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5-05-17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跌猛了,猪价下跌“一塌糊涂”!


  时光荏苒,在国内生猪市场,5月中上旬,猪价以稳中偏弱为主,外三元标猪报价盘整在14.7~15元/公斤!不过,猪价持续“僵持”后,最近两日,市场看跌情绪转浓,猪价下行压力逐步释放,短暂市场或将单边下跌的走势!不过,由于猪价存在底部支撑,理论来看,猪价不具备破位下跌的走势!具体分析如下:

  利空因素:一方面,国内南北地区气温持续升高,肉类消费需求惨淡,下游市场购销一般,居民对于肥膘猪肉承接转差,国内中大猪刚需不足,屠企“挑肥拣瘦”,中大猪价格持续走低,国内标肥价差倒挂增多,养殖端认卖情绪转强!尤其是,最近两日,南北地区,集团猪企标猪挺价心态松动,增量出栏现象增多,适重猪源供应增加;

  另一方面,猪肉购销缺乏增量,主流屠企以鲜品购销为主,受下游走货一般,白条价格上涨乏力,国内主流屠企受毛白价差收窄,亏损幅度较高,样本屠企头均亏损在22~23元左右,屠企压价心态转强,缩量开工,市场情绪转弱!

  叠加,受气温升高,育肥猪食欲下降,增重成本增加,且,标肥倒挂加剧,主流二育缺乏入场信心,二育对于标猪承接不足,南北地区,屠企顺利收猪难度减轻,部分集团猪企出栏计划完成转差,增量出栏增多!

  因此,在供需博弈下,基于集团猪企增量出栏,需求承接利好受限,国内猪价下行压力陡增!受屠宰场调价收猪,预计,5月17日,外三元标猪出栏均价在14.56元/公斤,猪价下跌0.07元/公斤,南北市场,屠企报价呈现大部下跌的走势!不过,短暂猪价下行后,市场仍存一定的支撑,猪价缺乏破位下降的基础!

  一方面,据机构调研显示,本月,集团猪企月均出栏计划增加1.22%,但是,日均出栏计划减少2.03%!主流集团猪企月内出栏压力减轻,猪价下行,这或将加剧养殖端挺价心态,尤其是,标猪出栏压力一般,集团猪企仍有惜售挺价的预期;

  另一方面,距离端午小长假仅剩半月时间,消费需求存在利好的支撑,尤其是,短暂猪价下降后,部分二育或将再次入场,而消费跟进边际也将逐步回暖,居民外出就餐现象或将增多,城市消费存在一定增量!尤其是,进入下旬,屠企节前仍有备货需求,猪价存在一定支撑!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仅为笔者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


跌跌跌,猪价下跌“无休止”!


  时光荏苒,在生猪市场,5月中上旬,国内标猪价格稳定在14.8元/公斤,但是,最近几日,猪价下跌通道打开,国内标肥猪价呈现携手下降的局面,尤其是,市场利空压力有所增加,短期内,猪价仍将延续下行的局面!支撑猪价下跌的逻辑分析如下:

  据悉,按照生猪产能变化分析,2025年5月份,生猪购销呈现“双增”的局面,

  一方面,生猪供应能力充足,标猪出栏水平或将进一步增加,且,中大猪供应能力提升。从数据显示,月初,机构调研,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增加16万头至1318万头,环比增幅在1.22%,由于中上旬,养殖端中大猪出栏积极,月度出栏计划完成尚可,规模猪企标猪认卖意愿不足,这也支撑了标猪价格坚挺的局面!不过,由于中大猪价格持续下降,南北地区,猪价倒挂增多,部分地区标肥倒挂幅度超1元/公斤!近期,养殖端挺价心态有所松动,散户以及集团猪企,标猪出栏节奏加快,适重猪源供应水平进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在需求方面,国内猪肉购销边际利好逐步兑现,本月,受节日支撑较强,月初,五一小长假,旅游消费升温,周边游以及长途出行增加,城市餐饮以及堂食需求大幅改善,肉类需求回升!不过,目前,消费需求转弱,受节后需求惯性回落,天气炎热,家庭需求降温,城市刚需减弱,消费支撑略显不足!不过,进入下旬后,随着端午节临近,需求或将改善,这对于市场或有一定支撑!

  因此,基于市场供需博弈,目前,养殖端出栏节奏加快,而消费需求支撑不足,下游白条走货存在难度,部分批发市场白条剩货增多,贸易商以缩量稳价为主,猪价基本面转弱!尤其是,阶段性,二育对于标猪承接转弱,这也支撑了猪价下行的压力!

