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东到货再次破千,整个玉米价格风向发生转变,从山东大范围下跌的幅度来看,企业还是很克制的,毕竟在明知道当地粮源见底的情况下,企业想平稳过度就不敢采取大幅度的波动,但不得不承认,本轮降价对于持粮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心态影响的,玉米价格开始承压,本轮价格下跌能维持多久?先跌后涨的格局是否成定局?
在开始今天文章之前,咱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5月16日星期一14时,全国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4.52元/公斤,较昨日上涨8.39%;5月13日全国玉米淀粉企业开工率为47.81%,较前一日上涨1.44个百分点。通过官方数据不难发现,虽说山东深加工企业出现大范围的回落,但依旧没有影响到国内玉米整体的走向,对于本轮山东地区的操作,本就在意料中,纯属于“看车定价”。没啥值得分析的,至于东北地区价格的小范围波动,在昨日的文章里已经分析过了,没啥值得担心的,定价权依旧在持粮主体手中!至于引发的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咱们来具体聊下!
会跌多久?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依照山东企业的尿性,只要一直到货,价格肯定会一路下滑,但从持粮主体来看,出货是为了备战新麦,但绝对不会盲目的接受企业的下跌,本来价格波动能维持三天对企业来说就算很成功了,在早前的文章中咱们已经聊过,今年的玉米不会走去年的“老路”,原因已经具体的分析过了!至于说为什么现在和去年的走向开始“统一”,小编借用一句诗词来解答“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罢了!
如果一定要列举一二三来解读的话,就很简单,一是从目前新麦价格及走势来看,今年退出饲料替代市场已成定局!二是持粮主体的心理多以坚持到八九月份为主,目前出货更多的是为了筹集部分资金或是场地备战小麦罢了。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出库!三是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减少,进口渠道受阻,玉米缺口较大,说一千道一万,市场经济还是要交给市场来决断!所以本轮玉米价格的跌幅受限, 基本在三五十就封顶了!
先跌后涨的格局是否成定局?
对于“先跌后涨”的说法,我们是认同的, 而且是必然的局面,原因说了无数遍,就是粮源见底,定价权转移,今年和去年的整体态势走向是存在本质的区别的,所以对于没有腾库压力的持粮主体,请稍作忍耐,本月月末玉米价格确实有冲击2900-3000的底气!毕竟目前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支持玉米上涨的利好因素远远大于利空因素。虽说新麦上市对玉米有微量的冲击,但在秋收前,玉米价格将持续走高或是高位运行早已成定局!那些利好因素咱们已经统计过了,感兴趣的话可以回看下历史文章!
新麦价格再次走高,压不住了?
目前湖北地区已经开始大量入市,安徽江苏一带也进入收割入市的初期,从目前的新麦价格走向来看,符合开收前咱们的预期,至于制粉企业开出的价格,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价格高的自然要求就高,扣量也不小,对于贸易商来说目前操作利润空间小,暂时没啥意思!至于有消息称受基层农户惜售情绪严重的影响,贸易商想压价收购被迫停止,甚至部分地区再次为了抢粮而提价,对此小编想说三点:
1、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基层农户的售粮积极性并不低,只是对于价格要求,高于贸易商的收购价,造成了双方的价格对峙,毕竟对于贸易商来说,以目前的价格建库风险太大,犹犹豫豫中啊!
2、从政策角度来看,今年的新麦收购政策趋势基本明显,官方允许新麦价格最高点在1.7元以内,扣除时间成本,建库成本及风险对冲,可以预见,新麦的主流价格在1.5-1.55元之间(一等优质粮源),高于这个价格收购,后期的利润大概率要低于玉米了!
3、目前新麦价格受到一定炒作势力的影响,建库的建议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具体地聊过了,还是那句话,目前湖北地区的价格对于贸易商来说仅仅犹豫不决, 但质量合适还是可以运作的, 至于其他地区,目前最好还是先等一等,另外政策麦的拍卖可以参考, 但切勿拿来对比高点!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