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车鸡苗”的今昔之叹
7月初,山东毛鸡价格再度跌破3元,半年内二度“破3”。这一价格波动在白羽鸡产业链中引发强烈震动,导致产业链大部分环节陷入深度亏损。行业内弥漫着迷茫与焦虑的情绪,养殖户面对鸡舍中的鸡苗满心无奈,企业管理者对着财务报表愁眉不展。众多从业者开始反思白羽鸡养殖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潍坊全和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永超也感叹,自2018年至今,从未遇到如此极端的行情,公司所处的种禽端当前亏损幅度极大,“一天出栏30万的中小型孵化场日亏损高达60万元,只能靠以前的利润撑着”。面对几乎“崩盘”的行情,行业已开启去产能之路,杀种鸡、毁苗现象愈发严重。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产能去化力度仍显不足,行情反转仍需更大力度加速产能出清,行业未来发展态势严峻。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纷纷采取应对策略。春雪食品持续发力海外市场,试图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仙坛股份坚持“小步慢走”的策略,稳扎稳打,力求在动荡市场中保持稳定发展;圣农发展明确反对产能内卷,近两年通过并购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同时加强种鸡研发,致力于降本增效。这些企业的决策不仅关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对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白羽鸡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亟待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价格雪崩,全线亏损
(一)毛鸡价格“跌跌不休”
2025年上半年,白羽鸡毛鸡价格走势跌宕起伏,整体呈现下行趋势。春节后,由于前期养殖规模盲目扩张,导致供应严重过剩,毛鸡价格遭遇“断崖式”暴跌,一度低至10元4斤。养殖户面临巨大压力,曾经寄予厚望的“致富鸡”成为沉重负担。随着气温升高,养殖环境改善,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市场需求逐渐恢复,肉类库存减少,供需关系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毛鸡价格出现反弹。然而,这一反弹只是短暂现象,毛鸡价格在上半年触及3.7元/斤的年内高点后迅速下行,进入下半年下跌态势加剧。7月6日,山东白羽肉鸡毛鸡报价3元/斤,较一个月前下跌0.65元/斤,多地实际成交价在2.8-2.9元/斤之间。毛鸡价格暴跌导致养殖户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徐先生表示:“毛鸡价格在3.2元/斤,存活率98%以上,料肉比1.35以下,方可能不亏。现在天热,死淘率高,保本线要求更高,毛鸡价格却一路下跌,养殖户腹背受敌。”养殖户不仅要承受毛鸡价格下跌损失,还要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高死淘率以及饲料价格上涨等问题,经营困境日益凸显。
(二)鸡苗价格“跳水式”下滑
在毛鸡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下,鸡苗市场也未能幸免,价格出现“跳水式”下滑。从6月到7月,短短一个月内,鸡苗价格经历大幅暴跌。益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其鸡苗报价从6月4日的3.5元/只一路狂泻至7月5日的1.5元/只。小厂鸡苗价格更是惨不忍睹,跌至几毛钱一只,甚至出现“相当于白送,给点运费就行”的极端情况。曾经被视为“致富希望”的鸡苗如今成为无人问津的“烫手山芋”。造成鸡苗价格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毛鸡价格持续走低使养殖户对未来收益充满担忧,纷纷减少养殖规模甚至弃养,大厂退订养殖计划的消息不断传出,导致鸡苗需求急剧下降。此外,当前上鸡对应出栏期处于伏季,高温天气给养殖带来极大困难,进一步削弱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使得鸡苗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愈发严重,价格一跌再跌。
(三)产业链各环节深陷亏损泥潭
毛鸡和鸡苗价格的暴跌引发白羽鸡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各环节纷纷陷入亏损泥潭。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白羽肉鸡苗孵化环节亏损0.28元/羽,同比缩减171.79%。孵化环节企业不仅要承担高昂的种蛋成本、孵化成本,还要面对鸡苗价格暴跌的困境,亏损不断扩大。毛鸡养殖亏损0.17元/只,同比减少165.38%。养殖户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后,却因毛鸡价格持续下跌,扣除饲料、鸡苗等成本后每只鸡都在亏损,处境艰难。屠宰环节在二季度同样处于亏损状态,屠宰企业一方面要面对高价收购毛鸡的压力,另一方面产品销售价格不断走低,市场需求疲软,库存积压严重,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出现亏损。禽报网数据显示,7月5日,胸肉类(含单冻和原料)、棒腿类、翅类、长爪类等几乎全线全范围显弱,部分厂家局部规格明面仍有下调,幅度在100-200元/T。鸡肉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进一步加剧产业链各环节的亏损程度,整个行业陷入困境。
