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今年无疑使市场的热点品种,疯狂拉升在9月初戛然而止。我们认为前期上涨、受资金炒作影响较重。随着QE3引领资金从农产品转移至工业品,豆类的整体走势也逐渐回归其基本面的正常供需格局。由于美豆单产可能向上修复、大豆季节性集中供应、豆粕去库存进程放缓以及技术性空头格局等影响,整体大豆、豆粕价格仍倾向于下行。美豆出口、豆粕需求旺季等利多因素制造的反弹,将成为理想的空单入场时机。
第一部分:豆类深度调整仍在进行
豆粕今年在上游大豆干旱炒作以及资金推动下,演绎出疯狂的牛市行情。而随着9月初美豆价格的回落,豆粕也陷入了较深幅度的调整过程。通过对上游大豆供需状况、压榨企业运营情况、以及下游饲用需求状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短期的USDA报告公布周期附近及美豆集中上市影响,利空加剧;而中期来看,消费旺季的来临将及美豆出口需求旺盛,将支撑大豆、豆粕价格出现反弹,但年底前仍将维持向下调整格局。
一、大豆短期集中供应仍唱“调整”主旋律
在9月初创下历史新高后,CBOT 大豆回吐前期天气升水连续回落,并在中国国庆长假期间触及近三个低位水平。四季度,我们预计在需求方面尚未出现实质性利好之前,全球大豆价格仍将受到短期供应冲击以及USDA可能上调单产的影响面临向下调整。但长期的供需偏紧格局已经注定,南美定产前大豆年及相关产品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1、美国:USDA单产数据成焦点,出口需求仍旺盛
在9月美国农业部报告前,我们便预计可能会因为前期的过度悲观,而上调美豆单产预估。但9月实际公布数据为35.3蒲式耳/亩,仍低于8月数据36.1蒲式耳/亩。但从8月末美国降雨状况及收割状况来看,大豆实际单产与我们最初想法一致,将好于前期预估水准,只不过上调节奏滞后一个月,即出现在10月11日公布的USDA供需报告中。
对美豆单产的预估,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市场各机构的预测水平均高于USDA9月供需报告数据。同时,单产数据的向上修正,将协同影响美豆总产量及年终库存水平,我们预计都将出现向上的调整。这样的报告结果,将在10月中旬短期利空美豆价格。
美国农业部9日发布的出口检验数据显示,截至10月4日一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4561.3万蒲式耳,高于前周出口检验量4175.3蒲式耳,也高与去年同期的出口量2344.8万蒲式耳。总体来看,美豆出口需求依旧旺盛,尤其是考虑到近期大豆价格的回落,中国进口商逢低买入依旧能支撑大豆价格,进而支撑相关产品价格。
2、南美:降雨出现干旱影响有限,新季产量创新高
干旱不仅仅在今年上半年影响美国市场,近期天气数据显示,南美大豆主产区降雨量增加,但缓解目前旱情仍需要更多的降雨。巴西方面,全国大豆播种进度低于近五年的平均水平4%,短期巴西北部地区降雨将有助缓解早期播种作物,不过在最近的高温天气之后,仍然需要更多的降雨。阿根廷方面,暴雨将在近期持续发生,有助于改善东北部作物产区的墒情,并仍将维持中部地区的充沛墒情,而远南部地区的干旱将重新抬头。
3、全球:全年大豆仍供应偏紧,短期集中上市略施压
据私营分析机构Informa经济公司称,2012/1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估为2.701亿吨。前次预估为2.661亿吨,上一年‘度为 2.373亿吨。对数据的调整,主要还是针对美国干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从7310万吨上调至7780万吨,仍低于去年的8420万吨。Informa也维持了对南美大豆预期数据,阿根廷5940万吨,巴西8210万吨;去年同期分别为4010万吨及6640万吨。而巴西也因为美国干旱,将在本季成为大豆产量第一大国。
但供应预期的上调仍不能改变全球环境供需偏紧的状况。美豆出口数据的攀升已然显示需求的旺盛。另有消息显示,巴西2012/13年度新豆预售比例已经接50%,远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20%。
除了美豆上市之外,10月份国内市场也面临新季大豆开秤及储备大豆释放。这将加剧短期内的全球大豆供应水平,同时配合南美地区良好的播种状况和丰产预期,豆类价格将继续面临调整。
二、压榨企业停机缓解豆粕库存压力
双节期间,国内沿海大部分油厂集中停机,或间接缓解初露端倪企业的豆粕库存压力。我们了解到,今年油厂的停机时间较往年略长,个别企业停机至十月中旬。9月份来看,部分地区油厂开工率偏低,而10月份考虑到双节等因素,月内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降低。
