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3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1-07-13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2021年7月13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7-12 2021-07-11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3 辽宁省 15.42 15.76 -0.34 -0.05
25 吉林省 15.37 15.72 -0.35 -0.02
27 黑龙江 15.16 15.32 -0.16 0.05
华北
14 北京市 16.46 16.40 0.06 0.15
12 天津市 16.52 16.67 -0.15 0.11
11 河北省 16.57 16.53 0.05 0.23
17 山西省 16.35 16.72 -0.37 0.24
20 内蒙古 15.64 15.57 0.06 0.31

华东

5 上海市 17.27 17.32 -0.05 0.41
4 福建省 17.37 17.55 -0.19 0.65
2 浙江省 17.46 17.51 -0.05 0.24
6 江苏省 17.13 17.27 -0.14 0.34
13 山东省 16.51 16.70 -0.19 0.17
8 安徽省 16.67 16.67 -0.01 0.37
华中
9 江西省 16.64 16.72 -0.08 0.43
18 湖北省 16.15 16.10 0.05 0.28
10 河南省 16.58 16.58 -0.01 0.36
15 湖南省 16.45 16.59 -0.14 0.12
华南
3 广东省 17.41 17.42 -0.00 0.53
7 广西 16.96 16.92 0.05 0.35
1 海南省 20.47 20.50 -0.03 1.36
西北
16 陕西省 16.36 16.24 0.12 0.45
21 甘肃省 15.62 15.81 -0.19 0.17
28 新疆 14.90 15.15 -0.25 0.45
西南
22 重庆市 15.55 15.55 -0.00 0.23
24 四川省 15.41 15.52 -0.12 0.47
26 云南省 15.31 15.34 -0.04 0.28
19 贵州省 15.70 15.81 -0.11 0.49
全国
有2327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6.41 16.46 -0.05 0.35

2021年7月13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7-12 2021-07-11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3 辽宁省 15.05 15.22 -0.17 -0.52
19 吉林省 15.28 15.40 -0.12 -0.08
21 黑龙江 15.23 15.20 0.03 0.25
华北
9 北京市 16.11 16.17 -0.06 0.01
10 天津市 16.05 16.00 0.05 -0.62
14 河北省 15.97 16.05 -0.08 0.12
12 山西省 16.00 16.20 -0.20 0.06
20 内蒙古 15.25 15.26 -0.01 0.50

华东

6 上海市 16.22 16.64 -0.42 -0.08
2 福建省 16.66 16.39 0.27 0.46
4 江苏省 16.32 16.53 -0.21 0.58
13 山东省 15.98 16.16 -0.18 0.01
11 安徽省 16.04 16.10 -0.06 -0.12
华中
5 江西省 16.32 16.16 0.16 -0.10
15 湖北省 15.90 15.85 0.05 0.31
8 河南省 16.15 16.14 0.01 0.31
7 湖南省 16.18 16.28 -0.10 -0.28
华南
1 广东省 17.07 16.96 0.11 0.39
3 广西 16.54 16.03 0.50 0.40
西北
16 陕西省 15.68 15.75 -0.06 0.27
18 甘肃省 15.52 15.91 -0.39 0.07
22 新疆 15.19 14.87 0.33 0.35
西南
17 重庆市 15.62 15.52 0.10 0.62
25 四川省 14.98 15.19 -0.21 0.16
24 云南省 14.99 15.13 -0.13 0.14
全国
有348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5.85 15.88 -0.03 -0.06

2021年7月13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7-12 2021-07-11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3 辽宁省 14.88 14.97 -0.09 -0.51
20 吉林省 15.10 15.24 -0.14 0.02
22 黑龙江 14.90 14.70 0.20 0.10
华北
17 北京市 15.27 15.83 -0.56 -0.01
11 天津市 15.61 15.32 0.29 0.00
13 河北省 15.56 15.66 -0.10 0.14
5 山西省 15.87 15.96 -0.09 0.14
24 内蒙古 14.60 14.64 -0.04 0.70