二、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困境
(一)供应端:产能持续增加
据Mysteel农产品长期跟踪的31家样本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商品代鸡苗供应量累计14.78亿羽,同比增幅高达15.83%,显示出行业产能的急剧扩张。尽管中小种禽场在市场压力下出现出清和产量下降情况,但上半年白羽毛鸡整体屠宰量较去年同期仍略有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大型种禽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填补了中小种禽场退出后的市场空白。供给的不断增加导致市场价格承压,当市场上鸡苗和毛鸡数量远超需求时,价格自然被压低。养殖户为出售手中的鸡不得不降低价格,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出现亏损,屠宰企业面对供过于求的市场也会压低收购价格,进一步加剧养殖户困境,整个白羽鸡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沼难以自拔。
(二)需求端:消费持续低迷
与供应端的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需求端消费持续低迷。根据业内人士徐高峰测算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屠宰场出货速度减慢幅度较大,“鸭产品的出货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大约下降了25%,整整1/4;白羽鸡产品大约降了20%,降幅略小但是量同样非常大”。消费市场低迷导致多出的肉无处可去,只能被放进冷库里,甚至出现鸡肉和鸭肉抢冷库的现象,部分冷库租赁费翻倍,企业成本进一步增加。为刺激出货,屠企不断寻求降价出库存。Mysteel农产品数据统计显示,2025上半年白羽肉鸡分割品价格持续下跌、屡创新低。板冻大胸半年度均价为7.65元/公斤,环比跌幅6.82%,同比跌幅10.94%;大规格琵琶腿半年度均价9.21元/公斤,环比跌幅3.15%,同比涨幅2.56%;分割品月综合均价9015.19元/吨,环比跌幅2.91%,同比跌幅5.94%。需求疲软不仅导致价格下跌,还使得库存积压问题愈发严重,经销商面对低迷市场需求不敢大批存货,只能小批量零星补货,库存积压在屠宰端,屠宰企业面对堆积如山的库存束手无策,整个白羽鸡行业在需求疲软的阴影下陷入困境,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三、产能去化之路:艰难前行
(一)行业去产能行动初现
在行业危机背景下,去产能行动已在白羽鸡行业悄然展开。种禽端出现抽毛蛋、毁苗、转商品蛋等现象,“毛蛋还能卖3毛多,鸡苗卖不到3毛”,许多企业在利益权衡下选择将种蛋抽成毛蛋出售,卖不出去的鸡苗则被毁掉。种禽企业一个月前已开始淘鸡,去产能现象初见端倪。然而,当前淘鸡周龄以60周以上以及换羽过高峰的为主流,50-60周的也有一定比例,50周以内的却不多。由于50周以内的种鸡产蛋性能较好,淘汰它们企业要承受更大损失,所以企业优先选择淘汰周龄较大、产蛋性能下降的种鸡。这种去产能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种鸡数量,但力度远远不够,市场供需关系依然失衡,价格仍在低位徘徊。
(二)去产能面临的挑战
尽管行业意识到去产能的紧迫性,但实际操作中面临重重挑战。对于养殖户来说,沉没成本成为难以割舍的“枷锁”。一个3万规模的养殖场,养殖户前后投入80-120万元,包括鸡舍建设、设备购置、鸡苗、饲料、人工等费用,让他们轻易放弃谈何容易,一旦放弃这些投入将化为泡影,所以即使面对亏损也只能咬牙坚持,期待市场行情好转。种禽企业处境同样艰难,过去几年利润尚可使其在当前亏损局面下还能勉强支撑,但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一两个季度,企业资金将耗尽,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届时整个行业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此外,白羽鸡行业缺乏统一的去产能举措,“我们也想行业能够去产能,但是怎么去、去多少产能比较复杂”,去产能涉及众多企业和养殖户利益,如何协调各方制定合理的去产能计划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若没有统一规划和行动,企业和养殖户各自为战,很可能导致去产能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局面。
四、上市公司的应对策略
在白羽鸡行业的困境中,上市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采取一系列独特的应对策略,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春雪食品:海外市场的开拓者
