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家族持股背后:老乡鸡五次IPO冲刺能否破解“区域依赖”与治理困局?

2025-10-01来源:肉类食品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一、从A股到港股:五年五递表的上市长跑
 
  (一)区域扩张受挫,A股审核遇阻
 
  2022年,老乡鸡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正式开启资本市场征程。彼时,老乡鸡在中式快餐领域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区域依赖问题显著。招股书数据显示,其安徽地区收入占比超67%,这一情况引发监管层关注与质疑。
 
  面对监管问询,老乡鸡采取多种举措以证明全国化潜力。束从轩凭借营销能力打造网红人设,通过手撕员工信展现对员工关怀、举办200元土味发布会等方式吸引公众目光,使老乡鸡成功出圈,束从轩亦获“中国好老板”美誉。在此营销推动下,老乡鸡业绩增长,2021年营收突破43.93亿元,门店数量持续增加。
 
  然而,单纯依靠营销和业绩增长难以完全掩盖存在的问题。2023年,老乡鸡再次更新材料,第二次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申请,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45条问询,涉及实控人行贿传闻、员工社保缺口、食品安全投诉等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关乎企业合规经营、声誉及未来发展。
 
  据媒体报道,2019-2021年期间,老乡鸡存在累计1.6万名员工未缴纳社保的情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虽随后澄清存在重复计算问题,但仍对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在食品安全方面,上海门店因使用过期鸡油被罚款8万元,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老乡鸡的投诉达数百条,涉及食品安全、服务质量等多方面。
 
  面对证监会问询,老乡鸡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回应,但问题的严重性已使监管层和投资者产生疑虑。单纯依靠铺门店、讲规模的策略已无法获得资本市场认可。2023年8月,老乡鸡宣布撤回A股上市申请,首次A股上市以失败告终。
 
  (二)港股转战:从“安徽老乡”到“国际控股”的身份重构
 
  A股上市受挫后,老乡鸡并未放弃上市计划,转而将目光投向港股市场。2025年1月,老乡鸡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提出“中式快餐第一股”的目标,期望在港股市场实现上市。
 
  首次港股递表过程并不顺利,因材料未及时更新,招股书在不到半年后失效。但老乡鸡迅速行动,五天后推出更新版招股书,展现出强烈的上市决心。
 
  为摆脱区域标签,老乡鸡在转战港股过程中进行身份重构,其中公司名称变更尤为瞩目。从“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LXJ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此举不仅使公司名称更具国际化色彩,更表明其摆脱区域限制、走向国际市场的决心。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老乡鸡营收达62.88亿元,门店数量增长至1564家,加盟店数量占比42%。然而,尽管门店不断扩张,华东地区仍贡献86%的收入,区域依赖问题依然存在。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老乡鸡知名度不足0.01%,限制其全国化发展。为突破困境,老乡鸡在招股书中提出“供应链+数字化”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加强供应链建设和数字化升级提升竞争力,实现全国化布局。
 
  二、股权大换血:资本退潮与家族集权的双重变奏
 
  (一)机构股东清仓,家族持股飙升至92.02%
 
  在老乡鸡上市进程中,股权结构变化影响深远。2024年1月,老乡鸡以1.53亿元回购麦星投资和广发干和全部股权。回溯2021年12月,麦星投资和广发干和分别出资8900万元和5000万元,认购老乡鸡0.49%和0.28%股份,彼时老乡鸡估值达180亿元。但此后市场环境变化,老乡鸡上市之路坎坷,估值大幅缩水,2024年估值腰斩至85亿元。
 
  对于麦星投资和广发干和而言,投资老乡鸡本期望在上市中获利,但A股上市受挫使期望落空。面对估值缩水和不确定的上市前景,投资机构选择离场,要求老乡鸡回购股份,这一行为体现了资本的逐利性。
 
  在投资机构退场的同时,老乡鸡股权进一步向家族集中。截至目前,束小龙(子)、董雪(儿媳)、束文(女)通过三家全资公司控制老乡鸡92.02%股权,形成“夫妻店+兄妹档”治理模式。家族成员在公司决策中拥有绝对话语权,公司发展战略、经营决策等深受家族影响。
 