华东

4 上海市 16.31 16.59 -0.28 0.57
3 福建省 16.42 15.75 0.67 1.05
1 浙江省 17.07 17.07 0.00 1.13
12 江苏省 15.57 15.65 -0.08 0.50
15 山东省 15.42 15.56 -0.15 -0.01
9 安徽省 15.72 15.71 0.01 -0.12
华中
7 江西省 15.74 15.64 0.10 -0.47
16 湖北省 15.29 15.25 0.04 0.35
10 河南省 15.69 15.74 -0.05 0.24
6 湖南省 15.87 15.94 -0.07 -0.04
华南
2 广东省 16.65 16.75 -0.10 0.13
8 广西 15.73 15.26 0.47 0.18
西北
18 陕西省 15.14 15.40 -0.26 0.38
19 甘肃省 15.12 15.42 -0.30 -0.02
21 新疆 14.95 14.82 0.13 0.31
西南
14 重庆市 15.51 15.37 0.14 0.72
25 四川省 14.56 14.77 -0.21 0.22
26 云南省 14.17 14.39 -0.22 -0.40
全国
有329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5.49 15.52 -0.03 0.06

半年猪肉进口超200万吨!养猪依旧处于亏润,巨头们面临成本“大考”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处于下行通道。农业农村部7月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28日—7月2日,生猪价格止跌回升,但同比价格跌幅依然高达53.3%,依旧处于低位运行态势。有消息称,7月9日,全国生猪出栏价格稳步上涨,低谷期生猪出栏数量减少,部分屠宰企业出现抢猪现象。

  目前外购仔猪饲养仍旧亏损,集团自繁自养依旧亏损

  光大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吕品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生猪出栏体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130公斤左右,说明肥猪存栏还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另外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5月份,猪肉进口量为196万吨,同比增加13.7%,叠加去年11—12月份出库受限的80万吨冻猪肉,合计相当于增加了近3000万头生猪供给,短期市场压力依然较大。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今年以来,猪肉的单月进口量呈现逐月下降趋势,此外最近国外猪肉价格上涨明显,贸易商利润压缩,预计下半年进口量会继续减少。

  据中原期货高级分析师刘四奎介绍,2021年上半年,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春节前后发现猪瘟引发市场担忧,养殖企业压栏和二次育肥风行一时。后期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市场供应进一步增加,叠加上半年接近200万吨的进口猪肉压力,适逢国内消费淡季,国内生猪价格连续经历一、二季度下跌,于6月22日跌至12.65元/公斤低位,外购仔猪全面亏损,最高亏损达1000元/头,自繁自养开始出现亏损。国家相关部委发布三级预警,适时启动猪肉收储,7月7日,中央猪肉收储2万吨,成交17000吨,流标3000吨,成交最高价25920元/吨,最低价25880元/吨,成交均价25918元/吨,折合13元/斤,超过最新市场批发价12.2元/斤,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目前外购仔猪饲养仍旧亏损,集团自繁自养依旧亏损,散户养殖或出现一定缓解,但是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记者发现,最近一段时间生猪出栏量及出栏体重均开始下滑,产业出栏进度逐步放缓。随着集团企业月初出栏压力的逐步减弱,市场屠宰数量开始逐步减少,而受前期深度亏损影响,养殖户挺价情绪也逐渐转浓,生猪市场供应端得以喘息。

  “按照当前全国出栏价在15—16元/公斤的水平来看,自繁自养企业整体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养殖情绪仍然比较悲观。3月以来,仔猪价格一路跌至500元/头以下,接近腰斩。最近虽价格有所企稳,但经历本轮下跌后,养殖户对补栏没太多动力,规模企业更多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母猪种群为主。”银河期货生猪豆粕研究员陈界正表示,7月期间生猪供应压力应当会继续缓解,一方面,6月确实有过度出栏情况,出栏量上看,当期生猪出栏基本已经接近2017年水平,其中规模企业增量最明显,期间,规模企业和养殖户价差持续下跌,反映规模厂出栏意愿强烈。

  “当前自繁自养企业养殖利润在103元/头,较前两周有所好转,外购仔猪育肥则仍亏损1089元/头。在养殖端大面积亏损的现状下,大企业调整发展节奏,由快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淘汰低效能母猪,打造高健康猪群。散户在大幅亏损的情况下,同样加快了基础母猪的淘汰。同时外购仔猪补栏积极性不高,仔猪价格维持低迷。”东兴期货生猪研究员俞涵丽说。

