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9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5年03月19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5年03月19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江西成为全国第二大供港活猪省份
记者日前从江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江西完善以“检疫准入+风险管理+监控监测+现场监装”为基础的供港活猪监管体系,供港数量发展到每年40万头,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供港活猪省份。香港市民每消费4头活猪,就有1头来自江西。
一个“猪周期”过去养猪户苦等的反弹始终没来
“猪肉真是便宜。”昨天,兰溪门菜场一个猪肉摊位前,家庭主妇李女士正在挑选五花肉。“现在牛肉一斤40元,春笋一斤9元,吃肉最划算。”
猪肉便宜了,养猪户们的日子却不好过。金华市物价局最新监测显示,3月初金华市区猪粮比价一路下滑,已处于红色预警区,这意味着养殖户进入深度亏损阶段,亏损额超过300元/头以上。
2011年是养猪的春天,但三年的猪周期过去,养猪户们期盼的行情反弹却没有如约而至。
“养猪就像炒股,大家都是在赌行情,而且越来越复杂。”金华一位有着20多年养猪经验的养殖户,自嘲越来越摸不清养猪的规律了。
经历
养了三年猪,亏了200多万元
50多岁的汤春生以前做豆腐生意,起早贪黑,赚的是辛苦钱。2011年,看到养猪行情好,猪价达到10.5元/斤的历史高点,卖一头猪利润甚至达到60%。
当时,手上有点钱的都去养猪,汤春生也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银行贷款开起了养猪场。2011年下半年猪价最高的时候,他一口气买了70多头母猪。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一脚就踏进了猪周期的下行通道。
等到2012年上半年第一批生猪出栏时,持续了一年的黄金价格出现下跌,到2012年6~7月,价格跌到6.8元/斤。但是汤春生没有减少养猪量,这一年又把母猪数量增加到了100头,相信猪价很快会涨回来。
可是猪价再也没有回到2011年的高价。最惨的是去年,3~4月份,猪价跌到历史最低,一斤5元多价格持续了2个多月。多的时候,一天就要亏掉3~4万元。
2014年下半年出现过拐点,猪价回到7.5元/斤,但是也没有持续多久。很快猪价又直线下跌了。对行情有点绝望的他,开始减少存栏量,从3000多头减少到了2000多头。
不过,猪价低迷,加上去年污水处理设备投入几万元钱,还是亏掉了50多万元。
这几年猪价过山车似的起起伏伏,汤春生说起这些经历,还是忍不住唉声叹气。
“这三年多来,没赚过钱,总共亏了200多万元,欠了一屁股债。”50多岁的人,头发都熬白了。
汤春生所在的兰溪水亭镇,是养猪户比较集中的区域,不过大多是散户。当年和他一起开猪场的,有的出去打工了,有的干脆杀掉母猪。
“猪养在栏里,每天都要钱。”汤春生决定再咬牙坚持,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养猪的春天。
疑问
三年一轮,预期的涨价却没来
“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这是很多养猪户认定的“猪周期”。
2011年,生猪价飙升至历史新高,各路资本纷纷涌入掘金,生猪存栏量大幅上涨。金华也不例外,翻开那两年的报纸,可以发现许多诸如“大学生养猪”、“大企业养猪”的报道,养猪业成为一个人人稀罕的“金矿”。
然而产能过剩,供大于求,2012年上半年开始猪价下跌,随之而来的是持续低迷。
挨到2014年,养猪户们算计着,“猪周期”应该进入上升通道了。事实却是多地生猪价格连创新低,养猪户们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寒冬。
按照惯例,羊年春节过后,本应进入传统旺季,价格会有所回升。许多亏损的养猪户巴望着,行情能好转。可让人绝望的是,猪价依然跌跌不休,再度跌入红色预警区域。
这一轮猪周期似乎显得格外漫长。
是什么打乱了猪周期的脚步?在金华市畜牧兽医局畜牧科科长高士寅看来,生猪价格没有迎来期待已久的逆势反弹,还是供大于求的结果。
他分析,2011年上一轮猪价高峰时,母猪补栏很积极,导致存栏量高,产能未能充分释放。虽然这两年“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散户大量退出,但规模化养殖增加,生产效率更高,总的来说,还是产能过剩。而近期来看,猪价频频走低,养殖户生猪出栏意愿强烈,对生猪价格形成一定下行压力。
另一方面,公款消费大幅降低,居民食物多元化,也导致需求不旺。此外,国外进口猪肉的冲击也比较大,压低了涨价的空间。
据他预测,目前生猪价格仍将低位运行,持续到下半年可能回升,幅度也不会大。
怎么把握行情
业内人士建议,养猪也要靠大数据
一位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影响猪周期的因素越来越多。以前从饲料价格变动,能看出养猪行情。现在玉米除了养猪,工业也有需求,就比较难判断了。“养猪也像炒股一样,变幻莫测,凭自己20多年的养猪经验,越来越摸不透规律了。”
猪肉是全国大市场。记者了解到,就金华来说,流入和流出猪肉分别占50%左右。
在高士寅看来,这种流动性,也加大了破解猪周期的难度。目前,地方能做的是尽量把信息反馈给养猪户,在养殖技术、防病等措施上给予帮助。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出运用大数据破解“猪周期”,政府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把官方统计数据与民间互联网的大数据相结合,在大量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研究体系,为养殖业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减少经济周期变化给养殖业带来的影响。
生猪价格起伏频繁,为什么最受伤的总是养殖户?
