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上涨
2022年5月31日,中国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上涨,全国均价为15.84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29%。养殖户看涨情绪依旧,但屠宰企业销售情况不佳,有压价意愿,双方博弈下猪价震荡调整。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生猪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5月31日中国外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5月31日中国外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东北 | 辽宁省 | 15.59 | 15.45 | 0.91% | 元/KG |
吉林省 | 15.30 | 15.27 | 0.20% | 元/KG | |
黑龙江 | 15.46 | 15.33 | 0.85%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16.32 | 16.22 | 0.62% | 元/KG |
天 津 | 16.26 | 16.16 | 0.62% | 元/KG | |
河北省 | 15.97 | 15.91 | 0.38% | 元/KG | |
山西省 | 15.90 | 15.72 | 1.14% | 元/KG | |
内蒙古 | 15.53 | 15.47 | 0.39% | 元/KG | |
华东 | 江苏省 | 16.26 | 16.16 | 0.62% | 元/KG |
浙江省 | 16.61 | 16.51 | 0.61% | 元/KG | |
安徽省 | 15.68 | 15.65 | 0.19% | 元/KG | |
福建省 | 16.28 | 16.25 | 0.18% | 元/KG | |
山东省 | 16.17 | 16.01 | 1.00%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15.70 | 15.60 | 0.64% | 元/KG |
湖北省 | 15.59 | 15.56 | 0.19% | 元/KG | |
湖南省 | 15.62 | 15.74 | -0.76% | 元/KG | |
江西省 | 15.47 | 15.50 | -0.19%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18.30 | 18.32 | -0.11% | 元/KG |
广 西 | 15.92 | 15.97 | -0.31%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15.93 | 16.00 | -0.44% | 元/KG |
四川省 | 15.84 | 15.83 | 0.06% | 元/KG | |
贵州省 | 15.19 | 15.29 | -0.65% | 元/KG | |
云南省 | 15.03 | 15.09 | -0.40%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15.52 | 15.44 | 0.52% | 元/KG |
甘肃省 | 14.86 | 14.77 | 0.61% | 元/KG | |
新 疆 | 14.60 | 14.52 | 0.55% | 元/KG | |
全 国 | 15.84 | 15.79 | 0.29%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6月1日中国内三元猪价格上涨
2022年5月31日,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上涨,全国均价为15.44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09%。养殖户看涨情绪依旧,但屠宰企业销售情况不佳,有压价意愿,双方博弈下猪价震荡调整。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生猪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5月31日中国内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5月31日中国内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表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东北 | 辽宁省 | 15.35 | 15.24 | 0.72% | 元/KG |
吉林省 | 14.91 | 14.92 | -0.07% | 元/KG | |
黑龙江 | 15.20 | 15.09 | 0.73%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16.02 | 15.96 | 0.38% | 元/KG |
天 津 | 15.86 | 15.79 | 0.44% | 元/KG | |
河北省 | 15.56 | 15.56 | 0.00% | 元/KG | |
山西省 | 15.52 | 15.36 | 1.04% | 元/KG | |
内蒙古 | 15.14 | 15.10 | 0.26% | 元/KG | |
华东 | 江苏省 | 15.49 | 15.42 | 0.45% | 元/KG |
浙江省 | 16.31 | 16.24 | 0.43% | 元/KG | |
安徽省 | 15.28 | 15.28 | 0.00% | 元/KG | |
福建省 | 15.53 | 15.53 | 0.00% | 元/KG | |
山东省 | 15.76 | 15.63 | 0.83%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15.41 | 15.34 | 0.46% | 元/KG |
湖北省 | 15.28 | 15.29 | -0.07% | 元/KG | |
湖南省 | 15.23 | 15.37 | -0.91% | 元/KG | |
江西省 | 15.19 | 15.23 | -0.26%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17.54 | 17.60 | -0.34% | 元/KG |