  束小龙作为家族核心成员,从基层做起,现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负责集团整体管理、策略规划、业务及日常运营。董雪主要负责监督集团投资、并购等资本市场事务,其专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为公司资本运作提供支持。束文专注于监督集团财务营运及法规遵循事务,保障公司财务健康和合规运营。
 
 
  家族集权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决策高效性和执行力,家族成员间的信任和默契使公司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但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也存在潜在风险,外部股东话语权弱,决策可能缺乏多元化视角,家族内部利益关系复杂,一旦出现分歧,可能引发内部矛盾,影响公司稳定运营。
 
  (二)创始人“0持股”却握终极决策权
 
  在老乡鸡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中,创始人束从轩角色独特。虽0持股,但通过与家族成员签署《共同控制协议》保留董事会一票否决权,在公司决策中拥有绝对话语权,对公司发展方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在公司战略规划、重大投资决策等方面,束从轩凭借丰富行业经验和敏锐市场洞察力,为老乡鸡制定发展战略,推动公司扩张。如在老乡鸡全国布局过程中,其果断砍掉活禽零售业务,将养殖交予工厂,集中精力发展餐饮连锁,为全国布局奠定基础。
 
  随着老乡鸡发展进入新阶段,家族权力交接提上日程。2023年11月,束小龙正式接任董事长,标志老乡鸡进入二代接班时代,同时《共同控制协议》于2023年12月终止,束从轩一票否决权消失,这是家族权力交接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大调整。
 
  束从轩“股权在子女、控制权在父亲”的安排在老乡鸡冲刺上市时遭证监会问询,质疑其是否存在规避法律风险及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揭示了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转型中面临的深层矛盾。家族企业更注重家族利益保护,而公众公司需更关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是家族企业上市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于老乡鸡而言,解决此矛盾关键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一方面,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加强董事会独立性和专业性,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强中小股东对公司的信任。
 
  三、业绩亮眼难掩隐忧:加盟扩张与盈利瓶颈的角力
 
  (一)规模增速放缓,毛利率仅为同行1/3
 
  从营收数据看,老乡鸡过去几年虽保持增长,但增速下滑明显。2022年营收45.28亿元,2024年增长至62.88亿元。2023年营收增速为24.8%,2024年骤降至11.27%,几近腰斩。净利润方面,2024年达4.09亿元,但增速仅8.8%,较之前高速增长动力不足。
 
  毛利率是衡量餐饮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老乡鸡在此方面表现欠佳。2025年毛利率仅24.2%,与同行业品牌相比差距显著。小菜园毛利率常年保持在68.12%左右,乡村基毛利率达57.6%,老乡鸡毛利率约为小菜园的1/3。
 
  老乡鸡毛利率偏低主要源于全产业链重资产模式。为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品质把控,自建有3个养鸡场、2个中央厨房及8个配送中心。此模式虽保障食材新鲜度和菜品质量,但成本高昂。原材料成本占比常年超37%,养殖、加工、配送等环节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压缩利润空间。原材料采购受市场价格波动和养殖成本上升影响,中央厨房建设和运营需大量资金投入,配送中心布局和运营也耗费大量资源,共同导致毛利率偏低。
 
  (二)加盟模式“量增利减”,店效差距悬殊
 
  为实现快速扩张,老乡鸡近年来大力发展加盟模式。加盟店数量从2022年的118家猛增至2025年的653家,增长近5倍。但加盟模式扩张未带来预期收入增长,2025年加盟店收入贡献不足20%,与加盟店数量增长不成正比。
 
  加盟店毛利率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降至20.1%,比直营店低4.1个百分点,显示加盟店盈利能力弱于直营店,存在诸多问题。美团点评上关于“加盟店食材不新鲜”的投诉量过去三年增长120%,反映加盟店品控存在漏洞,影响消费者体验和口碑,进而影响收入和利润。
 
  店效差距是加盟模式的突出问题。安徽地区直营店翻座率高达5.7次/日,省外加盟店仅为3次/日,差距近一半。这反映异地加盟店在运营效率和市场吸引力上的不足。不同地区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市场竞争程度存在差异,老乡鸡加盟管理体系未能有效应对,导致加盟店运营出现问题,如市场推广缺乏有效策略,人员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员工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顾客满意度。
 
  四、二代接班与全球化野望:能否跨越家族企业天花板?
 
