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鸡苗价格月涨389%!量增价减背后,龙头企业如何破局?

2025-08-27来源:现代畜牧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一、市场现状:鸡苗价格剧烈波动,高位坚挺成因分析
 
  (一)价格大幅上涨:从低位到高位的快速转变
 
  近期,白羽鸡苗市场价格走势极为显著,呈现出剧烈波动的态势。根据Mysteel数据,7月5日,白羽鸡苗均价处于0.73元/羽的低位水平,这一价格使得养殖户面临较大压力,市场前景一度较为黯淡。然而,在短短45天内,至8月19日,价格迅猛攀升至3.57元/羽,涨幅高达389.04%。这一价格走势实现了从极低价位到较高价位的快速逆转,市场变化之迅速令人瞩目。
 
  当前,市场中鸡苗及种蛋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各大禽类交易市场,供不应求的市场特征十分明显。中大型企业的优质鸡苗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呈现出供应短缺的局面。养殖户为获取优质鸡苗,纷纷提前预订,甚至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源。部分小型养殖户因未能及时获得鸡苗,只能等待后续机会,面临一定的经营困境。
 
  (二)六大核心因素支撑苗价高位
 
  此轮鸡苗价格的大幅上涨并非偶然,背后存在六大核心因素共同作用,支撑苗价维持在较高水平。
 
  产能去化效应显现:6月中旬至7月中旬期间,行业进行了大规模产能优化,集中淘汰大量低效种鸡。这一举措直接导致8月商品代鸡苗供应显著收缩,据专业统计,供应收缩幅度约15%,市场鸡苗缺口更为突出。供应的减少使得鸡苗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推动价格上涨。
 
  毛鸡价格反弹共振:毛鸡市场动态对鸡苗价格影响显著。前期产能去化导致当前市场毛鸡出栏量明显减少,进而推动毛鸡价格从7月初的低位强势反弹,涨幅超过20%。养殖端因毛鸡价格上涨,单羽盈利达到1-2元,补栏积极性大幅提高,为鸡苗市场带来强劲需求动力。
 
  规模化养殖刚需补栏:大集团及规模化养殖场具有稳定的养殖计划和需求,其补栏行为对市场影响深远。这些规模化养殖主体按照既定计划正常补栏,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补栏量贡献了近60%的市场需求,成为支撑苗价的重要力量。其稳定的补栏需求使得苗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避免大幅下跌。
 
  品种差异加剧分化:在鸡苗市场中,品种差异导致市场分化明显。AA+、罗斯308等优质品种,凭借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势,深受养殖户青睐,市场需求旺盛。而普通品种则市场需求较低。这种差异使得中大型种禽企业凭借优质品种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龙头企业利用这一优势提高市场报价,中小场因缺乏优质品种,出苗量仅占30%,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排苗计划超级紧张:益生、民和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其排苗计划极为紧张,9月排苗已售罄,部分订单排至10月。这导致短期市场供应弹性严重不足,养殖户难以增加鸡苗采购量,只能接受市场有限供应及上涨价格。
 
  高温影响生产性能:7月的高温天气对种鸡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持续35℃以上高温使得种鸡产蛋率急剧下降10%-15%,种蛋合格率跌破80%。种鸡生产性能下降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紧张局势,为鸡苗价格高位运行提供支撑。
 
  二、龙头企业经营状况:销量增长与收入下降并存
 
  在白羽鸡苗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益生股份和民和股份作为行业龙头,其经营表现备受关注。二者呈现出销量增长但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经营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一)益生股份:销量增长,收入下降,成本压力突出
 
  益生股份在2025年1-7月鸡苗销售表现突出,销售总量达到3.77亿羽,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加4746.34万羽,增幅为14.39%。然而,其销售收入却出现大幅下降。1-7月鸡苗销售总收入为9.52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下降28191.06万元,跌幅高达22.84%,创下近三年最低纪录。
 
  深入分析,7月是关键转折点。当月白羽肉鸡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导致白羽鸡苗销售单价同比降低35%,销售收入减少。同时,种鸡淘汰及高温天气导致的补栏空档期等因素叠加,使得7月单月收入同比减少超5000万元。尽管7月下旬鸡苗价格触底反弹,但前期签订的低价订单对整体营收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成本端压力也较为突出。饲料作为主要成本之一,价格上涨12%,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压缩。益生股份在销量增长的情况下,因价格和成本因素,面临收入下滑、利润微薄的严峻挑战。
 