  在华融融达生猪研究员于士程看来,供应端压力高峰期已经过去,目前市场大肥比率非常低,近期主要是四川西南地区疫情有所反复,但集中在川南地区,死亡率并不高,整体影响不大,河南地区供应量有所减少,目前主要是消费淡季,从现货角度看,需求没有明显好转,后期主要是看8月中下旬的中秋备货和高校开学的需求。

  此外,据新华财经报道,今年以来,猪价频创“新低”。近日,各家上市猪企陆续公布6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销售价格低迷,持续跌破猪企自繁自育“成本线”,头部猪企发展重点从快速扩张转为降本增效。业内人士指出,实现降本增效的根本还是提升养殖本身的效率。此外,猪企需完善人才管理和资金储备,做好迎接行业冬天来临的准备。

  记者梳理上市猪企公开信息发现,今年一季度,受益于“全自养”模式,牧原股份优势突出,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而其他猪企成本偏高,正邦科技和新希望六和养殖完全成本均在20元/公斤以上,分别是21.6元/公斤、20元/公斤。

  今年4月份以来,随着低效种猪淘汰、自产仔猪占比提升、生物安全防控升级以及管理的精细化,目前上市猪企养殖成本有所下行。牧原股份预计四季度商品猪完全成本会降至14元/公斤左右。

  降本增效,猪企积极“应考”

  猪周期持续下行,各猪企面临“大考”。在原材料、员工成本、防非费用开支都上涨的情况下,多家猪企向新华财经表示,今年的核心工作是做好成本管理,逐步降低资本开支,压降养殖成本。

  牧原股份表示,面对行业周期性波动,公司一方面合理控制资本开支,保证现金流安全,根据资金情况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持续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升级,助推养猪产业提升生产效率,复制标杆成绩,降低生产成本。

  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为275.6万头,较3月底有所下降。主要是公司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对产仔数较低的母猪进行了主动淘汰;另外,对健康基础差的母猪场进行替换更新,打造高健康猪群。同时,调整发展节奏,由快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停止了在生长场进行大圈配种,保证顺畅运营。

  正邦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的猪市行情会影响一些企业的扩产计划,“大家会点一下刹车,不像去年有栏舍就满上生猪产能,会用新的现代化产能填补,追求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正邦科技主要通过三种方式降低成本:一是提前淘汰低效种猪;二是降低饲养成本,如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三是加强养殖管理,开发App,可从投苗、饲养、防疫等各个养殖环节对农户进行指导。为把成本降到最低,正邦科技加大自繁自养的产能占比,2020年“公司+农户”产能占比达60%,预计到2021年底,公司自繁自养产能占比将达到60%。

  新希望六和对新华财经表示,基于对当前和未来两三年的市场环境判断,尽管现在对猪产业的经营导向进行了调整,但新希望六和将坚持发展猪养殖产业,只是将更加强调“经营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聚焦价值和利益最大化,并从发展方向和经营导向上作出改进。


猪价上涨“假惺惺”?养殖户小心冲昏头脑,仍需保持警惕!


  上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周均价为8.0元/斤,周内最高价为周末的8.1元/斤,最低价为5号的8.0元/斤。上周猪价以震荡调整为主。终端需求偏弱,贸易商亏损较为明显,屠企试探性压价,但受国家收储消息提振,养殖户挺价惜售情绪不减,屠企压价效果不大,局地仅小幅回调。后半周,华储网竞价结果发布,其中最高价25920元/吨,最低价25880元/吨,成交均价25918元/吨,商品猪价格大约在9.0-10.0元/斤。收储价格高于预期,局地养殖户对后市信心增加,部分规模场减量出栏操作,加之周内高温、降雨天气,导致市场生猪供应偏紧,屠企收猪难度增加,屠宰企业被迫提价收猪。行情宝预计近期收储政策对猪价或有一定支撑。

  不过目前需求端仍利空市场交投。高温天气下,消费端买肉积极性不高,白条销售阻力大,屠企白条订单减量、盈利欠佳,屠宰提价收购意愿也不强。近几日疲软的消费仍将制约猪价行情(行情观点和操作建议仅供参考)。


生猪价“报复性”上涨?又双开始抢猪?供需博弈仍在持续


  进入到7月份以来生猪的市场行情就一直处于上涨阶段,养殖户的情绪还是很高涨的,而且近期国家以及各地区政府正在进行收储工作,养殖户对未来的市场依然抱有希望。“止跌回升”的行情让养殖户本来低落的情绪看到了希望,经历之前的低价行情,养殖户为了及时止损,多地区出现“缺猪”的现象,这样造成此时的“抢猪”现象死灰复燃,依照目前的形势来看,生猪的价格会不会出现“报复性”上涨呢?

