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禽传统养殖模式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探讨

2019-06-11来源: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摘要:广东传统的水禽生产主要是与养鱼联合生产模式,是长期以来资源综合利用的最佳模式之一。但是这种模式不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并且会对水域造成污染。本文介绍了广东水禽传统养殖模式的优点及存在问题,并从环境保护和水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角度介绍了旱养、半旱养养殖模式,为探讨新的水禽养殖模式,减少水禽养殖传统模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物安全隐患提供依据。
 
  在畜牧养殖业中水禽是指“三鸟”中的鸭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国,2015年世界肉鸭、肉鹅出栏量分别约为45亿只、5.1亿只,中国出栏量分别约为28.62亿只、4.6亿只,分别占世界总出栏量的68.4%和90%。广东省海岸线漫长、河涌水库众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水禽养殖。经过广大劳动人民的长期选育,广东具有丰富的水禽种质资源,地方品种有马岗鹅、阳江鹅、狮头鹅、清远乌鬃鹅和中山麻鸭等,近年来一些高校和育种公司也培育出了肉鸭配套系,如仙湖肉鸭配套系、三水白鸭配套系和温氏天露白羽番鸭配套系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人民的消费习惯和科学技术的支撑,使广东成为我国水禽产品的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被誉为“水禽之乡”。2015年全省鸭和鹅的饲养量达2.57亿只和7 245.2万只,分别占全国的5.64%、3.61%。广东省发展水禽业具有品种、市场、自然条件和劳力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养殖规模趋向稳定,养殖模式逐步从农户自繁自养的传统模式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但是,现行的水禽养殖模式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仍然以家庭规模饲养为主,养殖场开放,设备简陋,不配备环保设施,造成环境污染,疾病的防御体系不完善等,养殖环节中对水体的污染也日益加剧。因此,水禽养殖业与养猪、养鸡等产业一样面临环保压力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东水禽传统养殖模式进行分析,介绍各种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探讨新的水禽养殖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消除水禽养殖传统模式造成的生物安全隐患提供依据。
 
  1、广东水禽养殖的主要模式以及存在问题
 
  1.1水禽-鱼联养生产模式
 
  鸭-鱼联养生产、鹅-鱼联养生产的养殖模式是广东较常见的养殖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里是资源综合利用的较好模式之一。这种生产模式一般是在鱼塘或者是水库岸边建造一个简单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鸭、鹅舍,在鸭、鹅舍和水面间建造一个运动场,并在水上围出一定范围的区域作为鸭、鹅水上活动的区域。鸭、鹅排入水中的粪便可以直接作为鱼的饵料,并且粪便中的有机物可以培育水质、促进水体浮游生物生长并作为鱼的饵料,从而减少饲料消耗;鱼塘养鸭、鹅还可为鱼增氧,两者互利共同发展,符合生态规律。
 
  水禽-鱼联合生产模式的优势是在适度规模、合理养殖密度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一旦大规模、高密度养殖水禽,这种生产模式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污染水体,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不符合当前的环保要求。鸭鹅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效益最大化,在有限的水面饲养较多的鸭鹅,向水体内排放过多的粪便,加上鸭鹅养殖户基本没有水质净化设备,被污染的养殖塘水没有经过净化和消毒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河涌、湖泊中,会导致水体被严重污染。被鸭鹅粪便污染的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体表面的蓝藻、绿藻以氮和磷为营养大量增殖疯长,形成一层绿色覆盖层,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浮游生物死亡后也产生生物毒素,这些都会伤害水体中自然生长的鱼类,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二是对种用水禽有较大的危害。在水禽-鱼共养生产模式中,一般会在运动场正常供给干净的饮水。但在下水时还会饮用池塘水。池塘一旦受污染,水中的大量致病菌和内毒素也将影响水禽健康。实验也表明水禽饮用了含有较多有害革兰阴性菌的塘水后将直接导致血浆内毒素上升,种用水禽繁殖性能下降,种蛋死胚率上升。来自水体污染严重的水禽种蛋受精率低、孵化率低,孵化出来的商品雏大量出现腹部收缩不足、体质先天条件差。这些商品雏在生产中饲料报酬低、存活率低、个体间差异大及弱小比例大,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三是存在着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鸭鹅肠道中的有害菌随粪便排到水体以后,利用粪便中的有机物增殖,造成水体中有害细菌严重超标。研究表明,水禽(鸭)流感病毒主要是嗜肠道型的,其复制主要在大肠而非呼吸道,因此病毒能以较高滴度从粪便中排出而污染水域及其饲养场所。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的传播以粪-口途径为主,当病毒回传到家养水禽时,又在肠道内复制出高浓度的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和水体。水禽饲养环境是开放水域,容易与野鸟接触,野鸟也起着禽流感病毒库和传播者的作用,因而更加重了禽流感疫情暴发的风险。
 
