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企年报引发薪酬热议
近期,随着2024年猪企年报的陆续披露,养猪行业备受关注,此次公众聚焦的重点在于猪企巨头高管的薪酬情况。2024年,猪企业绩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态势,在此背景下,高管薪酬也随之产生变化,呈现出独特的格局。
相较于2023年大部分猪企高管年薪普遍降低的情况,2024年多数高管年薪出现明显增长,部分董事长年薪甚至翻倍,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也存在特殊情况,有3位董事长年薪为0,同时还有最高降薪幅度超200万元的案例,这种年薪的涨跌差异,引发了业界对于猪企薪酬体系背后深层次因素的诸多猜测与讨论。
年薪涨跌背后的业绩密码
在猪企薪酬体系中,业绩无疑是决定高管年薪高低的关键因素。
(一)业绩飘红,年薪上扬
以温氏股份的温志芬为例,其2024年年薪达到699.8万元,较2023年实现翻倍增长。这一薪酬变化源于温氏股份2024年出色的经营业绩。2024年,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48.63亿元,同比增长16.64%;归母净利润达92.30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在基础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方面成效显著,核心生产指标持续优化,畜禽养殖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益不断提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公司利润的增长,温志芬作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也因此获得了相应的薪酬回报。
同样,海大集团的薛华年薪为457.63万元,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年薪为372.19万元,他们所在企业在2024年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表现。海大集团在饲料、养殖等业务板块稳步发展,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7160万头,占总出栏量的39.5%,约占全国总出栏量的10%,凭借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业绩增长的情况下,高管年薪相应提高,这体现了市场机制下的正向激励作用,有助于激发高管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积极性。
(二)业绩滑坡,薪酬缩水
新希望的刘畅则是薪酬随业绩下滑的典型案例。2024年,刘畅降薪200多万元,年薪仅为19.23万元。这主要归因于新希望不佳的业绩表现。2024年,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1030.63亿元,同比下降27.27%;尽管归母净利润为4.74亿元,同比增长90.05%,但此前几年公司深陷亏损困境,2021-2023年累计亏损达95.91亿元,2022年亏损14.61亿元,2023年虽实现扭亏为盈,但盈利仅为2.49亿元。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挑战,饲料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6%,猪产业毛利率仍为负值,经营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降薪成为企业控制成本的一种手段,业绩下滑对企业经营和高管薪酬均产生了负面影响。
零薪董事长与薪酬分化
(一)零薪董事长的背后故事
在20家上市猪企中,正邦科技的鲍洪星、正虹科技的颜劲松、天康生物的张杰2024年薪酬为0,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正邦科技在2023年业绩波动较大,实现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145.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2.87亿元,同比增长111.65%,但该业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重整收益。到2024年,净利润暴跌97.4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鲍洪星选择不领取薪酬,可能是基于对公司现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公司在经营方面面临挑战,生猪出栏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4.31%,尽管销售均价及重量的上升带动了养殖业务收入增长,但整体盈利能力仍有待恢复。在此情况下,鲍洪星以零薪表明与公司共渡难关的决心,有助于凝聚公司内部力量,同时向市场传递公司积极改善经营状况的信号。
正虹科技的颜劲松年薪为0也备受关注。在养猪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正虹科技经营压力较大。虽然目前缺乏足够公开数据详细说明其2024年的具体经营困境,但从行业整体趋势和过往表现来看,公司在市场份额争夺、成本控制等方面可能面临较大挑战。颜劲松的零薪可能是公司内部调整策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减少运营成本,激励管理层更加努力地改善公司业绩,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天康生物的张杰年薪为0可能存在不同原因。天康生物是集饲料加工、畜牧养殖、动物疫苗、食品加工、饲草料种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0.26亿元,同比增长11.99%,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3.63亿元。张杰在2024年选择零薪,可能是基于公司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的考虑,希望将更多资金投入到业务拓展和技术研发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公司业绩的反转。
(二)薪酬分化加剧行业竞争
不同猪企高管薪酬的显著差异,反映了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和人才流动趋势。
从薪酬排名来看,温氏股份、海大集团和牧原股份等头部企业的高管薪酬明显高于其他企业。这些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具备为高管提供优厚薪酬待遇的能力。高薪不仅是对高管能力和贡献的认可,更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秀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头部企业通过高薪吸引行业精英,组建强大的管理团队,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一些薪酬较低的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较低的薪酬难以吸引行业顶尖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可能导致企业在决策、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竞争力。薪酬分化加剧了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呈现出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同时,薪酬分化也引发了行业内的人才流动。优秀人才倾向于向薪酬更高、发展前景更好的企业流动,以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经济回报。这种人才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也可能导致部分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在薪酬有限的情况下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其面临的重要挑战。这些企业可能需要通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企业文化和福利待遇等非物质激励手段,弥补薪酬方面的不足,与头部企业展开人才竞争。