  由于最近生猪的市场行情猪价在上涨,截止到7月12日为止,国内市场上供需关系发生很大了很大的变化,养殖户、屠宰企业、批发商三者之间的博弈愈演愈烈,由于前期的低价市场“抢猪”现象频发,虽然现在市场上猪价有所上涨,但是对于“高价猪”屠宰企业还是明显有很大的排斥,也能够理解屠宰企业有这样的想法,即使要顺应市场也不能自已亏损太严重。

  目前,北方地区涨幅是最为明显,东三省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的标杆,虽然偶尔出现波动但依然还是会出现震荡,而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地区的微幅上涨,通过上周的数据来看环比呈上涨趋势,但实际行情还是偏弱。而西南地区目前一直处于低价地区,甚至有人传言西南地区的生猪开始有北上的情况。还有人预言此次的猪价下跌,预示着以后猪价的大涨。

  近期,猪价的涨势已经出现反扑的趋势,虽然涨幅区间不是很大,但是养殖户依然认为会有“报复性上涨”的机会,其实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出现此类的情况,因为屠宰企业根本不会大面积提价收猪,主要原因是因为之前的低价,屠宰企业的猪肉储备早已经充足,根本即使短期内不进行屠宰也能够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屠宰企业真的短期不收猪的话,势必会对生猪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受伤的还是养殖户。

  而低价的市场出现“抢猪”的现象也属于正常现象,即便如此,南方地区的屠宰企业也不愿意提价收购生猪,“北涨南跌”的态势,北方虽然在涨价但是涨幅区间很小并不能代表什么,以往都是“北猪南调”现如今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全国除及特殊的地区以外价格区间幅度并不是很大,这样也就导致“北猪南调”不会再出现。

  关注生猪价格往往会忽略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虽然市场猪价低但是销量一直处于缓慢状态,比较现在已经是“三伏天”,终端批发市场贸易出现亏损,市场上白条的走量并不是很好,而且很多供货商前期的低价都储备了冻肉,更是让屠宰企业的压力不断上升,更提高了屠宰企业压价收猪的情绪。

  生猪的市场价格低迷、屠宰企业收猪价格低迷、终端销售市场低迷,虽然本轮生猪价格上涨也不能影响市场,仍有很多阻力摆在面前,各方面都很难得到支撑。经过此阶段的表现来看,养殖户虽然很看好市场发展,但是看涨的趋势遥遥无期,而生猪养殖企业的饲养成本还在上涨,外加疫情这个“拦路虎”,双方都不敢大量补栏、压栏。

  总结: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已经进入到7月,生猪价格几乎很难出现太大的波动主要以稳盘为主,养殖户依然还要压栏的话只能持续亏损,不可否认此次无论是养殖户还是猪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可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保证一直是稳赚不亏的,如果有早就被挤破头去做了,而且大多数养殖户在去年的行情下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至于今年的这波亏损影响也并不是很大,也属于正常现象。


猪价超低时,养猪人如何不亏损或少亏损?大猪企回应了!


  导读:“今年以来,猪价频创“新低”。近日,各家上市猪企陆续公布6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销售价格低迷,持续跌破猪企自繁自育“成本线”,头部猪企发展重点从快速扩张转为降本增效。业内人士指出,实现降本增效的根本还是提升养殖本身的效率。此外,猪企需完善人才管理和资金储备,做好迎接行业冬天来临的准备。”

  猪价下行,击穿行业成本

  受非洲猪瘟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利润驱使下,去年以来养猪户纷纷进入行业,全国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近期生猪存栏量保持在4.16亿头以上,已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产能恢复带来价格回落。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7月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20年12月份至2021年6月份的商品猪价格从30.15元/公斤下降至13.58元/公斤,降幅54.96%。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邦科技”)7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21年1月份至2021年6月份的商品猪价格从32.65元/公斤下降至13.66元/公斤,降幅58.16%。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6月份,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压栏肥猪集中出栏及消费需求季节性偏弱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继续下降13.6%。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未来价格可能有季节性反弹,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记者梳理上市猪企公开信息发现,今年一季度,受益于“全自养”模式,牧原股份优势突出,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而其他猪企成本偏高,正邦科技和新希望六和养殖完全成本均在20元/公斤以上,分别是21.6元/公斤、20元/公斤。