春雪食品在国内市场面临困境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5年上半年,其出口业务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成为公司业绩亮点。公司董秘李颜林透露,出口业务得益于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积极的市场拓展策略。下半年,春雪食品计划进一步拓展东南亚、欧洲市场。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且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近,贸易往来频繁,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欧洲市场以高品质消费需求和成熟市场体系吸引春雪食品。公司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需求。发力海外市场不仅为春雪食品找到新的销售渠道,缓解国内市场销售压力,还提升了公司利润水平,海外市场销售毛利率为20%左右,高于国内市场,同时提升了品牌国际影响力,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仙坛股份:“小步慢走”的坚守者
仙坛股份多年来坚守“小步慢走”的战略方针,注重发展质量而非速度,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稳步扩张,逐步提升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在当前行业动荡局势下,仙坛股份保持冷静理智,按照既定计划做好诸城项目二期工程的配套。诸城项目涵盖饲料生产、父母代肉种鸡养殖、雏鸡孵化、商品代肉鸡养殖、肉鸡屠宰与加工等多个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模式。二期工程配套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据了解,诸城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仙坛股份的肉鸡年宰杀量将达到2.5-2.7亿只、年肉食加工能力达70万吨,庞大产能将使公司在行业中占据更有利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这种“小步慢走”的策略使仙坛股份在行业风浪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集中精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客户信任和市场认可,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
(三)圣农发展:反对产能内卷的探索者
圣农发展坚决反对产能内卷,走出独特发展道路。近两年,公司未盲目新建白羽肉鸡产能,而是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2024年,圣农发展以最高不超过11.26亿元的价格收购安徽太阳谷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54%的股权,安徽太阳谷拥有完备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年屠宰量高达6500万羽。通过此次并购,圣农发展扩大了生产规模,完善了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布局,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圣农发展深知单纯产能扩张不能带来可持续发展,因此继续加强种鸡研发,致力于提升种源性能,培育出更优质的种鸡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为公司带来更高经济效益。同时,公司注重降本增效,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这种反对产能内卷的发展模式使圣农发展在行业中脱颖而出,避免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性竞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益生股份:关注终端消费的期待者
益生股份总裁林杰认为行业上游相对下游情况较好,近几年父母代种鸡毛鸡养殖和屠宰产能扩张,增加了对上游鸡苗的需求,但下游公司面临严峻挑战,目前鸡肉价格处于7年来低位,白羽肉鸡行业下游处于相对过剩阶段。不过,林杰对白羽肉鸡行业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其仍属于增量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大。对于下半年市场走势,他表示鸡苗价格关键取决于终端消费情况,若终端消费回暖,鸡苗价格有望上涨;反之则继续承压。公司下半年鸡苗供应量同比、环比都增加,将在市场上投放更多鸡苗以满足需求。在市场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益生股份将密切关注终端消费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期待终端消费复苏带动行业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五、行业未来展望:曙光在前?
