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控产能,进口却超5亿只,是“缺鸡”还是“鸡太多”?

2018-05-28来源:新禽况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中美贸易谈判后,我国或将增加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这不禁让国内养殖业者再次绷紧神经。
 
  对于鸡肉产业而言,一边是为了保证盈利而不得不采取的“控制产能”,另一边却是来势汹汹的进口禽肉。我们究竟是“缺鸡”还是“鸡太多”?国内家禽产量的平衡点又在哪里?
 
  进口鸡肉将持续增加
 
  美国对华出口禽肉总额或达6亿美元
 
  《中美双边经贸磋商联合声明》发布之后,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表示,预计2018年美国农产品对中国的销量将增长35%-40%。
 
  目前美国农业部正要求美国农业企业提交一份产品清单,列出可以迅速增加产量、出口到中国的农作物产品。中方也列出了一系列美国禁止对华出售,但允许出口到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产品。这项声明,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对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进口量激增。
 
  5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中美贸易中农业领域发表推文,对中国开放美国农产品进口十分乐观:

  (大意为:我们与中国将要达成协议,中国将从美国进口大量农产品)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购买更多的禽肉、牛肉和猪肉将是促进贸易的另一种方式。但是如果中国政府不做出巨大的让步,严格的进口规定可能会限制这部分商品的进口量。
 
  今年2月,中国政府8年来首次取消了针对美国家禽的反倾销关税,但是由于禽流感的禁令仍然有效。一位业内专家估计,没有该禁令的话,中美两国的禽肉贸易额可能高达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8亿元)。
 
  巴西一季度对华出口禽肉超2亿美元
 
  虽然近期业内高度关注中美贸易的家禽进口量变化,但中国家禽进口最大的却是巴西。
 
  2017年全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禽类食品占中国禽类食品进口总量的84%,大豆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额的52%,牛肉占进口总额的30%。巴西动物蛋白协会以及巴西出口贸易促进局的专家指出,中国对于猪肉和禽类制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去年中国从巴西进口了400吨鸡爪,如果一只鸡能长4只爪就好了!”巴西动物蛋白协会(ABPA)副总裁Ricardo Joao Santin笑称。
 
  今年第一季度,巴西出口到中国的禽类制品总量达到了11.04万吨,出口总额达到了2.049亿美元(民币约13亿元)。巴西动物蛋白协会主席弗朗西斯科·特拉预计,巴西对中国的出口量会急剧增长。
 
  ABPA披露的数据显示,巴西是全球第三大禽肉生产国,鸡肉年均产量超过1200万吨。目前全球有150多个国家从巴西进口鸡肉,港口每年的出货量约为400万吨,是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巴西同时还是全球第四大猪肉生产国,年产量330万吨,其中60万吨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

  泰国对华出口鸡肉总额或达40亿元
 
  今年3月28日,泰国农业及合作社部部长助理尼哇在北部清菜府清盛商业码头,主持“泰国冷冻鸡到中国云南”首批集装箱出发仪式,共向中国出口14个集装箱,总价值3500万泰铢。这标志着泰国冷冻鸡肉正式恢复对中国出口。
 
  牲畜厅副厅长颂川表示,本次共有7家工厂向中国出口鸡肉制品,预计每年将为国家创造70亿泰铢(人民币约14亿元)的收入。如果泰国19家工厂全部获得出口认证,每年将创造200亿泰铢(人民币约40亿元)收入。
 
  据悉,泰国已经做好准备向中国和其他国家市场出口更多鸡肉制品。

  美国至少6亿美元(人民币约38亿元);巴西或许也不会少于6亿美金(毕竟第一季度已经达到2亿美金以上了);泰国14-40亿人民币。以上三国叠加,中国进口禽肉的价值在100亿元以上。
 
  如果按20元/只毛鸡计算,相当于5亿只的产能。
 
  国内家禽却一直提倡“控制产能”
 
  与进口禽肉增加的趋势相对应的,是目前国内家禽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国鸡(黄羽肉鸡)方面,2011年上市量达到43亿羽,导致了后续行业严重的供过于求。业内分析,从2013年开始,黄羽肉鸡上市量维持在36-38亿羽之间,期间有较好的盈利,一旦产能突破38亿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黄羽肉鸡商品苗产能约55亿羽,肉鸡上市产能约50亿羽,远高于市场需求量38亿羽,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白鸡方面,中国畜牧业协会分析认为,年引种量在70万套上下,祖代在产存栏80万套,年供父母代雏鸡4500-4600万套,既能满足产业需要又不至于产能过剩。
 
  2017年受国外禽流感的持续发酵,白羽肉鸡祖代引种并不顺利。据协会统计数据,2015-2017年我国引进祖代白羽肉鸡在70万套上下,其中去年引进68.71万套。
 
  虽然目前来看,白鸡产能出于理想范围内,但常态化的产能控制仍然意义重大。近年来,“控制产能”对于国内肉鸡产甚至已经成为保证盈利的”杀手锏“。
 
  面对不断增加的进口禽肉,我国家禽业却仍“产能过剩”。
 
  所以,我们过剩的到底是什么?
 
  或许,我们只是没找到自己的定位。
 
  扩大农产品进口规模可能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走低,油籽和大豆期货价格可能下滑。养殖成本或可进一步下降。
 
  但另一方面,美国等地农业生产效率高,价格有竞争力,扩大进口将进一步拉低肉类价格水平,给国内养殖业也会造成一定冲击。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内农产品带来冲击,但同时也有助于倒逼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农业和优质农业。
 
  对于家禽业而言,提质、增效、在消费端找到新的定位,或许比控制产能更为紧迫!
 
  编者的话:
 
  大量价格低廉的进口禽肉涌入国内市场,我国的鸡肉优势在哪?你鸡场里的鸡肉优势在哪?你找到了吗?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