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承压、供应增多,猪价“磨底”待涨!
进入9月份,白露节气临近,北方天气逐步转凉,消费需求逐步改善,尤其是,受双节临近,下游市场存在集中备货的需求,市场看涨后市情绪尚存!但是,阶段性生猪市场仍面临“供强需弱”的压力,市场缺乏有效的支撑,短暂猪价或将维持“磨底”待涨的局面!

在需求方面,由于冷空气活动逐步频繁,北方天气逐步降温,而今年夏季炎热天气,居民肉类需求冷清,市场替代消费较为普遍!而随着天气转凉,居民“贴秋膘”的需求或将逐步回升,尤其是,受牛羊肉价格较高,猪肉消费性价比回升,猪肉需求水平也将逐步提升!
且,本月,国内大中小学校开学,食堂以及餐饮消费需求回升。而随着双节临近,食品企业备货需求增加,鲜品猪肉消费也将显著回升,屠宰场存在提前备货的操作。本月,样本屠企开工率或大幅提升,环比增幅或将在5-7个百分点左右,市场对于需求前景仍较乐观!
在供应方面,上月,养殖端出栏情绪较高,出栏计划环比增加5.27%,但是,由于消费需求承接一般,需求增量有限,部分养殖主体出栏计划完成一般,从数据了解,8月份样本猪企出栏实际完成1315.04万头,月均出栏计划完成度在99.4%!而按照此前母猪存栏以及新生仔猪规模等进行推测,9月份,国内生猪供应环比或进一步提升,从月初机构调研了解,2025年9月份,样本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在1331.95万头,环比8月实际出栏,增幅在1.29%。本月,集团猪企出栏压力略有减轻,但是,受双节前,社会面猪场以及放养公司出栏计划较多,实际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因此,从生猪购销基本面分析,9月份,供需呈现双旺的局面,由于情绪引导,短时间内,养殖端存在缩量拉涨的操作,理性来看,9月份猪价或将以震荡偏强为主!
不过,从生猪现货反馈了解,当前,学生集中开学的利好逐步消化,下游猪肉购销积极性略有转弱,样本屠企开工率略有下降,截至目前,屠企开工率在31.65%左右,部分批发市场存在一定剩货压力!而在供应方面,月初,集团猪企出栏压力减轻,部分头部猪企有缩量现象,但是,受社会面猪场以及放养公司认卖积极,供应相对宽松!市场支撑偏弱,猪价以波动下降为主!
据数据显示,受屠企调价,预计,9月6日,外三元瘦肉型生猪价格报价在13.88元/公斤,下降0.08元/公斤,后市关注购销情绪的变化!
国内南北各省区生猪价格一览表:

跌,跌,跌,猪价下跌“跌猛了”!
跌了,跌了,猪价下跌“跌猛了”!在国内生猪市场,进入9月初,国内猪价呈现“开门红”的走势,支撑猪价上涨的逻辑,一方面,需求承接转强,全国各地学生集中开学,下游市场白条购销热度提升,主流屠企开工率大幅上调,日均屠宰量也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养殖端月初出栏计划偏少,集团猪企有缩量拉涨卖猪的情绪,社会面猪场以及放养公司存在谨慎操作,跟风惜售下,供应压力减轻!在多方因素下,月初,标猪报价破位上涨,外三元生猪均价涨至14.09元/公斤!

