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2-07-19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7月19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下跌


  2022年7月18日,中国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22.45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25%。生猪供应相对充足,而下游消费不佳,猪价持续震荡偏弱。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生猪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7月18日中国外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7月18日中国外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21.95 22.08 -0.59% 元/KG
吉林省 21.63 21.67 -0.18% 元/KG
黑龙江 21.49 21.69 -0.92% 元/KG
华北 北  京 22.73 22.81 -0.35% 元/KG
天  津 22.74 22.93 -0.83% 元/KG
河北省 22.70 22.76 -0.26% 元/KG
山西省 22.43 22.46 -0.13% 元/KG
内蒙古 21.71 21.80 -0.41%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3.12 23.24 -0.52% 元/KG
浙江省 23.53 23.47 0.26% 元/KG
安徽省 22.20 22.29 -0.40% 元/KG
福建省 22.90 22.94 -0.17% 元/KG
山东省 22.89 22.97 -0.35%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2.53 22.52 0.04% 元/KG
湖北省 22.27 22.29 -0.09% 元/KG
湖南省 22.58 22.68 -0.44% 元/KG
江西省 22.42 22.49 -0.31%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4.90 24.93 -0.12% 元/KG
广  西 22.28 22.41 -0.58% 元/KG
西南 重  庆 22.30 22.29 0.04% 元/KG
四川省 22.06 22.06 0.00% 元/KG
贵州省 21.66 21.63 0.14% 元/KG
云南省 21.47 21.45 0.09%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2.39 22.51 -0.53% 元/KG
甘肃省 21.88 21.85 0.14% 元/KG
新  疆 22.00 22.04 -0.18% 元/KG
全  国 22.45 22.51 -0.25%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7月19日中国内三元猪价格下跌


  2022年7月18日,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22.05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40%。生猪供应相对充足,而下游消费不佳,猪价持续震荡偏弱。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7月18日中国内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7月18日中国内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表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21.71 21.87 -0.73% 元/KG
吉林省 21.24 21.32 -0.38% 元/KG
黑龙江 21.23 21.45 -1.03% 元/KG
华北 北  京 22.43 22.55 -0.53% 元/KG
天  津 22.34 22.56 -0.98% 元/KG
河北省 22.29 22.41 -0.54% 元/KG
山西省 22.05 22.10 -0.23% 元/KG
内蒙古 21.31 21.43 -0.56%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2.35 22.50 -0.67% 元/KG
浙江省 23.23 23.20 0.13% 元/KG
安徽省 21.80 21.92 -0.55% 元/KG
福建省 22.15 22.22 -0.32% 元/KG
山东省 22.48 22.59 -0.49%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2.24 22.26 -0.09% 元/KG
湖北省 21.96 22.02 -0.27% 元/KG
湖南省 22.19 22.31 -0.54% 元/KG
江西省 22.14 22.22 -0.36%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4.14 24.21 -0.29% 元/KG
广  西 21.87 22.05 -0.82% 元/KG
西南 重  庆 21.90 21.92 -0.09% 元/KG
四川省 21.67 21.70 -0.14% 元/KG
贵州省 21.24 21.25 -0.05% 元/KG
云南省 21.08 21.08 0.00%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2.09 22.24 -0.67% 元/KG
甘肃省 21.60 21.59 0.05% 元/KG
新  疆 21.69 21.77 -0.37% 元/KG
全  国 22.05 22.14 -0.40%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7月19日中国土杂猪价格下跌


  2022年7月18日,中国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21.68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26%。生猪供应相对充足,而下游消费不佳,猪价持续震荡偏弱。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生猪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7月18日中国土杂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7月18日中国土杂毛猪收购均价统计表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21.38 21.52 -0.65% 元/KG
吉林省 20.98 21.03 -0.24% 元/KG
黑龙江 20.86 21.07 -1.00% 元/KG
华北 北  京 22.16 22.27 -0.49% 元/KG
天  津 21.98 22.15 -0.77% 元/KG
河北省 21.92 22.01 -0.41% 元/KG
山西省 21.78 21.80 -0.09% 元/KG
内蒙古 20.96 21.04 -0.38%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1.63 21.75 -0.55% 元/KG
浙江省 22.87 22.80 0.31% 元/KG
安徽省 21.38 21.46 -0.37% 元/KG
福建省 21.90 21.94 -0.18% 元/KG
山东省 22.06 22.13 -0.32%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1.98 21.97 0.05% 元/KG
湖北省 21.50 21.50 0.00% 元/KG
湖南省 21.76 21.84 -0.37% 元/KG
江西省 21.87 21.91 -0.18%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3.88 23.92 -0.17% 元/KG
广  西 21.60 21.75 -0.69% 元/KG
西南 重  庆 21.53 21.53 0.00% 元/KG
四川省 21.20 21.18 0.09% 元/KG
贵州省 20.87 20.84 0.14% 元/KG
云南省 20.70 20.68 0.10%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1.72 21.83 -0.50% 元/KG
甘肃省 21.25 21.20 0.24% 元/KG
新  疆 21.42 21.46 -0.19% 元/KG
全  国 21.68 21.74 -0.26%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对猪周期的短期判断