广 西 | 15.51 | 15.61 | -0.64%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15.53 | 15.63 | -0.64% | 元/KG |
四川省 | 15.45 | 15.47 | -0.13% | 元/KG | |
贵州省 | 14.77 | 14.91 | -0.94% | 元/KG | |
云南省 | 14.64 | 14.72 | -0.54%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15.22 | 15.17 | 0.33% | 元/KG |
甘肃省 | 14.58 | 14.51 | 0.48% | 元/KG | |
新 疆 | 14.29 | 14.25 | 0.28% | 元/KG | |
全 国 | 15.44 | 15.42 | 0.09%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6月1日中国土杂猪价格上涨
2022年5月31日,中国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市场均价上涨,全国均价为15.07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32%。养殖户看涨情绪依旧,但屠宰企业销售情况不佳,有压价意愿,双方博弈下猪价震荡调整。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5月31日中国土杂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5月31日中国土杂毛猪收购均价统计表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东北 | 辽宁省 | 15.02 | 14.89 | 0.87% | 元/KG |
吉林省 | 14.65 | 14.63 | 0.14% | 元/KG | |
黑龙江 | 14.83 | 14.71 | 0.82%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15.75 | 15.68 | 0.45% | 元/KG |
天 津 | 15.50 | 15.38 | 0.78% | 元/KG | |
河北省 | 15.19 | 15.16 | 0.20% | 元/KG | |
山西省 | 15.25 | 15.06 | 1.26% | 元/KG | |
内蒙古 | 14.79 | 14.71 | 0.54% | 元/KG | |
华东 | 江苏省 | 14.77 | 14.67 | 0.68% | 元/KG |
浙江省 | 15.95 | 15.84 | 0.69% | 元/KG | |
安徽省 | 14.86 | 14.82 | 0.27% | 元/KG | |
福建省 | 15.28 | 15.25 | 0.20% | 元/KG | |
山东省 | 15.34 | 15.17 | 1.12%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15.15 | 15.05 | 0.66% | 元/KG |
湖北省 | 14.82 | 14.77 | 0.34% | 元/KG | |
湖南省 | 14.80 | 14.90 | -0.67% | 元/KG | |
江西省 | 14.92 | 14.92 | 0.00%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17.28 | 17.31 | -0.17% | 元/KG |
广 西 | 15.24 | 15.31 | -0.46%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15.16 | 15.24 | -0.52% | 元/KG |
四川省 | 14.98 | 14.95 | 0.20% | 元/KG | |
贵州省 | 14.40 | 14.50 | -0.69% | 元/KG | |
云南省 | 14.26 | 14.32 | -0.42%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14.85 | 14.76 | 0.61% | 元/KG |
甘肃省 | 14.23 | 14.12 | 0.78% | 元/KG | |
新 疆 | 14.02 | 13.94 | 0.57% | 元/KG | |
全 国 | 15.07 | 15.02 | 0.32%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震荡行情下 后期猪价是涨是跌?


发改委发话:端午前猪价涨定了!去产能接近尾声 猪价已进入上行通道!
导读: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截至5月25日当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48,环比涨幅1.36%。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104.10元。在产能调减、消费回暖等因素作用下,近期生猪价格触底回升,生猪养殖重回盈亏平衡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养殖场户生猪补栏积极性提高,生产形势不断向好。
生猪保供稳价措施取得成效,近期猪价连续数周上涨,呈现触底反弹态势。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数据显示,生猪价格从3月底连续8周上涨,5月第3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5.4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8%。猪肉价格从4月中下旬开始,连续第5周上涨,5月第3周,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25.12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1%。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分析,从供给端来看,春节以后生猪存栏量稳中有降,今年3月底生猪存栏是4.23亿头,较上年底下降5.9%,跟去年四季度相比,供过于求的形势有所好转。