特殊岗位高薪的背后逻辑
在猪企高管薪酬体系中,部分特殊岗位年薪超过董事长的现象值得关注,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商业逻辑。
(一)养殖业务核心地位凸显
以牧原股份的李彦朋和神农集团的顿灿为例,他们作为养殖业务负责人,年薪超过董事长,充分体现了养殖业务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对于牧原股份而言,生猪养殖是其核心业务,是公司发展的基石。李彦朋作为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负责把控养殖环节的各个关键节点,包括种猪选育、仔猪培育和育肥猪饲养管理等。这些环节直接影响生猪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决定公司的营收和利润。2024年,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达到7160万头,占总出栏量的39.5%,约占全国总出栏量的10%,如此庞大的出栏量离不开李彦朋团队在养殖业务上的精心管理。他凭借丰富的养殖经验和卓越的管理能力,带领团队不断优化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在疫病防控方面,积极推动公司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措施,有效降低疫病风险,保障了养殖业务的稳定发展。其高薪体现了牧原股份对核心业务人才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神农集团的顿灿同样如此,他负责的养殖事业部是公司业务的核心。2024年,神农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5.84亿元,其中生猪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8亿元,同比增长81.53%,生猪业务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顿灿在养殖事业部管理中,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引入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在他的带领下,养殖事业部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养殖成本显著降低,为公司盈利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高薪是对其个人能力和养殖业务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二)人才稀缺性决定薪酬
特殊岗位高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内相关人才的稀缺性。随着养猪行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对养殖业务负责人的要求日益提高。他们不仅需要熟悉生猪生长习性和疫病防控知识,掌握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还需具备运用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手段优化养殖决策的能力,以及团队管理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为吸引和留住他们,不得不提供高额薪酬。
以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的市场情况为例,当时行业对具备疫病防控能力和经验的人才需求激增。那些能够有效应对疫情、保障生猪养殖安全的专业人才成为各大猪企竞相争夺的对象。为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猪企纷纷提高薪酬待遇,吸引这些稀缺人才。在此背景下,养殖业务负责人的高薪不难理解,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对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通过给予高薪,既能吸引优秀人才,又能激励他们充分发挥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薪酬与行业未来走向
(一)薪酬策略影响人才布局
猪企的薪酬策略对人才吸引和团队建设具有关键作用,进而深刻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采用高薪策略的猪企在人才市场中具有明显优势。以温氏股份为例,2024年管理层薪酬总额超过5000万元,优厚的薪酬待遇吸引了众多行业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汇聚形成了高素质的团队,在研发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温氏股份在畜禽养殖成本控制和疫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核心生产指标持续优化。在市场拓展方面,专业的市场分析和营销团队能够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进一步扩大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相反,薪酬水平较低的猪企可能面临人才短缺问题。较低的薪酬难以满足优秀人才的物质需求,使其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吸引顶尖管理和技术人才。人才匮乏可能导致企业决策缺乏多元化思路和专业见解,影响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在生产运营中,缺乏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成本控制不力、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企业发展速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行业趋势下的薪酬展望
展望未来,猪企高管薪酬的变化与猪周期、市场竞争等行业因素密切相关。
从猪周期角度看,猪价波动直接影响猪企盈利水平,进而对高管薪酬产生重要影响。当猪价处于上升周期,猪企盈利增加,为激励高管保持良好业绩,企业通常会提高高管薪酬,通过丰厚的奖励激发他们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此时高管薪酬可能随企业业绩提升而增长,奖金和福利也会相应增加。反之,当猪价下跌,企业面临亏损压力,为控制成本,高管薪酬可能受到压缩,企业可能减少奖金发放甚至降低基本工资,以应对经营困境。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促使猪企不断调整薪酬策略。随着养猪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薪酬的企业,更有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未来猪企可能更加注重薪酬的激励作用,通过合理设计薪酬体系,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企业也会更加关注薪酬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