(一)短期困境仍将持续
7月的白羽鸡市场形势极为严峻,短期内难有明显转机。卓创资讯白羽鸡行业分析师冯筱程预计7月毛鸡价格难有起色。当前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需求超预期低迷,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对鸡肉消费需求减少,菜市场购买鸡肉的顾客寥寥无几,餐厅鸡肉菜品点单率大幅下降。学校放假导致餐饮团膳需求大幅下滑,作为鸡肉消费重要场所的学校食堂关闭,使鸡肉供应商失去一大块稳定市场。同时,鸡源供应相对充足,加剧市场竞争,养殖户为减少损失纷纷将毛鸡推向市场,导致市场毛鸡数量激增,但需求不足使毛鸡难以找到买家。此外,企业库存量高位,屠宰企业冷库里堆满积压的鸡肉产品,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储空间,为出货不得不降低价格甚至亏本销售,但仍难以吸引足够买家。在这种情况下,毛鸡价格可能进一步承压,养殖户和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二)未来反弹的契机
尽管当前白羽鸡市场形势严峻,但仍存在一些未来反弹的契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8-9月份或有反弹机会。开学季备货将对消费面稍有提振,学校开学后,学校食堂、周边餐饮等对鸡肉需求将逐渐增加,为鸡肉市场带来新的需求,缓解供需矛盾。巴西禽流感导致进口中断的缺口预计显现,将为国内白羽鸡市场带来机遇,作为全球重要鸡肉出口国的巴西禽流感爆发,使进口鸡肉数量大幅减少,国内市场对国产鸡肉需求相应增加,为国内白羽鸡养殖企业提供更广阔市场空间。此阶段节日较多,如中秋节、国庆节等,也将刺激消费,传统节日里人们往往增加肉类消费,鸡肉作为常见肉类将迎来销售旺季。冯筱程认为,6-7月上游种禽环节去产能的影响将在9月有所体现,随着种鸡数量减少,商品代鸡苗供应量相应减少,进而导致肉鸡出栏量减少,而需求方面伴随开学恢复,餐饮团膳需求略有回升,或支撑鸡价低位走高。在鸡苗方面,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养殖端补栏春节前毛鸡出栏最后两批鸡(农历腊月二十三前)意向强烈,此阶段养殖端存在一定补栏需求且补栏积极性较好,补栏较为集中,将会带动鸡苗价格上涨,预计此阶段鸡苗价格或达到高位,高价货有望冲3.20-3.50元/羽的价格。
(三)长期发展的变数
从长期来看,今年祖代鸡引种大幅下降将对14个月后商品鸡供给产生深远影响。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白羽肉鸡祖代引种更新总量54.12万套,同比减量29.62%,这将导致未来商品鸡供应量相应减少。祖代鸡引种量下降如同在产业链源头关上水闸,限制后续父母代种鸡、商品代鸡苗的供应量,14个月后,当这些祖代鸡本该产出的商品鸡未能如期上市时,市场上商品鸡供给将出现短缺,毛鸡价格或许会得到较强支撑。然而,行业长期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求变化是关键因素之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消费者消费观念转变等都可能影响鸡肉需求,若经济持续低迷,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即使商品鸡供给减少,也难以支撑毛鸡价格上涨。产能去化效果也是重要不确定因素,虽然行业已开启去产能之路,但去产能力度和速度是否能达到预期仍未知,若产能去化不彻底,市场过剩产能依然存在,供需关系难以有效改善,毛鸡价格也难以实现真正反转。
六、结语:白羽鸡行业寒冬终将过去?
当前,白羽鸡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深陷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困境。在此背景下,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养殖户与相关企业均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尽管行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但业内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春雪食品着力开拓海外市场,仙坛股份秉持“小步慢走”策略稳步发展,圣农发展抵制产能无序扩张,益生股份则将重点放在终端消费领域。这些举措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积极变化与发展希望。
短期内,白羽鸡行业面临的困境仍将持续,但转机也在悄然孕育。开学季备货、巴西禽流感导致进口中断形成的市场缺口,以及节日消费的拉动,都可能成为行业复苏的重要推动力。从长期视角来看,祖代鸡引种量大幅下降,将对未来商品鸡的市场供给产生影响,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变量。
白羽鸡行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面对当前困境,行业内各方需加强合作,共同努力。通过合理调整产能、积极开拓市场、加大研发投入等措施,有望在困境中找到发展出路。相信在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白羽鸡行业终将走出寒冬,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