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新作玉米早已启动播种,未来一周,巴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区将有降雨,阿根廷东部地区也将迎来降水。
国内华北地区经历了连续阴雨天气,降雨导致部分地区玉米无法进行收割,被雨水浸泡的玉米品质下降,甚至出现霉变和出芽的情况。
那么,持续的阴雨天气对国内玉米市场有何影响,后市玉米价格会否出现大涨行情?
CBOT玉米维持震荡 国际市场整体趋弱
CBOT美玉米主力合约(产品代码:ZC)从节前414美分/蒲式耳反弹至420美分/蒲式耳,维持区间震荡。截至9月18日当周,2025/2026年度美玉米净销售接近192万吨,高于市场预期,支撑美玉米盘面。
然而,美玉米收割加速,市场预期丰产,且来自南美和黑海地区的玉米竞争,限制美玉米盘面涨幅。
截至10月9日,乌克兰玉米FOB报价212.5美元/吨,较9月30日的220美元/吨下跌7.5美元/吨;阿根廷玉米FOB报价201.18美元/吨,较9月30日的198.62美元/吨上涨2.56美元/吨;美湾玉米FOB报价204美元/吨,与9月30日持平;巴西玉米FOB报价211.4美元/吨,较9月30日的212美元/吨下跌0.6美元/吨。
阿根廷玉米上涨更多是因为零关税结束后,价格逐步恢复,当前乌克兰和南美玉米仍将对美玉米产生压力。
美国政府继续停摆 美盘缺失报告指引
美玉米已经收获的地区转为干燥状态,未来一周仍然偏干,北部平原地区将有零星阵雨,气温将会下降,总体上天气将利于美玉米收割。
如果美玉米现货价格低于4美元/蒲式耳,并且美国农民没有获得政府的援助,那么农民将会继续观望。毕竟美玉米的含水量仍然较少,低于14%,也能够继续储存,因此,美玉米盘面底部也将比较明显。
南美新作玉米早已启动播种,未来一周,巴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区将有降雨,阿根廷东部地区也将迎来降水。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称,阿根廷玉米种植已完成28%,预计产量维持6100万吨。
由于美国政府继续停摆,USDA10月供需报告暂未公布,下一份供需报告将在11月10日发布。随着北半球玉米收割加快,多地区将和美玉米竞争出口,预计美玉米将继续呈现底部震荡态势。
国内持续阴雨天气 玉米市场有何影响
9月底以来,国内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呈现下跌趋势。截至10月10日,辽宁锦州港玉米报价2130元/吨,较9月30日的2280元/吨下跌150元/吨。
东北地区新作玉米单产增加,农民积极售粮,上货量较大,而部分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甚至不到2000元/吨。内蒙古等地深加工企业收购量还不大,导致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下跌。
华北地区经历了连续阴雨天气,阴雨天较往年明显偏多,市场备受关注。降雨导致部分地区玉米无法进行收割,被雨水浸泡的玉米品质下降,甚至出现霉变和出芽的情况。
截至10月10日,河南郑州玉米报价2180元/吨,较9月30日的2300元/吨下跌120元/吨。
2024年10月,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下跌,主要是气温高,农民潮粮不能保存,部分产生霉变和毒素。
尽管储备陆续开始收购,但是由于粮库收购指标严格,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只能送到港口和深加工企业。
下游饲料企业也出于对质量的担忧,大多不收或者延迟收购,均造成玉米消化缓慢,是玉米跌价的主要原因。
国内玉米会否减产 后市行情走势如何
当前,华北地区玉米市场出现了类似于去年同期的情况,部分饲料企业已经转向采购东北玉米以及小麦作为过渡。未来一周,华北地区仍有降水,只是雨量有所减小。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华北地区的新作玉米价格仍将维持弱势,优质旧作玉米价格相对坚挺;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因其他地区需求转移而表现偏强,中长期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将随着潮粮烘干增多而逐步止跌。
然而,今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恢复,山东产区灾害消退,产量总体稳定,少部分地区增产;而河南北部地区产量稳定,南部减产,质量也存在问题,全国总体小幅增产。其中,东北地区玉米10月中下旬收割,11月大量上市。
作为国内玉米主产区,东北地区中长期玉米价格仍将承压,只是下跌幅度不会像之前那么大。只有新粮销售进度过半,卖压才会明显减小。
从往年来看,11月之后深加工企业收购增量才会较多,需求稳定价格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另外,还需关注国内是否像去年一样出台相关收储政策,给予玉米价格支撑。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