  一、对于猪周期的四种观点

  现在对于猪周期有四种观点,主要如下:

  第一种是认为实际产能去化已十分充分,NYB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并不十分可信,已足够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简单来说是“去化足够且已反转”。这类观点主要以国君证券的农业团队最为鲜明。

  第二种是认为产能去化虽略显不足但已步入反转周期,且后续仍将持续去化,去化过程虽充满波折反复但不会停止,同时2023年不会出现第三次亏损底,简单概括就是“去化不够但已反转”。

  第三种就是产能去化不足且周期仍未反转,未来2023年第一季度仍将出现第三次亏损底,简单概况就是“去化不足且反转延后”,这种观点与第二种观点同样都认为去化不够,但区别是未来是否会出现第三次亏损底,反转是现在还是延后。

  第四种是认为产能去化不够,且今年、明年都看不到反转的可能,这种观点最为悲观,特别以东北证券农业板块的王玮分析师渲染最为用力。

  如何看待上述四种观点?按个人直觉和思考来说,第四种最不可能,因为普遍的人性和周期规律,猪周期不可能延后到2024年才来反转,而且在7月份生猪价格连续超预期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即使是东北证券农业团队也在部分修正自己的观点,但如果是第一至第三种可能,则无论是哪种可能,即使按相对最为保守的第三种可能,反转时点距离现在也不足一年,顶多10个月,任何周期股的的经营反转时点只要距今不足一年且仍在相对底部,则具备足够的值博率和风报比。

  二.猪价究竟因何上涨?

  (一)猪价上涨是仅是因为压栏吗?

  各类机构以及GF研究专家至今仍把此次猪价超预期上涨主要归咎于养殖户的压栏情绪,但细细分析起来却难以让人信服。

  首先,中国的养猪行业里面的各种养殖场(户)高达2000万家左右,其中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不到30%,作为一个参与者为数众多且高度分散的行业,养殖户竟然在6-7月份这个不适合压栏的季节不约而同地选择压栏并导致每公斤猪价从今年3月份的12元涨至7月份24元左右,如果说不是由供需紧张造成的,那这不仅在过去的养猪行业中从未发生过,这种不约而同的串谋炒作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

  其次,夏季并不是一个合适压栏的季节,养殖户不会在夏季普遍压栏,因为夏季高温及多雨容易造成猪只疫病流行、应激反应甚至死亡,带来管理风险;同时由于标肥价差的存在,夏天是消费淡季,标肥价差为正数,即肥猪每公斤售价一般比标准体重生猪低,本周全国价差大概在0.2-0.3元,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到1元,考虑到天气炎热也会导致饲料转化率下降,生猪增重效果渐不明显,压栏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样也不明显,一般压栏行为多在对肥猪需求旺盛的冬季,而在夏季这种对肥猪的消费淡季并不适合压栏。

  再次,要看出栏均重,假如市场存在普遍的压栏行为,较可靠的观察指标就是均重,因为无论你如何压栏,最终还是要出栏的,况且夏季压栏风险大并不适合长期压栏,只要出栏就会导致均重出现明显异常。此次生猪价格上涨,大概在6月初已经达到行业平均成本线上方,距今已经有一个半月,但看每周各类对出栏均重的统计,如涌益咨询统计的目前每日出栏均重也就在125公斤左右,出栏均重确实在增长,但较2021年峰值137、138公斤并没有出现明显异常,且以养殖户“卖跌不卖涨”的行为模式和惯性,近期价格回调会逼出压栏肥猪,但本周市场出栏均重依然较上周持平稳定,如果以个体观察而论,集团公司规模养殖场同样也没有看到任何压栏导致均重上升的明显迹象(例如牧原、温氏、正邦),观察不到压栏意向,无法得出市场存在普遍的、深度的压栏行为这一结论。

  综上,市场确实存在压栏行为,但压栏行为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光凭压栏行为无法解释猪价在夏季从底部如此超预期上涨达致一个如此的高度,这是明显站不住脚的。

  (二)猪价超预期上涨本质是因为供给收缩

  1、市场为何高估了能繁母猪存栏数?

