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进口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

2011-08-05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文章编辑:笑笑[点击复制网址]
|

  1 我国玉米进口现状分析

  1.1 进口量创纪录增加,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进口均价下跌

  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我国玉米长期自给有余,1985年以来我国玉米基本处于净出口状态。2003年,我国玉米出口数量达到峰值的1639万t。随着国内玉米消费的快速增长,从2007年开始,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开始急剧下降,而玉米进口逐年增加。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玉米进口量激增,达到157.2万t,同比增长17.8倍(图1);进口金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倍。2010年创纪录的进口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的玉米净出口的状况,首次成为玉米净进口国。

  2008年,我国玉米进口年平均价格大涨40.4%,从2007年150.6元/t的低点跃升至211.4元/t,2009年继续上涨至245.1元/t,2010年下跌4.7%,为233.5元/t,但仍远高于2005~2008年的水平。

  1.2 一般贸易进口占主导地位,绝大部分来自美国

  我国玉米进口一直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2010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玉米153.1万t,同比增长40.2倍,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97.3%;边境小额贸易进口4.2万t,同比下降10.1%,所占比重为2.6%。

  美国显著超越老挝、缅甸成为我国玉米进口最大来源国。2007~2009年,我国进口玉米却大多数来自老挝和缅甸,自两国进口量占总进口的量的重达80%左右,自美国进口的比重较小。但2010年发生显著逆转,我国自美国进口玉米150.2万t,超过过去15年自美国进口的总和,同比增长245.2倍,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95.5%;自老挝和缅甸进口分别为4.2万t、1.9万t,两国所占比重不足5%占2.7%。

  1.3  进口配额使用率大幅提高

  我国对粮食进口实行进口配额关税管理,玉米作为粮食品种,进口受配额限制。2004年至2010年,我国每年玉米进口配额均为720万t,其中,国营贸易在进口配额中所占比重为60%;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关税为65%。每年玉米实际进口量均在配额内,而且2004~2008年,进口配额使用率很低,不足1%,2009年有所提高,2010年跃升至21.8%,较2009年提升20.6个百分点。

  2  影响我国玉米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

  2010年我国玉米进口贸易激增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偏紧,市场供应难以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二是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相对低位,进口玉米价格出现明显优势。

  2.1   国内市场玉米供需由宽松转向偏紧

  近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稳步增长,2004/05至2008/09年度,玉米持续增产。但2009年下半年东北产区严重的旱情,导致2009/10年度玉米减产,从1.66亿t减至1.64亿t,减幅为1.2%。而玉米由于用途多,需求一直呈刚性增长。受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和国内宏观经济复苏的影响,2009/10年度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从1.55亿t增至1.6亿t,增幅达3%(图2)。供需形势开始由宽松转向偏紧。2010年,东北产区因低温雨雪天气使玉米春播延迟,导致市场对供应趋紧的预期不断强化。养殖行业迅速复苏拉动了玉米等饲料需求,同时,受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经济企稳向好的有力推动,玉米深加工产能不断恢复,产品价格呈上涨走势,进一步刺激玉米需求量的扩大。

  2.2  国际市场玉米供给趋紧,玉米价格先抑后扬

  美国、中国和南美为世界玉米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成为影响国际供给的最为重要因素。2009/2010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创历史新高和南美玉米丰收,使世界玉米总产量达到8.12亿吨(表1),相较8.09亿吨的总消费量,供需盈余2854万吨,供给充足导致2010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震荡下跌。此后,受干旱天气影响,美国和南美主产区玉米减产,而主要消费国深加工需求持续增加,全球玉米库存水平下降。供给趋紧加上国际油价上涨和投机资金推动,国际玉米价格持续走高,美湾2号黄玉米和芝加哥玉米期货2010年均价同比分别上涨12.9%、10.9%。

  表1  世界玉米供需平衡状况

  单位:万t

 

2006/2007

2007/2008

2008/2009

2009/2010

2010/2011

产量

71357

79376

79841

81238

81378

消费量

72458

77239

78002

80856

83596

进口

9053

9849

8256

8979

9090

出口

9405

9863

8448

9689

9013

期末库存

11012

13136

14782

14454

12314

库存消费比

15.2%

17.0%

19.0%

17.9%

14.7%

  数据来源: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World cor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stocks.  World corn trade. April,2011.(www.fas.usda.gov/psdon;ine/psdhome.aspx)

  2.3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供给,抑制价格过度上涨

  玉米作为国家重点调控的粮食品种之一,其价格走势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国家对玉米的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托市作用。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有效解决农民粮食销售问题,  2008年以来,国家在东北三省一区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托市效应十分明显。其二,临储玉米销售政策对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保障供给、平抑价格波动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东北地区因低温雨雪天气使玉米春播延迟,市场对后市供应趋紧的预期不断强化。尽管下半年天气条件向好,但受市场需求增加、运输阻滞等因素影响,市场玉米流通量偏低,价格持续走高。国家启动临时收储玉米销售措施,全年累计销售玉米1600万t,对缓解东北流通粮源趋紧、改善市场供应状况、抑制市场价格过度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月郑州玉米批发价较6月全年最高价下跌3%。