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猪肉一般经过养猪场、屠宰场、批发商、零售商到达消费者。作为第一个环节的养猪场对价格最为敏感。
打个比方,养殖户和消费者是跷跷板的两头,而屠宰场和零售商则是跷跷板的轴承,剔除滞后效应,生猪的收购价跌幅远远超过零售市场上猪肉的价格跌幅。
“养猪不容易。在生猪产业链条上,利益分配不合理,养殖处于弱势。生猪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不跌,特别是低小散户,没有议价空间,几乎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金华养猪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
怎么降低风险
散户抱团取暖,降低养殖成本
记者从金华畜牧局了解到,2014年金华全市存栏生猪137万头,出栏248万头。其中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859家,1万头以上只有25家。
高士寅认为,散户本身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低,规模化养殖有助于抑制猪肉行情的大幅波动。
“去年一年,大家都在亏损,我们合作社有50%的社员还是有盈利的。” 金华傅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新振说话有底气。
傅村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是金华市区最早的养猪合作组织之一,社员最多的时候达到140多户,生猪存栏量2万多头。
“当时就考虑到小散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太弱了,联合起来是为了抱团取暖。” 金新振说,合作社成立以后,把所有猪场纳入了数据化管理,统一采购、防疫、引种、技术培训,通过物联网共享信息和养殖经验。
在“五水共治“大环境下,污水处理设备投入较高,许多小散户望而却步。在这点上,合作社也发挥了作用,共同建立了十几个污水处理工程。
对于小散户,加入合作社最直接的好处,还是降低养殖成本。
“就拿买饲料来说,小散户没有一点议价空间,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可以省下不少钱。”金新振说,通过抱团,合作社想办法把生猪养殖成本压缩在了6~6.5元一斤左右,基本上能保证不亏钱。
金新振表示,下一步,合作社正在努力通过互联网搭建销售平台,希望打造一个产供销一条龙和多元化发展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德州金锣被曝疑似流入病猪:检疫证明随便开
生猪检疫乱象:票据存猫腻 部分疑似病猪流入金锣
为了保障猪肉及猪肉制品的安全,一头猪从养殖、收购、贩运到定点屠宰、市场销售直至流向餐桌,每一个环节都有十分严格的监管,构成了一层层安全“防火墙”。但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发现,从生猪出栏到宰杀变成猪肉,在河北、山东部分地区,检疫监管流于形式,甚至存在检疫票据猫腻。
猪经纪“不吃屠宰场出的肉”
在河北省深州市,南史村是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村,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走访中认识了生猪经纪人老尹,老尹生猪生意做了30多年,在当地小有名气。记者跟着他跑了两天,记录了生猪从收购到销售的整个过程。
3月11日中午,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跟随老尹一起到农户家收购生猪。在养猪户老赵家中,记者注意到,有些猪蹄部发黑、蹄壳脱落。“口蹄疫,闹了口蹄疫了。”老赵和老尹的说法一致。
他们说得随意,但记者听后却十分疑惑。口蹄疫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按规定,如果发生一类动物疫病,应立即强制封锁、隔离、扑杀、销毁,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允许患有口蹄疫的病猪存活。
包括疑似口蹄疫猪在内,此次老赵的八头猪,老尹照单全收,不久即全部装车。
这些马上就要出栏的猪真的有问题么?记者试图找现场的动物检疫人员咨询,但发现在现场忙碌的,只有老尹和养殖场的几个人,没有见到其他人员。
根据动物防疫法,出售动物前应当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现场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俗称‘检疫票’),没有检疫证明,承运人不得承运。没有检疫证明,这些猪能运出去吗?