  随着猪价的超预期上涨,市场也开始重新审视之前认为的能繁母猪存栏数处于高位这一惯常认知,对于NYB公布的能繁母猪绝对数,持怀疑论者有之且呈渐多之势,但许多研究者和专家仍认为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退一步讲即使绝对数有争议,但是其变动趋势仍然可以作为研究猪周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但无论如何,能繁母猪存栏数现在确实变成了一个黑箱,究竟有多少母猪谁也不敢打包票,我从一个基层工作者的经历来谈谈为什么基层能繁母猪统计不可能准,我记得我之前说过我的一位年轻同事对生猪养殖企业领取能繁母猪补贴、仔猪补贴情况进行了审计,对其中两家养猪企业进行了现场抽查,但实际上我的这位年轻同事并没有真正对母猪做到清查盘点,有一家企业以防疫安全为由,禁止同事和陪同的畜牧中心工作人员进入,同事试图利用监控摄像头进行清点,但由于存在监控盲区且猪只不停移动,也行不通,为避免给企业经营造成困扰,只好作罢。另一家企业则声称自己的母猪由于遭遇非瘟已全部清场完毕,现场看不到任何养殖痕迹,无从知晓究竟是真的遇到了非瘟还是因深度亏损擅自淘汰母猪。

  上述情况表明,非洲猪瘟不仅对企业生物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为查清能繁母猪数造成了障碍,由于防疫安全等级升级,企业为了严防非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包括农业畜牧行业主管部门人员也不能轻易进入,难以做到现场抽查盘点,只能大多依赖企业或养殖场(户)直报。行业专家之所以信奉NYB公布的能繁母猪数,最主要的原因是抽样监测覆盖面大,统计数据具有广泛代表性,但统计数据是否可信,不仅取决于于监测覆盖面是否广泛,还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是夸大数据的动机。2020年-2021年,为了尽快恢复非瘟肆虐后生猪生产秩序,鼓励企业购置能繁母猪,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一头母猪可给予1500元左右的补贴,单个养殖场(户)根据购置母猪数甚至可以得到几十万的补贴,激发了养殖户上能繁母猪的积极性,但是自2021年5-6月开始生猪市场开始步入下行,许多养猪企业开始陷入深度亏损,企业必须采取减亏自救措施,但补贴政策同时又规定,领取能繁母猪补贴后两年内不能淘汰或出售母猪,除非病死,猪不是可以暂时关停的机器,养着它就要吃饲料,要人饲养看护,仍然要付出饲料成本、人工成本、水电费,这对于陷入亏损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难受的,因此养殖场(户)是有擅自淘汰出售母猪并夸大存栏母猪数的强烈动机的。

  二是夸大数据的手段。前面说过由于非瘟的存在,使得养殖场升级了防疫措施,这给了养殖户一个拒绝现场检查清点的天然良好借口,同时由于基层农业畜牧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待遇低下、素质良莠不齐,工作认真负责态度一言难尽,也难以指望其会后续会对企业直报数进行认真核实,核实能繁母猪数,最好的手段就是像人口普查那样搞类似的现场检查、当事人拍照上传,但在畜牧行业这个做不到。

  NYB对能繁母猪数统计设计了一套相应的系统,并为了防止企业虚报设置了看似较为精密的勾稽逻辑关系,但养殖场仍然可以通过试错和调整数据之间的关系,避开逻辑核验,将直报数据做得表面上符合逻辑,因此NYB某专家说的统计上报系统如何精密、虚报不太可能等言论,我个人不太信服,在基层虚报是无法避免的。

  另外,市场也低估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程度和威力。以前述现实工作为例,那一家声称被非了的企业,我暂且认可它是真的被非了,我所在县级市一年生猪出栏量也就11万头左右,这家企业一次被非就损失了数百头能繁母猪,影响我市未来生猪供给减少在8%-9%左右,假如加上各类养殖户因亏损而淘汰退出的产能,供给减少至少在13%-15%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不允许擅自发布疫情信息,所以媒体上很少能看到非瘟的消息,这也是造成行业大众对能繁母猪淘汰数存在误判的一个原因。

  2、从侧面数据一窥真实供给下滑程度

  与官方公布能繁母猪环比开始转负的时间点不同,供给下滑时间早于去年6月份,在养猪还能有几百元头均利润的时候就有一些养殖户开始察觉情况不对开始跑路了,下面摘抄引用一些机构的监测或统计数据:

  一是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全国重点种猪企业生产情况,今年5月二元母猪存栏同比去年下降 19%。

  二是根据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2 年一季度仔猪料和母猪料销量分别同比减少8.8%和22.3%,同时唐人神作为一家饲料业务营收占比80%的代表性企业,其表示公司一季度母猪料销量下降31%。

  三是据国家基础兽药数据库,2022年1-5月,猪用疫苗整体批签发批次数下滑35.4%。

  四是猪精数据。非洲猪瘟之后很少选用活体交配,主要用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需要用到输精管、稀释粉,输精管销量峰值出现在20年三四季度,而21年一季度降了5-10个点,二季度降了20%,三季度直接降了30%,输精管销量的快速下降也就说明配种量也在快速下降。稀释粉去年全年量是增加了 15%,说明去年母猪配种量规模上全年是增加了 15%,但是增加的主要是去年6月份之前,去年下半年稀释粉销量同比降了 30%,而且在去年 6 月份到 10 月份这段时间,销量同比降了40%。

  假如综合以上数据进行较为谨慎的判断,真实去化幅度应远大于NVB公布的数据,保守估计15%-20%之间。

  三、如何看待近期猪价回调及未来短期猪价走势

  近期猪价的回调,只不过是因为夏季终端消费较为疲软,导致需要时间消化前期猪价迅猛的涨幅而已,根据以上分析,猪价上涨不可能是因为普遍的压栏炒作,而是供给收缩导致的。主因在供给,从而导致淡季不淡,但淡季毕竟是淡季,终端白条走货消化前端生猪价格涨幅仍然需要时间,回调是很自然的事,从另一方面来看,最近两天的生猪价格已有企稳反弹之势,我认为猪价在7月中下旬应该会在21-24元之间盘整,8-9月继续开启升势,特别是入秋冬之后,真正养膘压栏季到来,猪价很有可能达至28元每公斤一线。


生猪价格区间维稳 猪企加速产能释放 周期拐点仍有挑战


  生猪养殖行业景气度开始升温。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受益猪价持续上涨,天康生物、神农集团等部分猪企加速释放产能,部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新的周期拐点或已来临。不过,也有观点指出,受饲料成本、疫病以及政策调控的影响,下半年猪企也还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猪价高区震荡头部企业产能释放

  近日猪价冲高后迎来区间小幅震荡,从上海钢联生猪价格数据监测走势来看,2022年6-7月猪价前期波动幅度有限,上涨启动时间为6月底起,猪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截至7月1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22.36元/公

  受此影响,神农集团(605296.SH)虽然预告上半年亏损,但6月已经实现扭亏。其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41亿元至-1.1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44亿元至-1.18亿元,6月预计盈利则为0.09亿元至0.35亿元。

  对此,神农集团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受益于6月猪价持续走高,公司近期生猪业务发展良好,而且公司将在下半年继续扩充释放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争取扩大盈利。”

  与此同时,猪企唐人神(002567.SZ)7月15日则在互动平台称,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生猪行业逐步进入盈利区间,公司经营情况有所改善。

  受益于猪价高区维稳而决定加速释放产能的猪企还有很多,如温氏股份(300498.SZ)计划提高能繁母猪和仔猪投苗数量,天康生物(002011.SZ)新的养殖基地投产扩大产能等。

  对于本轮猪价上涨和各大猪企产能释放扩张的表现,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鄢美玲表示:“月初,发改委召集国内头部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召开座谈会,此消息一出,产业各界人士认为当前供应紧张,猪少致使猪价上涨,中小散散户看涨情绪愈浓,致使接连三日,现货价格日度上涨1.0元/公斤以上,在市场看涨情绪的推助下,当前猪价或维持高位震荡的态势。猪企产能释放则是一种正常表现期望抓住这个时机扭亏为盈。”

  成本疫病影响周期拐点仍有挑战

  虽然近期猪价高区维稳,市场情绪普遍看好,但是在猪价冲高猪企加大产能释放的同时也需要保持冷静,未来是利空还是盈利,周期上升拐点是否真的来临,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饲料价格、疫病防治和政策调控等。

  鄢美玲表示,下半年猪价上涨高度受多方制约因素影响,政策面消息、冻品出库进度、散户出栏情绪需时刻关注,如果集中投放市场,或利空猪价,继续大幅度上涨概率较小。

  饲料原料价格的持续高位,抬高了各大猪企的成本。诸如天康生物、神农集团等半年预告均表示,饲料成本高是上半年业绩亏损的重要因素。

  7月以来国内多家饲料企业上调饲料报价,并计划在7月陆续落地执行。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数据显示,7月18日玉米原料价格2885元/吨,豆粕的价格则为4339元/吨,猪粮比为7.91:1。

