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2-04-01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猪评:第三批4万吨猪肉收储启动 猪价上涨(2022年4月1日)


  今日综合均价:

  2022年4月1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上涨,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2.29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59%。

  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

  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2.39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52%;

  2. 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2.03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83%;

  3. 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1.62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58%。

  图表:2022年4月1日中国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11.png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红色表示涨,绿色表示跌。

  走势图分析:

33.png

  (绿色代表一周价格最低点、红色代表一周价格最高点)

  分析师建议:

  今日猪价上涨,除东北地区猪价略有小幅调整,其余大部分地区价格以上涨为主。猪粮比已经连续多周处于5:1以下,在第一及第二批猪肉收储后猪价不涨反跌,3月15日发改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加快收储,但时过半月第三批收储迟迟没有消息。昨日华商储接连发布第三批第1、2次猪肉收储通知,将在4月2日、3日收储总计4万吨储备冻猪肉。在第三批猪肉收储启动支撑下,叠加月初企业出栏计划少,生猪出栏缩量,以及清明节假期在即等因素影响下,猪价短期或继续小幅偏强为主。


每日新增确诊超千例,疫情对生猪市场影响几何?


   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新冠疫情就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快速恢复,仅有少量点状散发疫情,但谁也没想到年后这波疫情来得如此猛烈。

1.png

  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千例,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更是快速上升。除香港新冠疫情形势特别严峻外,内地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呈点状爆发,波及范围较广,目前全国高风险地区61个,中风险地区则高达448个。

  为防止疫情的蔓延,不少地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导致三月中下旬全国多地高速公路封闭,畜禽产品以及生产资料运输都受到较大影响。农业农村部在3月20日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层层加码,随意设卡拦截,要保证农资和畜禽饲料调剂调运,组织做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和市场监测,完善应急预案。

  但是即便如此,疫情导致的畜禽产品及饲料运输成本上涨,运输时间拉长的情况依旧比较常见。3月22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下发通知,3月22日0时起,河南将对省外返豫入豫人员,实行入豫即赋黄码、三天两次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此举在当地养猪业也引起轩然大波,作为生猪养殖及调出大省,“入豫即赋黄码”无疑是给河南的生猪养殖业多上了一把枷锁,不少养殖户反映所在地生猪及饲料运输都受到影响,出现被迫压栏的情况,养殖户表示防疫不能靠“拍脑袋”做决定。

  河南生猪养殖业现状只是疫情防控下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生猪主产区的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面临或正在经历类似的事情。

  产区生猪收购及运输时间拉长,作为主销区的南方及沿海地区生猪及猪肉到货速度自然随之放慢。以上海为例,刚开始实行部分小区封控管理时,除蔬菜价格上涨外,猪肉供应还算稳定,价格也没有出现太大波动,但随着封控范围的扩大,解封遥遥无期,据当地居民反应猪肉也出现短缺的情况。

  销区到货减少导致当地生猪价格出现上涨行情,并带动周边地区价格,上周全国猪价迎来了久违的上涨。

11.png

  然而,在生猪及猪肉供应充足且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疫情导致局部地区短时供应紧缺对生猪市场价格的走势影响较为有限。负面影响则更为明显,受疫情影响,不少地区经济再度受创,商场、餐饮、娱乐场所等关闭,且长时间的封控管理导致居民收入下滑,日常生活支出能力下降,叠加局部有工厂停工的现象发生,学校放假等,集中采购减少,均给生猪价格的上涨带来较大压力,本周猪价已经再度出现震荡调整迹象。

  预计在疫情短时影响下,叠加月初企业出栏计划较少,生猪出栏缩量以及清明节假期临近的提振下近期猪价或仍有偏强的可能,但猪价持续上涨缺乏基础。4月份生猪及猪肉供应总体依旧充足且严重过剩的局面依旧未改变,在疫情缓和,交通运输恢复后,疫情对猪肉消费的负面影响也将逐渐显现,预计4月上半月期间,猪价涨幅将逐渐收窄并出现偏弱震荡调整的几率将逐步提高。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