  1.2地面平养模式
 
  地面平养是肉鸭、蛋鸭和肉鹅常用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是在养殖场地建设有开放或半开放水禽舍,在运动场上开挖水池供水禽洗浴之用。该模式属于舍饲,使水禽既可以接触到阳光和新鲜空气又能避免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与水禽-鱼共养模式相比,对自然环境污染相对较少,便于卫生防疫,生物安全级别有所提高。但是,地面平养模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粪便直接污染羽毛和鸭蛋,降低了产品的商品价值。同时增加了各种病原菌感染的机会,也存在水池面积较小故池水易受有害菌污染的问题,需要经常换水以降低细菌密度。污染的洗浴池水未经消毒和净化处理直接排放同样会对大环境造成污染。
 
  1.3高床架养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常用于饲养肉鸭、肉鹅。根据肉鸭养殖场(户)的场地条件不同分2种方式:一种是在鱼塘上用竹子等材料建造一个高度适宜的架床,上有遮阳避雨的屋顶,肉鸭、肉鹅在架床上采食、饮水及活动,粪便漏到鱼塘中作为鱼的饵料;另一种是在舍内建造架床,肉鸭排泄的粪便漏到地面人工清走送入沼气池发酵。这种模式有较多优点:①鸭鹅不直接与粪便接触,可以减少有害菌的危害,降低发病率;②由于是在舍内养殖,减少了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③提高了鸭鹅的成活率、饲料利用率、增重率、整齐度和出栏率等生产性能指标;④由于卫生条件改善和便于消毒,可以适当提高养殖密度。但是这种养殖模式也存在缺点:①肉用水禽容易患胸囊肿和腿病;②鱼塘上高架床养殖时要考虑鸭鹅的数量与水面面积相适应,鸭鹅数量过多同样会造成鱼塘水被有害菌和内毒素污染,排放出去后也会对大环境造成污染和生物安全隐患。
 
  2、广东水禽养殖模式发展方向探索
 
  我国畜牧业的未来趋势是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有些传统的水禽养殖模式如鸭稻共作、林下养鹅和发酵床养鸭等虽然对环境不造成污染、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养殖模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不可能全面推广,只能作为水禽养殖的补充。水禽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畜牧科技工作者不断探索水禽的养殖模式,如水禽的旱养、半旱养、圈养和笼养等养殖模式悄然兴起。
 
  2.1广东灰鹅种鹅离岸网上半旱养模式
 
  广东灰鹅种鹅必须在水中才能很好地完成交配活动,从而使母鹅所产种蛋具有较高的受精率。传统的养殖模式大多是利用河流、湖泊和池塘水面进行生产,主要弊端是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离岸网上半旱养模式是圈养的一种,技术关键点是让种鹅在网片上平养,同时离开池塘、河流等自然水面,对产生的污水和粪便进行消纳处理,既避免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又不改变其生活习性。
 
  这种养殖模式的场地主要由种鹅舍、运动场、嬉水池、格栅沉淀池和污水净化设施等组成。种鹅舍饲养种鹅以3~3.5只/m2计算,陆地运动场应为舍内面积的1.5~2倍,嬉水池面积应为舍内面积的0.5~1倍,水深0.5~1 m为宜。在生产管理上,控制种鹅每天定时下水2~4小时,下水时间安排在早上放鹅后和傍晚关鹅之前,这两段时间种鹅交配频繁,这样可以减少粪便在水中的排放量。同时,及时收集鹅舍和运动场上的固体粪便集中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料。对于嬉水池中的污水,在污水净化设施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或者再利用。
 
  2.2蛋鸭立体笼养模式
 
  近年来,国内一些养殖企业采用蛋鸭立体笼养模式,使蛋鸭的成活率、饲料利用率和产蛋率等生产性能指标均高于放养的蛋鸭,说明蛋鸭立体笼养模式是可行的。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便于推行蛋鸭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排粪点相对集中,便于收集处理,产生污水少,不污染大水面;同时能够充分利用鸭舍的空间,节约鸭场用地;鸭舍内的照明、通风、保温和清粪等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由于鸭笼设计有斜坡蛋槽用于收集鸭蛋,防止鸭蛋受到污染,使鸭蛋不用清洗、打蜡就可以直接上市。
 
  2.3肉用水禽独立式高床架养模式
 
  广东现有的肉鸭、肉鹅高床架养大多是建在鱼塘上,粪便直接作为鱼的饵料,如果养殖规模与水面面积搭配不合理,会造成水环境污染,实质上是水禽-鱼联养生产模式的一种。独立式高床架养是与养鱼生产分离、有独立配套的粪便处理设施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不受水面大小的限制,养殖环境便于控制,可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适合现代水禽养殖企业采用。
 
  3、小结
 
  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更久,广东的水禽生产模式主要是与鱼联养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较多优点,但不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并且会对水域造成污染。自2015年“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广东水禽传统生产模式受到了重创,倒逼水禽养殖模式不断创新。目前,水禽养殖业界推荐的旱养、半旱养模式虽然存在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投资大,特别是配套的环保设施投资比例占总投资的30%~40%,但因为这些模式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因此,这仍然是水禽养殖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一作者:黄子轩,工作单位: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来源:《养禽与禽病防治》2019年第5期)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