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豆粕期货15日早盘震荡小涨,主力合约1205报收2920元/吨,涨9元/吨。意大利国债发行效果不好,且欧元区工业产出环比大幅下降2%,这增添了市场担忧情绪。国内豆粕基本面依然不容乐观,虽然油厂开工率和库存都较低,而贸易商手中豆粕存量较大,价格难以上行,下游需求不振下,豆粕难以持续反弹,弱势格局还将继续,后期仍有继续下行风险。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粕14日收盘下跌。其中,12月期豆粕下跌0.3美元,收于299.2元/短吨。受市场传言中国在采购美豆影响,周一CBOT大豆期货市场脱离周边市场弱势小幅收高,盘中呈现油强粕弱格局。
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截至11月13日当周,美国大豆收割率为96%,上年同期为99%,5年均值为94%。据USDA发布的数据,美国截至11月10日当周大豆出口检验数据为5,350万蒲式耳。国内交易商预测中国将在近期大举采购大豆,独立商品经纪顾问马绍尔(Dave Marshall)表示,“随着大豆期价近期下滑至10月初以来低点,这一水平此前曾刺激了中国的需求,交易商不想成为积极的卖家。”
国储大豆库存目前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今年国储收购大豆补充库存的可能性居多,上调收购价也在情理之中,去年收储价是于11月初发布,因此预计今年也将在11月份左右公布。目前国产豆市场多数地区购销清淡,农户惜售,市场僵持运行为主。预计在国储价出台之前,价格仍缺乏方向性调整为主。市场期待国储入市采购,以保护大豆农户的利益和种植积极性。
10月的CPI同比上涨5.5%,创出5个月以来的新低,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下降了1.8%,这说明物价上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现在已是生猪集中出栏的高峰期,供给的相对充裕使得猪肉价格从高位回落。而猪肉价格走低直接影响了生猪养殖利润,养殖户对后期是否继续增加养殖数量保持谨慎的态度。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