情况下接种疫苗,如高温、寒冷、阴雨、过度潮湿等,会导致免疫失败。

  4.2 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太大、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等易造成动物产生应激反应,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动物极易受到感染,若这种情况下接种疫苗,会影响疫苗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4.3 强烈刺激

  若免疫接种前后驱赶动物等,可能刺激动物机体释放肾上腺释放皮质激素,抑制机体免疫,进而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4.4 接触到有害的化学物质

  许多重金属抑制免疫应答,如铅、镉、汞等;有些化学物质也抑制免疫应答如卤化苯、卤素、农药等。

  4.5 饲喂含霉菌毒素的饲料

  霉菌毒素可以使胸腺淋巴萎缩和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引起免疫抑制。

  五、疫苗有效抗原含量

  有效抗原含量是刺激动物机体产生具有保护水平免疫反应的基本条件。引起疫苗抗原含量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保存运输条件,若疫苗未按说明书要求保存运输,如运输过程中温度太高,疫苗受到阳光直射等均会导致疫苗抗原含量降低;

  (2)疫苗储存时间超过有效期;

  (3)厂家生产工艺。

  六、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或过剩均可使免疫功能受损,如缺乏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均会导致淋巴器官萎缩。

  七、操作不规范

  7.1 接种剂量不足

  飞针会导致接种剂量不足,若又未及时补免,则接种剂量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抗体,进而未产生坚强免疫力。

  7.2接种剂量过大

  长期超剂量或者重复剂量免疫造成免疫麻痹,不能刺激免疫抗体产生。

  7.3接种途径不当

  没有按说明书规定途径免疫接种。

  八、疫苗问题

  8.1不合格的疫苗

  疫苗生产时,质量不达标造成没有效果,甚至不用疫苗不发病用了疫苗就发病。时常有这样的案例发生。

  8.2疫苗保存不当

  疫苗在运输过程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阳光照射等因素造成疫苗效果下降甚至无效。

  九、个体因素

  9.1接种时个别漏掉

  接种时有些因为设备故障或者人为操作失误有些个别漏掉。

  9.2特殊体质

  有些动物个体与大群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这些个体应当淘汰。

  那么,除了上述因素和原因以外,疫苗免疫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养殖朋友自认为只要完成了疫苗免疫后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疫苗免疫一段时间后是要做抗体检测的,检测鸡群抗体是否达到有效保护水平。

  误区二:对已经免疫的鸡群做抗体检测,不能只看抗体的平均值而无视抗体的离散度。实际上很多鸡发病的原因是由于鸡大群的抗体水平不均匀导致的,抗体水平低的鸡就容易感染发病,部分发病的鸡病情控制不到位,最终会导致大群集体发病。

  误区三:部分养殖场购买疫苗只图便宜省钱,不考虑疫苗毒株、佐剂、工艺、使用效果等。实际上疫苗成本在家禽养殖总成本中的比例是很小的,便宜的疫苗也省不了多少钱,却可能因为毒株不对型、应激大等问题起不到防疫效果而带来更大的损失。

  误区四:针对同一种疾病的防疫可以用不同毒株的疫苗,多使用几个毒株保护率会更好。根据免疫学的基本原理,高水平的抗体是需要同种抗原反复刺激机体才能产生,所以,同种疫苗连续免疫多次以上,才能产生较高的抗体。同种类不同厂家的疫苗,也可以采用每免疫两次再更换的方式。

  误区五:很多养殖朋友有个很大的误区,认为温度回升后病毒性疾病不再发生,夏天的疫苗免疫就可以不做。实际上大量实验室数据分析发现,夏天病毒病是依然流行存在的,只是病毒在炎热天气时传播率相对低一点而已,其对家禽的致病性是没有丝毫减弱的,所以夏季免疫不可放松。

  误区六:免疫了某种疾病的疫苗再发生该病,就认为该疫苗不管用。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首先,疫苗免疫过后,要产生保护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空白期,在这段时间内家禽仍然是处于无保护的状态,此时如果病原来侵袭,同样是会导致发病的;其次,家禽大群自身的健康状态,也能决定疫苗免疫能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比如营养状态、有无免疫抑制性疾病等;第三,药物的应用、免疫程序设置不当、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因素也都能影响免疫效果。

  误区七:免疫的疫苗毒株不是当今流行的毒株,这种情况下即使做了疫苗同样是防不住疾病爆发的,举例:给家禽免疫的疫苗是普通的H5流感疫苗,但是家禽发病的是H5的两个变异株,此时即使做了H5流感疫苗也是起不到作用的,因为免疫的虽然是H5但是毒株型号不对。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