  2.4  进口玉米价格优势明显,刺激玉米大量进口

  2010年,在供需偏紧的作用下,国内玉米价格总体呈不断上涨走势,12月,郑州批发价和大连商交所期货价分别较年初大幅上涨11.2%、14.5%。而国际市场玉米现货和期货价格在上半年持续下跌,进口玉米出现明显优势。根据商务部国际市场主要商品进口成本价与国内市场价监测数据,2010年3~8月连续6个月美湾2号黄玉米进口成本价低于国内郑州市场批发价, 其中7月价差最大,达337元/t(图3)。由于进口玉米具有物流稳定、价格便宜的优势,极大地刺激了国内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进口玉米的积极性,导致阶段性玉米进口激增。9月至年底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而国内玉米价格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措施影响下有所回落,使进口玉米价格优势消失,玉米进口受到抑制,进口量逐渐下降。

  3  我国玉米进口贸易前景

  3.1  国内玉米供需将持续偏紧的局面,净进口可能成为常态

  2010年,我国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玉米良种补贴和临时收储等对促进玉米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同比扩大132万hm2,增幅4.2%, 总面积达到3250万hm2。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10/11年度我国玉米总产量创历史新高,为1.73亿t。与2009/10年度相比,产量增加853万t,增幅5.2%。但2010/11年度的大幅增产是建立在2009/10年度较大幅度减产的基础之上,亦即2010/11年度的增产是一种恢复性增产,仅比2008年产量高出1.3%。

  在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经济高增长拉动下,玉米消费需求的增长远超过产量的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2010/11年度我国玉米总消费量达1.71亿t(图2),同比增加1130万t年,增幅16.9%。其中,饲用消费量10500万t,同比增加600万t,增幅6.1%;深加工消费量4500万t,同比增加670万t,增幅17.5%。

  为稳定玉米市场供应和抑制价格过度上涨,国储和临储玉米在2010年拍卖36次,共成交1600万t,库存减少明显。且由于国有粮食企业托市收购价格低于市场价,收购量不足,使得2010年玉米储备水平不高。

  两增一减,将使2011年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呈现出偏紧的态势,玉米净进口变为可能[6]。长期来看,我国玉米消费需求前景看好,将继续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玉米种植面积已连续7年增长,进一步扩张较为困难。过去10年,我国玉米产量由1.06亿t增加到1.73亿t,增幅73%,年均增产5%;近5年我国玉米增产20.6%,年均增产3.3%。产量增速已有所放缓,2009/2010年产量甚至出现较大滑坡,未来玉米增产会越来越难。因此,玉米净进口可能成为常态。

  3.2  进口规模受到制约,我国对进口玉米难以产生依赖性

  我国玉米进口规模受两方面因素的到制约。首先,高涨的国际市场价格降低了我国进口玉米的可能性和规模。2011年,国际玉米市场将持续供需偏紧状态,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易涨难跌[7]。美国农业部预计,2010/1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8.14亿t,较上年度仅增长0.2%,但消费量达到8.36亿t,增长3.4% 库存锐减2140万t,库存/消费比降至14.9%(表1), 为1995/96年度以来最低。同时,中东和北非地区局势动荡,推动国际油价继续拓展上行空间,也将增强玉米的能源属性。美国是全球最大玉米生产国,美国政府2011年延续玉米乙醇补贴政策将给国际玉米市场以强有力的支撑。2011年1~4月,美湾2号黄玉米现货价格和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分别大幅上涨26.1%、20.7%,而国内郑州批发价和大连商交所期货价同期仅分别上涨5%、8.5%。进口成本价远高于国内市场价,4月两者价差现货和期货分别为756元/t和681元/t。如此大的价差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玉米进口数量。其次,我国实行玉米进口配额管理,限制了玉米进口的总量。2011年的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t,即使全部使用,也不会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进口规模较小,难以产生依赖性。且以目前我国玉米的产出水平,玉米的自给率完全可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3.3  我国玉米进口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小,不足以影响国际粮价

  虽然2010年我国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但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玉米进口量占世界玉米进口总量的比重很小,不足以影响国际粮价。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9/10年度我国玉米进口占世界玉米进口总量的比重仅为1.4%,远低于位居世界前3位的日本、墨西哥和韩国所占比重,排名世界第17。预计2010/11年度我国玉米进口所占比重将进有所提高,升至1.7%(表2)。

  表2 2008/09-2010/11年世界主要玉米进口国进口量变化

 

2008/09

2009/10

2010/11

进口量

(万t

占比

%

进口量

(万t

占比

%

进口量

(万t

占比

%

世界

8255.6

 

8878.9

 

9090.3

 

日本

1653.3

20.0

1597.9

18.0

1610.0

17.7

墨西哥

776.4

9.4

829.8

9.3

900.0

9.9

韩国

718.8

8.7

846.1

9.5

800.0

8.8

欧盟

275.4

3.3

293.1

3.3

650.0

7.2

埃及

503.1

6.1

583.2

6.6

540.0

5.9

中国

4.7

0.1

129.6

1.4

150.0

1.7

  数据来源:根据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World Corn Trade. April,2011
  数据计算整理.(www.fas.usda.gov/psdon;ine/psdhome.aspx)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