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调控压缩中小油厂生存空间,东北贸易商面临困境

2012-04-23来源:期货日报文章编辑:岛岛[点击复制网址]
|

  2011年东北大豆继续减产,但由于收储价格涨幅相对偏小及参与采购主体减少,当地大豆价格走势基本平稳。而现货没有波动空间,贸易商就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同时,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令贸易商迷失方向。我们从孙吴县某经销企业侯经理的一些观点和操作,可以看到大部分大豆贸易商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现货价格无波澜,无需套保操作

  去年大豆新粮价格为2.02元/斤,到目前为止仍为2.02元/斤,价格没有出现较大波动,因此,贸易商收购及销售积极性较往年差。侯经理一直关注期货价格走势,曾在2008年结合期货进行了适当的套期保值操作。精明的侯经理对套期保值成本核算、交割细则等了如指掌,对可以进场的套保价格早就进行过仔细考虑:由于国储收购价格制定后收粮成本达到4100元/吨左右,加上运到大连交割的费用后达到4350—4400元/吨,再核算到9月份的交割成本和其他费用,预计可以进行套期保值的入场价格应该在4600元/吨之上。虽然期货市场曾出现合适的套保时机,但限于一直没有进行现货的配套操作,因此也没有套保必要。

  国家调控压缩中小油厂生存空间

  2011年国储继续敞开收购大豆,仅仅起到托底大豆现货价格的作用。相对于不断提升的大豆种植成本而言,国储大豆收购价格的涨幅远不及玉米。油厂在原料价格抬升的情况下曾提高豆油价格以期获得较好的加工利润,但是,国家对食用豆油价格却始终保持调控态度,对大型油厂采取约谈限价和定向抛售,对大型油厂的亏损给予补齐。但许多没有获得国家抛售低价优质大豆的中小型油厂,却陷入了高成本低油价的恶性循环之中,也进一步打压了该类企业的收粮、加工热情,尤其是东北油厂大多面临停工或关门的处境。这也影响了供货贸易商的入市采购量。

  大豆金融属性渐强

  侯经理在表达看好今年冬季大豆价格的同时,仍强调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将是影响大豆价格的关键因素。在经历去年9月由系统风险引发的商品价格大调整之后,贸易商们对宏观面的关注度已经超过大豆基本面,尤其关心欧债危机进展,还有CBOT大豆何时启动新一轮上涨。对于国内大豆市场而言,预计只有现货价格明显高于国储收购价格之后,购销局面才能真正转好。

  “粮食基金”不具吸引力

  在与侯经理进一步的交流中我们得知,该企业曾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做过大豆套期保值。在实际套期保值过程中,银行严格监督现货和期货的同步性,不能轻易操作。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贸易商只能在核算出一定的利润空间后才敢入市套保。对我们提到的以“粮食基金”的模式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他认为,除非资金成本少于贷款利息或是便于操作,否则,在性质上基本等同于银行贷款方式的套保,不具有吸引力。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