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许世卫表示,关税问题对粮食贸易带来的影响只是短期波动,且近年来,我国进口大豆的来源已经更加多样化,再加上国内产能的提升、饲用蛋白替代技术应用等因素,国际贸易的短期波动,确实可能会带来一定影响,但不会危及产业安全。
“多年以来,我国多次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等,也通过政策鼓励及技术研发,推广了很多新产品、新技术,这使得我国大豆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2024年达到了2065万吨。”他认为,当前,我国大豆生产政策已经从提高产能逐渐向稳定产能转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所以,未来完全自给的可能性并不大,依然需要外部市场的供给。
他补充说,我国一直在调整大豆进口格局,开拓更多的大豆进口来源,比如巴西、阿根廷等,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4年,我国进口大豆1.05亿吨,其中巴西7465万吨,占比71%,美国2213万吨,占比21%。此外,还有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等,共计占据7%左右。这种变化的背后,固然受到了当时贸易摩擦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家本身也在不断开拓新的进口来源,让大豆进口来源多样化,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针对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他强调,确实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些榨油企业的生产,乃至油企对未来的预期等。但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波动,不会对整个产业形成明显的影响,更不会危及产业安全。
原因之一是我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在减少,且占比较低,不会动摇基本盘。原因之二是我国一直在开拓大豆进口的来源,未来会更加多样化,比如阿根廷,2024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410万吨左右,占全部进口量的4%左右。
公开报道显示,阿根廷2024-2025年度的全部产量,预计有4650万吨。4月正是南美大豆收获的季节,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要生产国的大豆即将成熟,进入全球市场,必然会给我们的进口带来更丰富的商品和更多的选择。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