出栏节奏方面,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表示,3月很多大型生猪企业提前出栏,所以4月出栏量有所减少,支撑了猪价反弹。据了解,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地区出栏节奏可能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前期供过于求的局面。
专家一致认为,养殖户对后期猪价上涨有较高预期,出现了压栏惜售情绪,这也是导致近期猪价反弹的重要原因。
发改委发话!端午前猪价涨定了!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截至5月25日当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48,环比涨幅1.36%。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104.10元。当周国内猪价盘整为主,涨幅收窄。终端市场消费依旧疲软,屠企开工率难有明显提升,企业压价意向较浓,但养殖端抗价情绪不减,市场整体供应量有限,支撑猪价小涨后震荡调整。截至6月1日当周进入端午节前备货,终端消费或好转,对行情有一定拉动作用,预计猪价存微涨可能。
4月能繁、屠宰、进口数据分享!4月能繁母猪4177万头,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0.2%
1、4月能繁母猪4177万头,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4.3%。
2、4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738万头,环比5.7%,同比51.8%。
4、2022年4月全国二元母猪销售价格34.92元/公斤,环比下降0.6%
5、2022年4月全国仔猪价格25.77元/公斤
6、2022年4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14.06元/公斤,环比增长5.4%,同比下降43.1%。
7、2022年4月全国批发市场白条猪价格18.52元/公斤,环比1.7%,同比下降42.6%。
去产能接近尾声猪价或已进入上行通道
生猪去产能已接近尾声,能繁母猪存栏处于合理区域。据监测,4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0.2%,这是2020年6月之后的首次同比下降,但生猪出栏仍惯性增长,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18.0%。因看好后市行情,生猪产能调减幅度收窄。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3%,连续10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据测算,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万头,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1.9%,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
仔猪补栏积极性提高,价格回升更快。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农业农村部密集发布下半年猪价回升的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加快仔猪补栏。5月第3周,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每公斤32.37元,连续8周回升,累计涨幅35.7%,比生猪价格涨幅高出12.3个百分点。据调度,部分地区仔猪价格已涨至每头600元,高于450元的养殖成本线。
猪价或已进入上行通道,三季度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王祖力表示,未来猪价将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可能会存在阶段性回调,但整体保持上行趋势。按照21世纪以来五轮“猪周期”每轮平均48个月(其中生猪价格上行、下行各24个月左右)的持续时间计算,这轮“猪周期”自2020年8月价格触顶后,已持续下行19个月,今年3月价格已处于本轮“猪周期”底部,目前价格已经开始触底回升。
生猪养殖有望在三季度扭亏为盈。据悉,三季度生猪期货到期合约收盘价走高,近几批中央冻猪肉收储大部分流拍,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对下半年行情看好。农业农村部组织生猪生产监测预警专家,综合考虑生产、消费、进口等因素,对未来半年生猪价格走势进行了模拟预测,六七月将超过16元左右的养殖成本线;九十月生猪养殖有望重回正常盈利区间。
对于明年生猪行情,朱增勇分析,今年春节以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100万-4300万头,一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85万头,决定了2023年整体供需基本平衡,猪价将处于窄幅震荡状态。“猪价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行业发展。考虑当前养殖成本,生猪价格保持18元左右、猪肉价格保持25元左右比较合理,能保证行业处于小幅盈利水平,消费者又能接受。”朱增勇说道。
专家提醒,养殖户对未来猪价不要预期过高,应根据整个生产和市场形势未来的预期变化,合理安排生产,避免踩踏性出栏。
规模效应逐渐强化,生猪养殖集约化渐成趋势
规模企业出栏量不断增加,产能集中度提升也较为明显,猪价与规模企业出栏量联动效应不断增强,屠宰企业收购比例也逐渐由散户向规模企业转变,规模效应逐渐强化,生猪养殖集约化渐成趋势。
4月后猪价五次上涨均与企业出栏量缩减有关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4月份后猪价6次跌后反弹中有5次均与规模企业出栏量缩减有关。其中,4月17日样本企业出栏量缩减3000头左右,仅3天时间猪价涨幅达13.43%,是五次猪价上涨幅度中最大的一次。4月24日出栏量缩减6000头左右,2天时间猪价涨幅达7.98%;第三、四、五次出栏量减少偏小,且猪价涨至相对高位,受终端需求牵制,猪价变动幅度收窄,涨幅均在7%以下。