上半年国内外市场豆类品种的价格波动并未使行业压榨利润出现明显改善。近期产品豆粕价格出现稳中下滑,在考虑到前期进口大豆量的连月下降以及四季度到港大豆的成本偏高,油厂压榨利润将再度回落至负值水平。同时企业对下游产品的挺价意愿也将再次显现。因此豆粕库存压力的缓解将有利于企业后期的产销策略,也将支撑四季度豆粕价格。
三、饲用需求平稳,库存消费比再度攀升
1、猪市承压弱势运行,消费旺季为豆粕提供支撑
豆粕需求集中在饲养需求上,国内大中城市猪粮比价在近期出现回升。而节后国内猪市继续承压弱势运行,毛猪价格集中在7-7.5元/斤,养殖户多以保本或亏损为主。尽管9月末双节因素大猪集中出栏导致存栏比下降,但是由于今年以来生猪整体存活率较高、养殖基数偏大、且双节过后市场肉类消费将出现阶段性回落。因此猪肉价格将继续维持弱势调整。据了解,由于对后市观望的态度,使得养殖户仍在犹豫是否保留能繁母猪。由此我们预计养殖业上游的饲用产品相关价格将继续承压。
节前我们了解到,国内大部分地区饲料厂商提前备库,豆粕库存使用可维持到10月中旬。而随之而来的饲料企业补库需求并不乐观,豆粕去库存周期将延长。考虑到元旦、农历新年附近时豆粕的传统消费旺季,且DDGS等其他饲用原料近期供应下滑,对豆粕价格将形成支撑。但养殖持续亏损将削弱养殖户的存栏意愿,后期豆粕需求仍不稳定。
2、11/12年度国内豆粕期末库存攀升
从刚刚结束的2011/2012市场年度观察,整体供、需均出现增长。但由于年内压榨企业把利润出现好转使得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升,期末库存水平也攀升至03年以来新高,预计达到444.8万吨。库存消费比虽刚超过07年水平,但较上一年度出现了较大的攀升。
我们认为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的增长,显示出我国豆粕整体供应格局的好转,甚至于短期的豆粕供应过剩。这样的供需格局,难以支持豆粕价格在四季度再度出现前期的大幅拉涨局面,尤其是再考虑上游大豆的供给炒作已经告一段落。
第二部分:技术分析及操作策略
综合前文基本面分析,并考虑市场持仓状况及技术分析,我们认为们目前豆类品种仍处于中期的回调阶段,短线企稳反弹将在USDA报告公布后逐渐消失。针对大豆、豆粕两品种均可采取逢高做空策略,其中豆粕偏空趋势更为强烈。
一、CFTC持仓分析
由于近期市场仍缺乏利多支撑,CFTC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周内大豆非商业净多头寸减少4199手、豆粕减少3494手、豆油减少17723手基金延续净多头寸减持过程,三品种净多头寸回落较7月份历史峰值水平较大,凸显了近期行情的向下调整。
目前,豆类净多头寸仍为正值且水平偏高,大牛市基调仍存。但是伴随基金方向推动力的减弱,我们认为三品种中期回调已经形成。同时观察到,同期的商业持仓净空头减持力度加大,显示企业多单保值意愿已经减弱。
二、技术分析及操作策略
1、大豆
从大豆1305合约的日K线观察,在经历了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的大幅下挫之后,大豆价格显示企稳反弹迹象,同时也配合了5月至今上涨趋势形成的支撑线。但上方均线系统压制力较强,短期均线有进一步下穿长期均线的趋势;且9月初下跌亦形成了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线,与支撑线形成夹挤空间限制豆价运行。
在考虑MACD指标继续向负值扩散,支持短期偏空走势。因此我们预计短期反弹将遭遇流产,高点或触及4810附近。
2、豆粕
从豆粕1301日K线观察,其下跌趋势较大豆更为明显,历次反弹幅度偏小,均线系统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空头排列格局,同时Boll通道上下轨仍在发散,K线紧贴下轨运行,显示豆粕价格仍有下行空间。
MACD指标已经下行至年内极限低值,考虑到大豆短线企稳反弹带动,预计MACD绿柱将延续向零值修正过程豆粕跌势或暂放缓脚步。我们认为豆粕的第一阶段目标,将出现在3700附近,因此,价格调整阶段亦可逢高做空。
三、风险提示
1、 谨慎看待全球流动性宽松。美国QE3虽然没有达到前两次的刺激效果,但是已经拉开了再一轮全球量化宽松的序幕。中国央行也已经多次降息、降存准率来刺激国内经济。虽然目前的资金热点已经从农产品逐渐转移至工业品,但我们认为,如果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极有可能逆转豆类中期的回调趋势。投资者应密切关注。
2、 欧债问题风波不断。9、10月份,欧元区重债国再度进入债务集中到期周期,市场关于欧债问题的关注也随之升温。虽然目前的欧债形势对市场的影响仍偏空,但不排除欧洲央行等“三驾马车”为力保欧元区再度政策干预,这有可能在短期刺激豆类价格反弹。
3、 密切关注南美产区天气状况。虽然目前南美产区播种进度尚可,降雨量也能初步满足作物播种和生长,但仍需谨防“干旱”炒作再度上演。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