  受屠宰场调价收猪,预计,2025年5月17日,外三元标猪报价在14.53元/公斤,猪价以盘整偏弱为主,后市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仔猪价格起伏下,中型养殖场的生存博弈


  4月仔猪高价,养殖模式大转变
 
  在4月的生猪养殖市场中,仔猪价格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整个4月,仔猪价格呈现高位震荡态势,宛如一场激烈的多空博弈。截至4月末,全国7公斤仔猪交易均价仍维持在542.64元/头的高位水平,这一价格数据令不少养殖户颇为关注。
 
  对于中型养殖主体而言,这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市场信号。在利益驱动下,其迅速做出反应,调整养殖模式。以往,中型养殖户更多聚焦于生猪育肥及出栏环节,而在4月,诸多中型养殖户将目光投向怀孕母猪,纷纷开展补栏怀孕母猪操作,期望在未来数月通过销售仔猪获取丰厚盈利。
 
  这一操作模式的转变,直接引发中型养殖主体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数据的显著变化。与3月份相比,4月份中型养殖主体能繁母猪存栏环比由降转增,增长率为3.23%,在下行趋势中呈现积极变化。而生猪存栏则由增转降,出现明显反转。
 
  从市场逻辑角度分析,这一转变不难理解。仔猪价格高企,意味着销售仔猪可获取更高利润。对于中型养殖户来说,补栏怀孕母猪类似于投资潜力资产,只要母猪顺利产仔,即可在仔猪市场收获可观收益。减少二次育肥补栏,同样是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量。毕竟,二次育肥需投入更多时间与成本,且在肥猪价格涨幅不明显的情况下,其收益不及销售仔猪直接与丰厚。
 
  二次育肥遇冷,存栏量缘何下滑
 
  在4月份中型养殖主体的存栏数据变化中,生猪存栏环比由正转负的现象备受关注。二次育肥补栏热度未达预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
 
  从时间维度来看,4月内的二次育肥补栏操作持续时间极为短暂,主要集中在月中,难以对生猪存栏量形成持续支撑。据卓创资讯调研,五一节前部分养殖场已将前期补栏的二次育肥猪源提前出栏,大量猪源集中出栏,直接导致中型养殖主体存栏量下滑,如同股市集中抛售致使股价迅速下跌。
 
  从养殖策略转变角度分析,这与仔猪行情密切相关。4月,仔猪行情持续高位运行,吸引中型从业者目光。在此情形下,多数中型从业者在短线操作模式中果断调整策略,鉴于销售仔猪利润更高,纷纷选择补栏怀孕母猪,减少二次育肥补栏。这类似于投资者在股票与基金间抉择,当股票收益预期明显高于基金时,自然会将更多资金投向股票。这种策略调整,不仅是二次育肥热度持续较短的原因,更是导致4月份中型养殖主体生猪存栏下滑的重要因素,对市场格局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5月行情走弱,养殖策略再调整
 
  进入5月,生猪养殖市场形势发生关键变化,仔猪价格走势成为影响市场的关键变量。
 
  5月,仔猪价格呈现震荡下行态势,全国7公斤仔猪交易均价持续走低。这一价格下行趋势促使中型养殖主体迅速调整养殖策略。
 
  对于中型养殖主体而言,仔猪价格下跌意味着销售仔猪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可能面临亏损风险。为规避此类风险,其开始减少怀孕母猪补栏操作。毕竟,补栏怀孕母猪需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若未来仔猪价格持续低迷,前期投入将难以收回。与此同时,部分中型养殖主体在销售仔猪获取盈利后,增加经产母猪淘汰量,旨在降低养殖成本。从市场数据来看,这一操作策略调整已初见成效,预计5月底,中型养殖主体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或再度转负,市场格局进一步变化。
 
  在生猪存栏方面,二次育肥补栏成为影响其走势的重要因素。五一节前,部分二次育肥猪源已出栏,但出栏并不彻底。结合之前《卓创资讯生猪市场月度分析报告》中的需求端及供应端预测,5月份生猪市场大概率处于供强需弱态势,生猪价格仍有下行空间。当生猪价格逐步靠近成本线时,大概率会有新一批二次育肥补栏操作。这是因为二次育肥者预期价格反弹,希望通过补栏获取利润。因此,预计月内仍存在二次育肥补栏操作,或带动中型养殖主体生猪存栏量增加。
 
  然而,考虑到5月底端午节前需求端存在备货提振预期,部分中型养殖主体或在此时出栏前期补栏的二次育肥猪源。所以,预计5月底中型养殖主体生猪存栏量虽可能增加,但增幅有限,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养殖模式灵活化,未来市场存变数
 
  在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进程中,中型养殖主体正经历深刻变革。前期猪病肆虐和产能去化对中型养殖主体造成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型养殖主体重新审视养殖策略,显著变化之一是减少长线补栏操作。
 
  以往,中型养殖主体可能制定长期养殖计划,大规模开展补栏,期望在未来市场获取稳定收益。但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仔猪、生猪价格不仅受传统供需关系影响,还受市场情绪、政策、疫病等多种因素左右。这种不确定性使中型养殖主体更加谨慎,不再轻易进行长线补栏,转而选择更为灵活的养殖模式。
 
  这种灵活养殖模式具有两面性。积极方面,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仔猪价格上涨时,可迅速补栏怀孕母猪,通过销售仔猪盈利;生猪价格下跌靠近成本线时,能及时调整策略,进行二次育肥补栏,等待价格反弹后出栏,有效保护自身利益。
 
  然而,灵活养殖模式也存在潜在风险。频繁调整养殖策略可能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如补栏怀孕母猪需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母猪,并提供良好养殖环境与饲料。若市场行情突变,前期投入可能无法获得相应回报。此外,频繁操作增加管理难度与风险,稍有不慎将导致养殖效益下降。从市场整体角度看,中型养殖主体这种灵活操作模式会使生猪短期供应更加不稳定,每次策略调整都会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影响,增加市场预测与调控难度,使未来生猪市场充满变数。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