一般情况,出栏量与猪价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出栏主体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所形成的头部效应,成为影响当前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以山东为例,样本企业出栏数量对猪价影响程度较强,主要源于企业的规模效应带动。企业单日出栏量较大,覆盖范围较广,走货渠道较多,其出栏动作亦会使得散户有跟风操作,规模企业联动散户致使市场供应量发生不同程度转变,从而导致猪价变动。
屠企猪源收购渠道由散户逐步向规模企业转变
目前市场散户猪源亦有限,屠宰企业收购猪源比例发生一定转变,部分屠企尤其是北方地区对企业猪源依赖程度较高,进一步加深规模效应。仍以山东为例,作为全国生猪屠宰大省,屠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根据卓创资讯调研数据显示,山东宰量前列的企业散户猪源收购比例均不同程度的缩减,部分企业缩减高达20%。
另外,从规模化程度较高的河南区域的变化也能够进一步得到验证。2021年河南大型屠宰企业收购猪源中,牧原及中小规模场比例为80%,散户占比20%;而到了2022年,大型屠宰企业收购比例几乎全部来自于牧原及中小规模场,散户猪源比例接近于0。
另外,河北地区大型屠宰企业散户猪源收购比例也存在类似变化,由50%以上亦缩减为20%-30%,同时上游养殖企业不断向下延伸产业链,部分同体系屠宰企业如千喜鹤、牧原等多数收内部猪源,更是进一步降低了散户猪源占比。
即使如东北散户较多的地区,其猪源比例近两年也呈现出相应改变。根据卓创资讯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东北地区屠宰企业90%猪源均来自散户,而2022年散户猪源占比仅有60%-80%。
2022年屠宰收购渠道变化更为明显,散户猪源占比均不同程度减少。一方面是散户猪体型较差,且出肉率不高,控食等标准不同,屠宰企业收购意愿降低。另一方面源于本轮猪周期亏损时间近9个月时间,散户承担风险能力有限,且受资金限制,退市操作居多,散户猪源占比减少,且规模养殖企业出栏量不断增加,屠宰企业对规模企业依赖程度提高。
规模养殖企业出栏量不断增加,集中化程度不断提升
根据图2所示,生猪出栏量不断增加,仅2019年因受非洲猪瘟影响,出栏量略有减少,2021年生猪出栏量增幅较大,同比涨幅高达70.22%。十大规模养殖企业出栏量占比由2017年的5.10%持续增加至2022年的14.62%,规模企业出栏量占比持续增加。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报
通过上市公司财报数据能够看到,十大养殖企业2022年1-4月份生猪出栏量多数高于2021年,其中牧原同比增幅超100%,4个月时间出栏量突破1000万头。随着猪价触底反弹,规模企业利用其资金、资源等优势条件扩大产能,多数企业自留+外采并举,实现逆势扩张,现阶段部分省份规模企业集中度超60%,集中化程度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报
规模企业产能扩张明显,集约化发渐成趋势
随着生猪养殖门槛的逐渐提高,养殖规模效益的逐渐显现,散户比例或将继续减少。规模企业出栏量如今处于高速成长状态,多数企业“内生+外延”扩张产能;同时生猪作为民生相关商品,保障其生产能力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生猪集约化生产也得到了更多财政政策及金融层面支持,未来行业规模化、集约化趋势渐渐形成。
猪价连涨9周回归10元以上 专家:新一轮“猪周期”酝酿中
“这段时间猪肉价格涨了,我常去买肉的摊位,猪肉每斤相比上个月大概涨了一两块。”家住北京丰台区的小郑表示。
这点也得到了丰台某菜市场一位卖肉商家的证实,“这波猪肉价格上涨大概有1个多月了。”
3月份的时候,生猪价格曾跌到每斤6元左右,部分超市猪肉价格每斤能卖到10元以下,但最近两个月,情况发生了转变。
生猪及猪肉价格环比连续9周上涨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5月16日至5月22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6.29元/公斤,环比上涨2.3%;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1.43元/公斤,环比上涨2.0%。
中新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生猪平均收购价格和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环比已连续9周上涨,9周累涨幅分别为19.7%和16.8%。
另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5月20日至5月26日,猪肉价格每公斤20.99元,环比上涨0.8%,每斤维持在10元以上。
收购和批发端的涨价,也反映到零售端的价签上。在丰台区某菜市场内,4月下旬还是13.8元一斤的前后尖价格,5月30日已涨到15.8元一斤。
猪价上涨,生猪养殖户松了口气
猪肉价格此番上涨,也让养殖户得以“喘口气”。
之前生猪价格持续处于低谷,行业陷入“卖一头亏一头”的局面,中小养殖户出现“弃养”情绪。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经历2021年业绩大幅下滑后,一季度业绩亦“惨不忍睹”。
龙头企业牧原股份进入“亏损”阵营,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达51.8亿元;2021年生猪出栏量排名第二的正邦科技和第三的温氏股份,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分别为24.33亿元和37.63亿元。
如今伴随猪价上涨,养殖盈利逐渐恢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联合卓创资讯发布数据显示,5月第4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48,环比涨幅1.36%。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104.10元。
供应收紧支撑猪肉价格上涨
虽然猪肉价格上涨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件好事,但近期本是猪肉消费淡季,为何价格会出现上涨?
