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现状速览
近期,生猪市场动态备受养殖户与消费者关注。上周四及上周五,生猪现货价格连续两日呈窄幅下滑态势。但从上周整周来看,生猪现货整体处于窄幅波动区间,区域市场分化显著,呈现“北涨南降”格局。
截至3月28日,各地区生猪价格差异明显。广东作为高价区,价格达15.55元/千克,因其人口密集,猪肉消费量较大,生猪市场需求相对旺盛,致使价格居高不下;黑龙江为低价区,价格下探至14元/千克,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生猪养殖规模较大,供应相对充足,这或是价格较低的原因之一;河南作为基准地,价格稳定在14.53元/千克,河南地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在生猪市场流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价格亦相对稳定。
本周迎来清明小长假,猪价能否获得节日需求的有力支撑备受关注。以往节假日,消费市场变化常对猪价产生影响,这使得养殖户、经销商以及关注猪市者对未来猪价走势充满好奇与期待。
清明需求对猪价的影响
(一)过往经验借鉴
回顾以往清明节期间猪价表现,虽节日需求对猪价有一定提振作用,但作用往往有限。以过往几年清明节为例,猪价在节前有一定程度上涨,然而涨幅通常不大,大多在每千克0.2-0.5元之间。且这种上涨态势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节后1-2天内,猪价便会恢复至节前水平,甚至出现一定程度回落。
以2023年清明节为例,节前一周,猪价从原本的13.8元/千克缓慢涨至14.3元/千克,涨幅约为3.6%。但节后第二天,猪价开始下跌,仅一周时间就跌回13.9元/千克。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节猪肉消费增量相对有限,多集中在节日前后几天,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需求支撑。消费者在清明节主要将猪肉用于祭祀和家庭聚餐,对猪肉的购买量虽有增加,但整体增幅不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市场供需格局。
(二)当下供需态势分析
供应端压力:根据官方数据,1-2月全国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其中1月规模场中大猪存栏量增长4%。这表明在接下来几个月,生猪供应量将相应增加。分析师张晓君表示,根据新生仔猪数据推算,今年2月至6月肥猪上市可能同比增长2.5%左右。因仔猪经过几个月生长,将陆续进入出栏阶段。且当前生猪出栏体重持续增加,截至3月27日,全国生猪出栏体重为125.14千克,较前一周增加0.13千克,较去年同期增加1.38千克。这使得每头生猪的猪肉产量增多,进一步加大市场供应压力。多种因素叠加,4-5月生猪供给将呈现增加态势,市场阶段性供强需弱格局持续。
需求端困境: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终端消费暂无明显改善。下游批发商拿货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市场上猪肉库存相对充足,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强,导致批发商担心进货后难以销售出去。例如在一些农贸市场和超市,猪肉摊位前顾客数量并未明显增加,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会更加谨慎,挑选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对肉类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牛肉、羊肉、禽肉等替代品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猪肉消费市场,使得猪肉需求难以对猪价形成有力支撑。
猪企的现状与应对
(一)牧原股份年报解读
牧原股份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年报数据备受关注。2024年,牧原股份业绩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这一成绩得益于其生猪出栏量增加以及销售均价上升。2024年,牧原股份销售生猪7160.2万头,创历史新高,如此庞大的出栏量为营收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生猪价格在2024年整体表现“淡季不淡”,一季度价格低位运行,二季度随着行业产能去化,供需关系改善,生猪价格持续上涨,8月达到年内高点,随后虽震荡下行,但全年均价同比上升,且处于行业成本线以上,这也使得公司营收大幅增长。
在利润方面,归母净利润达到178.81亿元,同比增长519.42%,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这主要得益于猪价上涨和养殖成本下降的双重利好。从成本端来看,2024年1-2月,公司养殖完全成本为15.8元/公斤,到2024年末已降至13元/公斤左右,全年平均成本为14元/公斤,较2023年同期每公斤下降1元。成本的大幅下降,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牧原股份在经营策略上也发生转变,从之前的快速扩张转变为稳健增长。公司表示,此前提出的600元/头的降本空间已完成过半,这显示出公司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未来降本计划上,公司计划通过加大疫病防控,降低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养殖损失;构建科学育种体系,培育出更优质、生长速度更快、抗病能力更强的种猪,提高养殖效率;坚持低豆日粮和合成生物,降低对高价豆粕的依赖,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推广应用智能化设备,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提升标准化管理能力,确保各个养殖环节都能高效、规范地运行。预计2025年出栏量在7800万头以内,成本目标为全年平均12元/千克,2月已降至12.9元/千克,朝着降本目标稳步迈进。
(二)行业内企业盈利分化
在生猪养殖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养殖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从上市公司数据来看,今年2月份部分企业养殖成本已低于13元/千克,这些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例如,牧原股份凭借其先进的养殖技术、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精细化的管理,在成本控制上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自主研发饲料配方,根据市场价格动态调整饲料原料,降低了饲料成本;在疫病防控方面,建立了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减少了疫病对猪群的影响,降低了养殖损失。
然而,仍有部分企业养殖成本高于14元/千克,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成本高的企业,在当前猪价下,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可能面临亏损。以一些小型养殖企业为例,由于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无法实现规模化养殖,导致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在饲料采购上,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采购成本较高;疫病防控能力较弱,一旦发生疫病,损失较大,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分析师张晓君认为,整体来看,今年猪企盈利情况或分化。成本低的企业仍有望获得行业正常养殖利润,因为他们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在价格较低时保持盈利,在价格上涨时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成本高的企业,若不能有效降低成本,在猪价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这种盈利分化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因素。
未来猪价展望
综合各方面因素,清明假期期间猪价受需求支撑有限,难以出现大幅上涨。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有效扭转,4-5月生猪供给增加态势明显,猪价上涨动力不足。若肥标价差进一步收窄,大体重猪出栏节奏加快,猪价重心还有下移的可能。
从中长期角度分析,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正常水平,且生产效率同比提升,这意味着今年全年生猪产能将持续兑现。排除疫病影响,市场预计今年猪价低于去年水平,全年均价或围绕14元/千克波动。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供应压力依旧是生猪市场矛盾的核心点,价格重心和价格波动区间预期均弱于2024年。
对于猪企来说,在饲料价格走高、降本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显得尤为重要。成本低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仍有望获得行业正常养殖利润;而成本高的企业则可能面临亏损,需要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加大疫病防控、采用先进技术等方式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市场挑战。未来,生猪市场的发展充满挑战与机遇,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着市场动态,期待在变化中找到发展的方向。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