然而,短暂猪价偏强后,市场回归购销基本面,猪价进一步上涨承压,此前两日,市场呈现震荡下跌的走势,国内标猪均价再次跌破7元/斤,猪价重返“6元时代”!
目前,支撑猪价下跌的逻辑,个人分析如下:
在生猪合约方面,昨日,国内生猪近月合约表现不佳,其中,生猪2511合约报价在13365元/吨,下跌1.37%;2509合约下跌0.3%至13175元/吨;2601合约下跌1.08%,跌至13740元/吨!生猪合约偏差,市场对于猪价前景看涨信心略显不足,养殖端压栏缺乏积极性,出栏情绪偏强!
在消费需求方面,8月末以及9月初,受学生开学,天气转凉,内销市场需求回暖,下游市场白条购销略有回升,主流屠企订单增加,开工率回升至31.75%左右!不过,随着学生开学利好逐步消退,下游市场白条出货难度增加,部分市场剩货压力陡增,样本屠企开工率略有回落,且,屠企亏损幅度较高,压价收猪意愿尚存!
在供应方面,据了解,按照母猪存栏变化,去年下半年,母猪存栏大幅提升,且,上半年仔猪补栏积极性较高,9月份国内适重猪源存栏大幅提升!从数据显示,9月份规模以上猪企出栏计划在1331.95万头,环比增幅近1.3%,集团猪企出栏计划较高。且,受生猪合约表现欠佳,当前,社会面猪场以及放养公司挺价信心不足,出栏情绪略显偏强,适重猪源供应较为宽松,南北地区,主流屠企上猪节奏较快,采购难度偏弱!
因此,在供需博弈下,受屠宰场调价收猪,预计,9月6日,外三元瘦肉型标猪价格出栏均价在13.88元/公斤,后市关注集团猪企出栏以及屠宰场开工率的变化!个人预估,9月中上旬,猪价大致维持震荡的走势,价格受情绪变化以涨跌拉锯为主!而进入中下旬后,随着消费预期回升,双节临近,猪价以趋势偏强为主!
仔猪价格跌破200元/头!猪价低迷下产能去化的开端与展望
一、仔猪市场持续下行:200元关口被突破,养殖户补栏信心受挫
“去年7公斤仔猪售价500元仍供不应求,如今200多元却乏人问津!”河南养殖户老王在猪圈旁,看着手机上不断刷新的低价报价,不禁发出无奈的叹息。自9月以来,北方地区7公斤仔猪价格最低已跌破200元/头,创下近年来的新低;两广地区规模厂报价为330元/头,川渝、贵州等地成交价格降至290-310元/头,与年初相比普遍腰斩。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8月末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为32.68元/公斤,同比下跌25.7%,29个监测省份的仔猪价格均出现下滑。更为严峻的是,从历史规律来看,仔猪价格低点通常出现在10月,2023年、2024年的低价分别为140元/头、280元/头,业内保守预计今年价格或跌至200元/头以下,当前市场呈现出“跌势不止,无人抄底”的态势。
二、五大因素致使仔猪市场价格下跌
(一)产能过剩压力显著:40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居高不下
自2024年6月至2025年7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14个月超过4000万头,2025年二季度末达到4043万头,相较于正常保有量高出3.7%。过剩产能直接导致新生仔猪数量大幅增加。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长9.9%,仅广东二季度生猪存栏量就达到2288.79万头,同比增长13.7%,仔猪市场呈现出“量增价跌”的恶性循环。
(二)猪价跌破盈亏平衡点:外购仔猪育肥每头亏损
200元8月2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3.59元/公斤,创下17个月以来的新低,跌破了7元/斤的盈亏平衡线。以年初500元/头的仔猪成本计算,当前外购仔猪育肥出栏每头亏损超过200元,养殖户补栏意愿降至极低水平,部分散户甚至表示“宁空栏也不接手”。
(三)对未来行情信心不足:供应过剩预期抑制抄底积极性
行业普遍预计,2025年肥猪上市量将增加4%,全年猪价或下行10%-20%。某大型猪企分析师指出:“能繁母猪去化进程缓慢,仔猪价格难以改变‘供强需弱’的格局,2026年上半年仍将承受较大压力。”
(四)季节性疫病与高温天气双重影响:夏季高温高湿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
广西、云南等地出现腹泻、蓝耳病等疫病零星爆发的情况,养殖风险进一步加剧。同时,饲料成本持续高企(豆粕价格年内涨幅超过15%),散户补栏面临“风险-收益”失衡的局面,观望情绪浓厚。
(五)集团场大量抛售加剧市场波动:上市猪企为回笼资金加大仔猪销售力度
温氏股份7月仔猪销量达到51.9万头,创下历史新高,较6月激增71%。大量低价仔猪集中涌入市场,进一步压缩了散户的生存空间。
三、广东率先推动地方产能去化:倡议书发布背后的行业变革意识
面对“猪价+仔猪价”的双重困境,8月31日,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率先发布《产能调控倡议书》,呼吁企业“主动调减能繁母猪存栏,不开展二次育肥,控制出栏体重”,成为全国首个在官方层面推动产能去化的省份。
(一)数据驱动决策:广东产能超出正常水平9.5%
二季度末,广东能繁母猪存栏量为208.09万头,相较于正常保有量(190万头)高出9.5%,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3.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协会明确提出“大企业带头减产,通过订单生产、托管服务帮扶中小散户”,旨在打破“大场扩张-小户硬撑-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
(二)政策导向转变:从“市场自发调节”到“主动政策调控”
这是继农业农村部6月底以来第三次聚焦产能调控后,地方政府首次做出响应。倡议书强调“不盲目扩张、杜绝二次育肥”,与国家“稳产能、降成本、强安全”的导向高度一致,标志着产能去化从“市场被动出清”转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的模式。
四、底部已现?产能去化进程中的曙光与挑战
当前仔猪价格已接近部分企业的成本线(350元/头),产能去化进程有所加速:河南、山东散户母猪淘汰率超过15%,广东规模场主动缩减配种计划。然而,行业仍面临两大挑战:
(一)去化效率有待提升: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4000万头以上的高位
部分企业存在“边淘汰边补栏”的现象,若9-10月仔猪价格持续低于200元,可能引发“被动去化”,短期内将加剧行业阵痛。
(二)信心恢复任重道远:终端消费回暖乏力
进口猪肉低价冲击(巴西308鸡胸肉到岸价低于国产15%),猪价反弹缺乏有力支撑,养殖户“怕亏不敢养、怕涨不敢补”的心态较为普遍。
结语:去产能是产业升级的起点而非终点
仔猪价格的大幅下跌与广东倡议书的出台,是猪周期底部的双重体现:一方面是市场规律促使产能出清,另一方面是政策引导加速行业洗牌。对于养殖户而言,应理性看待短期市场波动,借机优化种群结构;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只有通过“淘汰低效产能+提升养殖效率”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跨越周期。当“200元仔猪”成为市场常态时,或许正是生猪产业告别“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毕竟,经历挤掉产能泡沫的阵痛,是迎接下一轮上行周期的必经之路。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