  “饲料原料价格太高了,我们养殖成本也就很高。虽然6月以来猪价一直冲高,但是饲料原料价格却一直高位维稳。虽然我们也看好下半年的行情期望盈利。但是高昂的成本导致未来仍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我们现在也在实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大北农(002385.SZ)证券部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饲料原料成本高昂的同时,疫病也成为生猪行业周期拐点的拦路虎。“疫病影响太大了,我们养殖企业有时候成本高昂都没那么害怕,但是疫病却是生猪的头号杀手,而且现在有效的疫苗一直没有研发出来,对于周期拐点是否来临我们也不敢百分之百确定。”上述大北农相关人士表示。

  对此,四川新希望(000876.SZ)饲料营销区域负责人李先生则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按当前饲料行情来看,下半年应该还是会持续高位,很多散户也向我们表示饲料成本压力比较大,但是这也是原料一直高价的原因,饲料企业也没有办法。至于疫病,这个对大型猪企比如我们公司这种影响或许要小一些,因为大型猪企自育繁的话能够避免很多疫病问题,但是散户和代养户面对疫病却很多时候无能为力。”


猪肉价格为何淡季持续上涨?记者走访发现......


  夏季本是猪肉消费淡季,可是今夏我市猪肉价格快速上涨。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几家超市和农贸市场了解到,猪肉精瘦肉价格从6月底的15元一斤已涨到20多元一斤,短短半月涨幅超30%。猪肉价格为何淡季猛涨?商家和市民有什么话要说?有关部门如何应对?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猪肉一天一个价,市民吐槽:涨得太快

  根据市发展改革委监测数据,我市猪肉平均价格从3月底开始小幅上涨,每天每斤上涨几角钱,从7月4日开始日涨幅超1元/斤。

  7月14日,记者来到市区和平路农贸市场采访。“猪肉价格就是涨涨停停,停停涨涨,其实价格上涨有一段时间了,只是最近这两周上涨比较快而已。”金锣冷鲜肉柜台的郭女士介绍说,“现在20多元一斤的价格也没有前两年最高时高,那时候精肋排最高卖到50多元一斤。”当记者询问价格上涨后的猪肉销量时,郭女士说,“顾客一问价格,确实是感觉贵了,本来想买多的可能会买少点,但肉总归是要吃的!”当日记者采访时看到,这里的精瘦肉价格为23.9元/斤、五花肉价格为23.9元/斤。

  随后,记者又来到市牡丹路与中华路交叉口的佳和超市。当日这里的精瘦肉价格为21.8元/斤、精五花肉价格为26.8元/斤,小里脊价格已经达到29.9元/斤了。“最近猪肉价格确实是涨了不少,我们超市周末都会搞活动,以前一到周末,人多的时候都把我们这儿围一圈,现在就没那么多了。有些顾客一比较价格,要么减少买肉的量,要么就改去买鸡肉了。”鲜肉区一位营业员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市民郭先生当日带着家人来选购排骨,当看到价签后说,“都33块多钱一斤了,太贵了!”一旁的家人提议改买带肉腿骨,价格便宜一半多。

  在市和平路新开的联华优鲜超市,猪肉价格稍低。“我们店是新开的超市,目前正在搞促销。周边超市这么多,我们想通过活动价吸引一些客户。”当日该超市精瘦肉促销价格降到了20元/斤以内。

  生猪供应减少是主因,多部门联手保供稳价

  炎炎夏季本是猪肉消费淡季,此轮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及速度不符合正常市场规律。7月5日,针对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行业协会、部分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召开会议,深入分析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研判后期价格走势,研究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7月12日,市发展改革委召集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畜牧服务中心,传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精神,并就我市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及猪肉常规储备准备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将随时对我市猪肉价格做出调控。

  据市发展改革委调查,我市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前期生猪价格低迷,养殖户亏损严重,部分养殖户淘汰母猪,造成当前市场生猪供应减少;二是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养殖户盼涨惜售,二次育肥增多,市场供应进一步减少;三是现阶段屠宰企业收购生猪较为困难,提价收购,进一步拉动价格上涨。

  市发展改革委7月13日最新监测的全市市场主要农副产品肉类平均价格数据显示,猪肉精瘦肉20.16元/斤,猪肉五花肉19.82元/斤,与一周前相比分别上涨4.51%、10.29%,依然在高位运行。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