“2021年7月份以来,能繁母猪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去化。这波猪肉价格反弹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此前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导致的生猪出栏减少。”生猪行业分析师冯永辉告诉记者。
根据生猪养殖过程,能繁母猪存栏量领先生猪出栏约10个月左右。
在卓创资讯分析师马丽媛看来,生猪供应方面,在广东生猪调运政策、冻猪肉收储等消息面影响下,业内多看涨后市,养殖端存在压栏惜售现象,生猪供应收紧,进而支撑猪价上涨。
“需求方面,由于猪肉价格处于底部位置,低价对消费有一定刺激作用,加之部分屠宰企业有分割入库意向,屠宰企业开工率偏高,对价格上涨有一定支撑。”马丽媛向记者表示。
这波猪肉价格上涨会持续多久?
“4、5月养殖端集中压栏惜售,目前生猪存栏体重偏大,随着天气转热,大体重生猪需求降低,部分压栏猪源或陆续出栏。”马丽媛说,同时,随着天气愈发炎热,终端需求或有所降低,预计6月份生猪价格有回落风险。
但马丽媛也提到,目前市场正处于供过于求向供不应求过渡的阶段,6月份猪价虽有回落风险,但跌幅有限,月均价难创3月的新低,下半年行情回暖概率较大。
“考虑到能繁母猪产能自去年7月下降,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份。这也意味着,由此引起的生猪供应的减少会持续到明年年初,因此后期生猪价格或还会继续反弹。”冯永辉认为。
新一轮“猪周期”将开启?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也引发了人们对新一轮“猪周期”启动的猜测。
所谓“猪周期”是一种“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通俗来讲,就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从典型的“猪周期”的持续时间看,本轮“猪周期”已经临近尾声。从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同比增速等领先指标进一步看,新一轮“猪周期”在酝酿之中。
“梳理最近两轮‘猪周期’,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变化的拐点约领先猪价拐点11至14个月。2021年2月是这一轮能繁母猪存栏同比触顶回落的拐点,从过往历史经验看,对应这一轮‘猪周期’的终点和下一轮‘猪周期’大概率在2022年年中前后出现。”明明指出。
“新一轮猪肉价格上行周期将于三季度启动。”信达证券宏观分析师解运亮预测,从产能视角看,能繁母猪存栏2021年二季度末出现拐点;从盈利视角看,生猪养殖行业已经历两轮亏损;从政策视角看,官方传出猪价上行的暖风。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你近期买猪肉了吗?猪肉价格是不是涨了?
年内第十批!官方将再收储4万吨冻猪肉
5月31日电 31日,华储网发布关于2022年第十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竞价交易4万吨。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本次收储品种为符合国家标准GB/T9959.2的Ⅱ号、Ⅳ号分割冻猪瘦肉,必须是收储交易日之后生产加工的产品。
通知还指出,本次收储交易按标的进行,每个标的为300吨,不足300吨的按一个标的计。此外,每个标的冻猪肉品质与包装要完全相同(即同一屠宰加工企业、品名、重量和注册商标等)。
通知明确,交易时间为2022年6月2日下午13:00-16:00;交易上限价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文件要求进行配置,并在电子交易系统公布。
此外,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31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1.21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1%
好消息!生猪养殖重回盈亏平衡点
在产能调减、消费回暖等因素作用下,近期生猪价格触底回升,生猪养殖重回盈亏平衡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养殖场户生猪补栏积极性提高,生产形势不断向好。
猪价回升,养殖基本盈亏平衡
生猪保供稳价措施取得成效,近期猪价连续数周上涨,呈现触底反弹态势。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数据显示,生猪价格从3月底连续8周上涨,5月第3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5.4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8%。猪肉价格从4月中下旬开始,连续第5周上涨,5月第3周,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25.12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1%。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分析,从供给端来看,春节以后生猪存栏量稳中有降,今年3月底生猪存栏是4.23亿头,较上年底下降5.9%,跟去年四季度相比,供过于求的形势有所好转。
出栏节奏方面,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表示,3月很多大型生猪企业提前出栏,所以4月出栏量有所减少,支撑了猪价反弹。据了解,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地区出栏节奏可能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前期供过于求的局面。
专家一致认为,养殖户对后期猪价上涨有较高预期,出现了压栏惜售情绪,这也是导致近期猪价反弹的重要原因。
从需求端来看,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猪肉户外消费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随着年前腌制腊肉等家庭库存逐渐消耗,叠加清明、“五一”等节假日消费的拉动,猪肉消费总体呈增长态势,支撑猪价持续回升。
猪价回升,养殖亏损程度随之减轻。据了解,4月出栏一头生猪平均亏损248元,较3月少亏79元。按照最新猪价测算,目前生猪养殖已基本达到盈亏平衡。
“目前我们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是每公斤17元,还是处于亏损状态,期待6月之后猪价能达到成本线以上。”四川万家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明建说道。
去产能接近尾声 猪价或已进入上行通道