深州市辰时镇生猪养殖户老赵对此却并不担心,“去了(屠宰厂)开,去了补一个(就行)”。
本应是出售前现场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怎么变成了到屠宰厂再检疫呢?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在征得老尹同意后,决定实地到屠宰厂走一趟。
半个小时后,记者跟随这辆运猪车来到了深州市晨光精肉制品厂。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家集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型食品生产企业,是河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单位。
记者注意到,工厂大门关着,不过老尹下车打开门,轻车熟路地就把车开进了厂内的猪舍。
根据《生猪屠宰检疫规程》,检疫人员应当在生猪入场前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数量,询问生猪运输途中有关状况,检查生猪的外貌、呼吸等状况,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才可将生猪放行,送入临时圈养生猪的待宰圈。但直到老尹把生猪全部卸完,记者和老尹乘车离开,也没见到厂内有工作人员出现。
老尹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这里不用检疫票,“厂子里不要 ”。
当天下午,老尹一共向晨光公司运了两趟34头猪,但记者跟随过程中,没有见到任何检疫人员,也没见到一张检疫票据。
其中的疑似病猪是否被晨光宰杀了呢?记者了解到,屠宰场目前的普遍结款方式为按照出肉率结算,即宰杀后才会付款。而养猪户老赵第二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送的猪已经被晨光公司收购屠宰。“八头猪都宰了,钱都到位了,我取回来了。”老赵说。
生猪出栏时不检疫,进入屠宰厂后检疫人员又缺位,这样的企业怎么能保证终端食品的安全呢?记者第三次来到了晨光公司,公开信息显示,这里是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河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单位。记者到来时是下午四点多钟,正赶上一辆货车进厂,生猪直接被赶入待宰圈,记者观察了全过程,同样没看到有人查看检疫证明,清点数量。
当记者就此问询时,晨光公司采购负责人李树通表示,“检疫员下班了”。
根据规定,生猪在入厂屠宰前有两道检疫关口,第一道是生猪出栏时现场检疫,第二道是入厂时检疫。在晨光食品厂,检疫完全是流于形式,那为什么在生猪出栏时,检疫人员也没有尽责呢?离开晨光公司,记者在南史村见到深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驻南史村片区的专职检疫员刘文臣。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刘文臣称3月1日至今,南史村片区不曾有猪出栏。“一头都没有, 因为成品猪年前卖完了,小猪都还没长成。”
这样的监管怎能保证食品的安全呢?经纪人老尹就私下告诉记者,他是不会吃屠宰厂出产的猪肉。“闹病的猪当地不吃,当地都吃我们自己养的好猪。”
检疫票据猫腻
记者调查发现,生猪流通环节中这种监管不力的现象还不仅仅出现在像晨光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中,个别大型知名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
今年2月中旬,另一路记者在山东进行了调查。在通往德州金锣公司的马路上,送运生猪的车队浩浩荡荡,排出几里地远,记者近距离观察,发现有些生猪的蹄部明显呈黑色。多位拉猪户告诉记者,“这些猪得过‘口蹄疫’。”
“这种猪金锣收吗?扣不扣钱?”记者问。
“收,不扣钱。”多位拉猪户给出类似的答案。
这些疑似病猪是否有检疫证明呢?

晨光收猪合同
其中车号为XXXX、来自德州陵城区的拉猪户小刘给记者出示了当天的检疫证明,令人意外的是,自称从陵城区拉猪,但检疫票竟开自河北衡水。
“开哪里都行,随便开。”小刘说,“现在是一给给一叠子(检疫证明)”,他们自己有打印机,“自己打,随便印”。
小刘说的话让记者吃惊不小,从他出示的这张证明看,完全是正规的检疫票,公章、签名一应俱全,这上面的内容怎么可能是自己打出来的呢?

记者和小刘约定,到小刘所在的收购点实地看一下。2月12号,记者来到了位于德州陵城区神头镇的这家收购点,小刘几个人正忙着把生猪装车,小刘说,之前遇到记者时他拉的那车生猪已经顺利送入了金锣公司,今天还要再送一车,他还拿出了当天要用的检疫证明,上面的到达地点还是德州金锣。
这样的检疫证明到底是怎么来的?小刘所在公司老板对这个话题始终是避而不谈,那么这批生猪真的能送入厂内么,记者提出随车实地看一下,也遭到了这位老板的拒绝。
“你别照相啊,看你像记者,厂子不让进,我们害怕。以前别的企业进去两个记者,罚了两万块钱。”收猪点负责人、“金锣优秀经销商”杨维国说。
小刘的老板为什么这么警惕,检疫证明背后到底有什么文章呢?记者仔细查看,小刘给记者看的两张检疫证明上显示,生猪启运地都是河北故城县坊庄乡养殖场,检疫证明的开具单位均是故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记者随后赶到了故城县坊庄乡进行调查。在坊庄乡,记者走访多家养猪场,但均被告知“没听说过坊庄养殖场”。
在故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于杰兵也告诉记者,“没有叫坊庄养殖场这个名的厂子”。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拉猪户小刘出示的所谓的检疫证明上,官方兽医一栏上写的名字也正是于杰兵,那么这两张检疫证明是不是他开出的呢?
当被问到是否到坊庄现场去过,是否在检疫票上签过名时,于杰兵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但他同时表示,“可能是我下面的人用我的名义签的,因为县里有检疫资格的没几个人。”
在记者的要求下,故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提供了与记者所拍摄的编号相同的检疫证明存根,记者拍摄的是运货联,和存根联放在一起对比,结果让记者吃了一惊。编号为1300620719的检疫证明,运货联数量显示是24头,签发日期2月10号,存根联上写的却是74头,签发日期变成了2月13号。编号为1300620717的证明更是离谱,运货联显示是运送生猪65头,日期是2月12号,上下联一致,但动物种类却变成了牛。
这两张检疫合格证显然被人动了手脚,但奇怪的是,从外观、格式、编号上看,记者所拍摄到的运货联应该是真实的,这样的检疫证明到底是怎么开出来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记者在故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未能找到答案。对此,本刊继续关注。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