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还在猛落,但实则正在等待“起飞”!

2022-08-15来源:新农观文章编辑:灵儿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天晴上量,玉米竟然跌个没完了。

  但是新农观认为,当前玉米的下跌,除了需求偏弱以外,更多的是受情绪影响。因为玉米需求偏弱并不是一天两天了,没理由现在突然反应。而随着持续下跌以及降雨不断,部分干粮的保存难度增加,于是贸易商急于出手,而企业则乘机压价,造成了一时的慌乱。

  但如果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玉米其实正在等待“起飞”。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不止一次地提到玉米的种植成本,但是很多人认为,粮价的波动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而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变化时根本不会考虑到种植成本这件事。

  这话不假,但是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即“市场为主,政策为辅”,市场可以不考虑,但政策不会不考虑。

  不过,在有的情况下,政策也会不考虑的。

  什么情况呢?

  就是当供需出现了较大的差距的时候。

  举个例子,比如去年的猪价,去年猪价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成本线以下徘徊的,即便在跌破养殖成本后,政策的干预也并不太多,为什么?因为生猪产能过剩,供远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市场自发地去产能来重新恢复到平衡。

  那么我们再来看玉米,显然玉米的供求并不是这样的情况,甚至玉米需求的性价比正在回归。

  玉米能不能“起飞”,关键还要看需求。

  深加工不用多说,需求变动不大,多半是在补库和消库之间反复,所以对玉米的影响也相对有限。而饲用需求是玉米的大头,对玉米的影响至关重要,而今年玉米的几个“竞争对手”却都纷纷显出弱势。

  首先来看小麦,一方面,小麦的价格已经走高,替代玉米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再加上政策端用意很明确——口粮不饲用,所以小麦的威胁基本解除。

  其次是定向稻谷,定向稻谷一度被市场认为是玉米的“劲敌”,但是近期势头也是不断下滑。截至8月11日,今年定向稻谷共拍卖了18次,累计投放量为3057万吨,成交量为2327万吨,成交率为76.1%。而在今年6月中旬的时候,稻谷拍卖出现了首次流拍,而后成交量逐渐走低。到8月4日时,再度出现流拍,而到8月11日时则全部流拍。

  关于流拍的原因,我们之前也分析过,主要就是性价比。

  理论上,稻谷的价格与玉米保持着一定的价差,但是企业考虑的是稻谷价格叠加运输成本,再叠加运输时间这一综合成本,在玉米价格上涨的时候,这一综合成本的优势尚存,但是当玉米下跌以后,这一优势便大幅缩小,而玉米的性价比正在回归。

  三是进口玉米方面,虽然自从6月份开始,国际粮价开始全线走跌,基本已经回吐了俄乌冲突以来的全部涨幅,但是近期北半球热浪不断,天气炒作再次将玉米推上了风口浪尖,至少支撑着进口玉米的价格难以大幅走低。价格难跌,那么就意味着进口玉米的优势也并不会太明显。

  而这个时候,国内玉米正暗暗蓄力,等待“2个机会”。

  一是需求拉动。

  下半年猪肉消费旺季的到来,拉动猪价上涨,从而带动饲料需求上升。虽然下半年消费大概率将不及预期,但是猪价上涨的趋势是仍然存在的,那么也意味着饲料需求的增长也仍然是存在的,因此玉米正等待着需求拉动。

  二是收成情况。

  今年南方多旱情,而北方多暴雨,这为玉米的长势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而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哪一个变动都可能会影响玉米的走势。

  所以虽然当前玉米不断猛跌,但是基本也已经到了跌无可跌的地步了,在“保障种粮人的合理收益”的大前提下,玉米的底部支撑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是我们说的“起飞”并不意味着玉米要一飞冲天,而是指的触底反弹,至于能够弹多高、飞多远,这就要看后续玉米的收成情况以及养殖业的需求变化了。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