生猪去产能已接近尾声,能繁母猪存栏处于合理区域。据监测,4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0.2%,这是2020年6月之后的首次同比下降,但生猪出栏仍惯性增长,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18.0%。因看好后市行情,生猪产能调减幅度收窄。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3%,连续10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据测算,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万头,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1.9%,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
仔猪补栏积极性提高,价格回升更快。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农业农村部密集发布下半年猪价回升的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加快仔猪补栏。5月第3周,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每公斤32.37元,连续8周回升,累计涨幅35.7%,比生猪价格涨幅高出12.3个百分点。据调度,部分地区仔猪价格已涨至每头600元,高于450元的养殖成本线。
猪价或已进入上行通道,三季度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王祖力表示,未来猪价将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可能会存在阶段性回调,但整体保持上行趋势。按照21世纪以来五轮“猪周期”每轮平均48个月(其中生猪价格上行、下行各24个月左右)的持续时间计算,这轮“猪周期”自2020年8月价格触顶后,已持续下行19个月,今年3月价格已处于本轮“猪周期”底部,目前价格已经开始触底回升。
生猪养殖有望在三季度扭亏为盈。据悉,三季度生猪期货到期合约收盘价走高,近几批中央冻猪肉收储大部分流拍,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对下半年行情看好。农业农村部组织生猪生产监测预警专家,综合考虑生产、消费、进口等因素,对未来半年生猪价格走势进行了模拟预测,六七月将超过16元左右的养殖成本线;九十月生猪养殖有望重回正常盈利区间。
对于明年生猪行情,朱增勇分析,今年春节以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100万-4300万头,一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85万头,决定了2023年整体供需基本平衡,猪价将处于窄幅震荡状态。“猪价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行业发展。考虑当前养殖成本,生猪价格保持18元左右、猪肉价格保持25元左右比较合理,能保证行业处于小幅盈利水平,消费者又能接受。”朱增勇说道。
专家提醒,养殖户对未来猪价不要预期过高,应根据整个生产和市场形势未来的预期变化,合理安排生产,避免踩踏性出栏。
探索降本增效方式 应对市场风险
面对饲料成本上涨、生猪行情波动等因素,养殖户在探索各种方式降低成本,应对市场风险。
四川省眉山市尚义镇蒲氏家庭农场负责人朱云龙介绍,自己的养殖场通过自配料、提升机械化水平,有效降低了成本。“育肥阶段,自配料比外购饲料每斤便宜0.3-0.4元,在养猪行业深度亏损的情况下,通过自配料每月可节省上万元,大大降低了成本。但是自配料非常考验配方技术,一定要能够保证各个阶段猪的营养需求。”朱云龙表示,养殖场还通过提升机械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4000-5000头猪的存栏量仅需4名员工。
福建沙县顺康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振红表示,养殖场为降低生产成本,尝试了低蛋白饲料配方,用麸皮、生物发酵饲料等替代豆粕,还与外部企业合作,引进批次化生产,提高PSY(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提升生产效率。
朱增勇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降本增效关键要提高繁殖效率和降低料肉比。目前行业PSY为17-18头,如果能提升到25头左右,每头猪的成本可降低不少。另外,如果能够降低当前的料肉比,也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为规避市场风险,一些养殖户选择与大型企业合作,采取代养模式逐渐增多。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养殖户李俊明介绍,自己的养殖场在为大型养殖企业代养生猪,自己只负责养殖,公司提供猪苗、饲料和技术支持,猪出栏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出售。
公司选择代养养殖场也会有一定要求。“首先要是规模猪场,其次要符合生物安全防控要求、环保要求,养殖主体还要具备一定的养殖经验。”高明建表示。在生猪代养模式下,由企业承担市场风险,保障了养殖户基本收益,提高其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生猪生产。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农业农村部通过多种渠道持续发布生猪生产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顺势出栏生猪,保持合理的能繁母猪存栏水平;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稳定信贷、土地等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发挥部省协调机制作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协调解决饲料、生猪运输受阻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强化监测预警,加强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紧盯能繁母猪存栏量,督促地方严格落实《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要求,稳定生猪产能;继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进一步落实监测排查、清洗消毒等关键性防控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稳定预期。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