  (一)80后束小龙的改革压力
 
  2023年11月,束小龙从父亲束从轩手中接任董事长,开启老乡鸡“二代接班”时代。束小龙1988年出生,2012年加入老乡鸡,从基层岗位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上任后被寄予带领老乡鸡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全国化乃至全球化布局的厚望。
 
  面对预制菜争议,束小龙推出“三色标签”制度,将菜品明确分为预制、半预制和现做三类,尊重消费者知情权,有力回应争议。该举措实施后,消费者对老乡鸡信任度有所提升,相关投诉量下降。
 
  束小龙深知全国化布局需加快门店扩张步伐,2025年制定新增400-600家门店的计划,且以加盟店为主。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2025年前4个月,加盟店单店日均销售额仅1.24万元,为直营店的77.5%,翻座率也明显低于直营店,显示加盟店在运营效率和市场吸引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在消费群体方面,老乡鸡面临年轻客群占比不足30%的问题,与当下消费市场年轻化趋势不符。为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束小龙需在品牌形象、产品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全面改革。品牌形象上,融入时尚、潮流元素,打造更具活力的形象;产品创新上,推出符合年轻人口味和消费习惯的菜品;营销方式上,加大在社交媒体、线上渠道投入,开展多样化营销活动。
 
  (二)港股上市的最后窗口期?
 
  在港股市场,已成功上市的小菜园为老乡鸡提供参考。小菜园于2024年12月20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8.5港元/股,募集资金净额约7.95亿港币,其成功上市为自身发展注入资金,也为中式餐饮企业在港股上市提供经验。
 
  老乡鸡此次拟募资主要用于合肥新中央厨房建设和数字化系统升级。合肥新中央厨房预计2027年投产,建成后将提升供应链效率,扩大辐射范围,解决“半径200公里”的供应链辐射局限问题。数字化系统升级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可实现对门店运营、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等多方面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然而,92%的家族持股使投资者对老乡鸡决策独立性产生担忧,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主导决策可能导致决策缺乏多元化视角,无法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其他股东利益。历史行贿传闻也给上市之路带来不确定性,2015年“金树芳案”中束从轩涉及行贿7万元,虽招股书中已说明,但仍需持续向海外机构投资者解释,以消除疑虑,需详细说明事件经过、整改措施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证明公司合规经营和良好治理结构。
 
  结语:当“老乡”情怀遇上资本理性
 
  老乡鸡的IPO历程是中式快餐行业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巨头进化的缩影,其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家族集权治理模式在老乡鸡早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家族成员紧密合作、高度信任,使企业能迅速决策、高效执行战略,实现从地方小店到全国连锁品牌的跨越。但迈向资本市场时,该模式面临“透明度”考验。资本市场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企业决策独立性、信息披露等要求严格,在此模式下,如何确保决策科学性和公正性、保障中小股东权益是老乡鸡必须面对的问题。
 
  加盟扩张是老乡鸡实现规模增长的重要手段,但也暴露出品控与盈利平衡难题。加盟店数量快速增长虽短期内提升市场覆盖率,但带来产品质量不稳定、消费者投诉增加等问题,影响品牌形象和长期发展。加盟店毛利率持续下滑,反映加盟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如何提高加盟店盈利能力、实现加盟店与直营店协同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港股市场对企业要求更为严格,老乡鸡冲击港股上市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两个变量。一是束小龙能否在10月路演中清晰阐述“去安徽化”时间表,“去安徽化”是全国化布局关键,需向投资者展示具体战略规划和实施步骤,证明突破区域限制的能力。二是春节前加盟店毛利率能否达到直营店的80%,加盟店毛利率提升关系企业盈利能力和加盟管理体系优化效果,若能实现将增强投资者信心。
 
  在资本市场,“中国麦当劳”的目标不能仅靠情怀实现,需要扎实业绩、合理商业模式、规范治理结构和对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老乡鸡未来发展需在家族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间找到平衡,在扩张规模与提升质量间把握节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与适应资本市场要求间找到契合点,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巨头的转变,成为真正的“中式快餐第一股”。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