  今年4月份以来,随着低效种猪淘汰、自产仔猪占比提升、生物安全防控升级以及管理的精细化,目前上市猪企养殖成本有所下行。牧原股份预计四季度商品猪完全成本会降至14元/公斤左右。

  中信建投期货养殖行业研究员魏鑫表示,当前养猪行业的主流成本应该在16元-18元/公斤,但不同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与这一区间可能有较大差别,“自繁自养模式在仔猪上可按照繁育成本计价,价格相对稳定,而前期市场仔猪价格波动较大,外购仔猪模式的成本也相对有较大波动。在仔猪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外购仔猪的成本就会对应较高。”

  分化加速,多因掣肘成本

  魏鑫等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生猪养殖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当前的饲料成本偏高。自从国家临储库存拍卖殆尽之后,国内玉米供需平衡表略显紧张,出现年度供需缺口,且进口在国家的管控之下,导致总体玉米价格走强。同时,豆粕价格也因为中美关系、大豆生产情况等同期走高。

  二是前期仔猪价格偏高。前期因三元母猪效率低,二元母猪受损严重,仔猪供给有限,仔猪价格偏高,拉高了育肥猪的出栏成本。不过随着仔猪价格的下行,这一影响因素有望减弱。

  三是防疫成本提升。非洲猪瘟常态化以来,整个产业链都加强了对疫情的防范,洗消、隔离等重复性费用加上新建防疫设施等一次性投入都导致整体成本大幅上行。据估计,防疫洗消方面带来的成本增加达到1.5元/公斤。

  有养殖企业建议,国家是否可以考虑在玉米进口的配额上对民营企业放开更多一些,企业可以从玉米饲料方面降低一定成本。

  “实现降本增效仍需提升养殖本身的效率,特别是提升当前能繁母猪的生产效率和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此外,当前企业也都在调整饲料结构,降低饲料成本,未来有望持续在动物营养的科学角度上实现降本增效。”魏鑫说。

  据了解,牧原股份已围绕粮食产区进行供应链布局,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订单农业,提高公司对产区粮源品质的管控能力,构建采购生态;积极开拓全球采购渠道,打造公司原粮采购优势;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配方,推行低蛋白日粮,小麦、稻谷与豆粕等灵活搭配。

  新希望六和证券事务代表白旭波表示,龙头企业的真正优势不在于跟随周期波动,而在于依靠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能在猪价高时比平均水平盈利更多,在猪价低时不至亏损或少亏。

  降本增效,猪企积极“应考”

  猪周期持续下行,各猪企面临“大考”。在原材料、员工成本、防非费用开支都上涨的情况下,多家猪企向新华财经表示,今年的核心工作是做好成本管理,逐步降低资本开支,压降养殖成本。

  牧原股份表示,面对行业周期性波动,公司一方面合理控制资本开支,保证现金流安全,根据资金情况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持续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升级,助推养猪产业提升生产效率,复制标杆成绩,降低生产成本。

  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为275.6万头,较3月底有所下降。主要是公司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对产仔数较低的母猪进行了主动淘汰;另外,对健康基础差的母猪场进行替换更新,打造高健康猪群。同时,调整发展节奏,由快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停止了在生长场进行大圈配种,保证顺畅运营。

  正邦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的猪市行情会影响一些企业的扩产计划,“大家会点一下刹车,不像去年有栏舍就满上生猪产能,会用新的现代化产能填补,追求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正邦科技主要通过三种方式降低成本:一是提前淘汰低效种猪;二是降低饲养成本,如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三是加强养殖管理,开发App,可从投苗、饲养、防疫等各个养殖环节对农户进行指导。为把成本降到最低,正邦科技加大自繁自养的产能占比,2020年“公司+农户”产能占比达60%,预计到2021年底,公司自繁自养产能占比将达到60%。

  新希望六和对新华财经表示,基于对当前和未来两三年的市场环境判断,尽管现在对猪产业的经营导向进行了调整,但新希望六和将坚持发展猪养殖产业,只是将更加强调“经营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聚焦价值和利益最大化,并从发展方向和经营导向上作出改进。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