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持仓量或将成国内期货市场运行常态
上周,大商所豆粕期货合约最高单日成交量超过千万手,持仓总量攀升至300万手以上水平,不断刷新国内期市的单品种成交持仓新纪录,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部分市场人士表示,尽管交易持续高温,但豆粕期货整体运行稳健,显示国内期市监管水平己跃升至新的层次。
大商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前一交易周,大商所豆粕全部合约成交创出3904.6万手的天量。截至上周五,豆粕全部合约持仓总量为3063872手。豆粕主力1301合约7月9日开盘价为3635元/吨, 7月13日报收于3771元/吨,上涨136元/吨,周涨幅为3.74%,在7月11日期价由涨转跌过程中成交量放大到1186.8万手,是国内首个日成交超过千万手的期货合约。
期现市场联动基本面给予支撑
“上周大商所豆粕经历的天量成交和持仓是有其现实基础与基本面支持的。”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说,今年以来,在欧债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新形势下,市场投资兴趣普遍由工业品转向农产品(5.31,-0.11,-2.03%)。3月份以来,在玉米、大豆比价效应引导下,国内外农户纷纷扩种玉米,减少大豆种植面积,为大豆、豆粕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埋下伏笔。3、4月份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玉米价格走势疲软,而大豆价格开始坚挺。5月底国际谷物协会(IGC)调降2011—2012年度南美大豆产量预估至1.144亿吨,同比降幅16%,同时中西部温暖干燥天气导致美豆单产下降。IGC预计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减少3000万吨,全球出口下降230万吨,预示库存可能大幅萎缩,直接诱发国际大豆、豆粕期价于6月份大幅上扬,对国内市场形成强大价格引力,使国内豆粕走出了一波输入性和补涨性的行情。
大连良运期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大商所豆粕期现市场价格走势高度相关,如江苏张家港普通蛋白豆粕出厂价与豆粕期货指数价相关性达97.5%。另外,今年以来豆粕期现价差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现货高于期货的状态,价格波动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期货价格走势基本反映了现货走势。
高持仓高成交为大型企业套保提供空间
“近期,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大幅上涨,油脂压榨企业、饲料企业以及养殖企业均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大部分企业积极参与期市进行套保操作,降低了价格大幅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冲击。”大连一家油厂负责人田先生说,大商所豆粕合约相对于大豆、豆油合约来说,是最适合油脂压榨企业参与的品种。过去一周,大商所豆粕合约成交量、持仓总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反映了市场相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豆粕、豆油等品种已经完全市场化,国内企业在期市上的操作非常成熟,豆粕高持仓量和大成交量又为大型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大连良运期货研发部负责人张如明认为,从豆粕持仓结构上看,豆粕主力合约远离交割月,不存在交割月逼仓问题。尽管持仓总量相对较高,但今年以来随着市场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更多机构投资者入市己是必然,这也需要市场具有较大容量,从这一角度来说,成熟品种高持仓量和大交易量今后或将成为常态。
监管市场化和透明化为豆粕期货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在豆粕上周交易和行情发展过程中,监管层坚持市场化监管理念,表现得成熟而自信。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是市场监管的底线。豆粕作为大商所今年成交最为活跃的品种,一直是风险监控的重点品种,特别是4月份以来,交易所加强了对豆粕各合约交易情况的动态监控和风险的动态测量,严防违规交易,保证了市场运行的稳健。在价格转换剧烈、交易量最大的7月11日,大商所发现市场中有通过微博散布虚假消息的情况,便及时通过大商所官方微博有针对性地说明情况,及时澄清了事实,又避免了此时出台通知声明对市场可能造成的冲击,在行情敏感时期保证了市场的稳定运行,这一与时俱进的市场化监管举措受到了市场的好评。
有市场人士表示,历史上某一品种出现天量成交和持仓时一般会孕育大的市场风险,其间往往会伴随部分投资者爆仓、市场指责纠纷一片,甚至要靠非正常监管政策的干预来化解风险,但这种情况并未在如今的豆粕期货上出现,体现出当前国内期货市场运行已变得更加成熟。上述人士同时表示,随着市场的扩容,期市特殊的避险功能和投资特征会吸引更多投资资金的进入,期货市场只有继续坚持科学和市场化监管,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