  (二)民和股份:销量增长,收入下降,探索差异化竞争
 
  民和股份在2025年1-7月鸡苗销售总量为1.78亿羽,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18.33%,为近三年销量最高时期。然而,同样面临“量增价减”问题,1-7月鸡苗销售总收入为4.23亿元,同比下跌8.81%,销售收入处于近三年最低水平。
 
  与益生股份不同的是,民和股份在7月销量表现亮眼,环比增长13.74%。但单价同比下降27.3%,“以量补价”效果不佳。为应对困境,民和股份优化客户结构,加大对中小散户的直销比例,将直销占比提升至40%。尽管采取了这一措施,但受行业价格低迷影响,收入端仍面临较大压力,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6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受到削弱。
 
  (三)行业共性:“量增价减”背后的结构性矛盾益生股份和民和股份作为行业龙头,平均销量增幅达16.36%,但收入平均跌幅高达15.83%。这一现象反映出上半年鸡苗价格持续低于成本线的困境。行业平均成本在1.8-2.2元/羽之间,而鸡苗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压缩。
 
  此外,市场存在鸡源分配不均问题,市场价差达到1-2元/羽,优质苗与普通苗分化明显。中小企业因缺乏优质品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低价滞销”困境。这种结构性矛盾不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也制约行业健康发展。
 
  三、后市研判:9月行情发展态势分析
 
  随着8月结束,白羽鸡苗市场对9月行情高度关注。9月鸡苗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三大支撑因素筑牢强势基础
 
  短期供应缺口延续:6月23日至8月24日近两个月内,鸡苗出苗量持续处于低位,较去年同期减少20%。这导致对应至“十一”前市场鸡出栏量紧缺,据专业机构预测,9月市场鸡供应缺口预计达3000万羽。供应缺口的存在为苗价高位运行提供支撑,市场供需关系推动苗价上涨。
 
  排苗计划刚性支撑:中大型种禽企业在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排苗计划紧张。目前,9月排苗完成率普遍超过90%,部分企业预收账款同比增长30%。企业资金保障有力,有动力挺价,通过控制排苗量维持市场鸡苗稀缺性,保证苗价稳定和上涨。
 
  养殖盈利周期共振:当前养殖端盈利状况良好,单羽盈利达到1.5元。随着中秋、国庆两大消费高峰期临近,市场对鸡肉需求将大幅增加。养殖户为把握商机,纷纷加大补栏力度,预计补栏积极性将维持3-4周,形成“苗价-毛鸡-需求”的正向传导,推动市场发展。
 
  (二)两大潜在压力不容忽视
 
  屠宰端“缺鸡不缺肉”:尽管鸡苗和毛鸡市场表现良好,但屠宰端面临“缺鸡不缺肉”问题。屠企库存普遍达到80%以上,产品走货情况不佳,分割品价格涨幅仅为5%,难以支撑毛鸡价格。屠宰企业为减少库存,可能压低毛鸡收购价格,对苗价上行空间形成压制。
 
  9月末供应或迎增量:部分企业在9月下旬将迎来新产能释放,预计出苗量环比将增加15%。若市场需求未相应增长,可能出现供大于求情况,引发阶段性价格回调,需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避免价格大幅波动。
 
  (三)机构观点:偏强运行,盈利空间分化
 
  Mysteel分析指出,9月鸡苗价格将在2.8-4.0元/羽区间内波动。中大型企业凭借品种优势和紧密排苗计划,盈利空间可达0.8-1.2元/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中小场因成本较高、销路相对狭窄,盈利空间被压缩至0.3元/羽以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从短期看,随着高温天气影响消退,养殖空棚率目前达到25%,养殖户补栏需求仍有10%-15%的提升空间,市场活力依然存在。但从长期看,需警惕10月后产能集中释放带来的价格波动,市场参与者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结语: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行业分化加速
 
  2025年白羽鸡苗市场正经历“产能去化-价格修复-结构优化”的关键周期。在这一过程中,龙头企业凭借规模和品种优势抢占市场先机,但面临“量增不增收”的短期困境,需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以寻找新盈利点。中小场则在成本与销路的双重压力下,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在市场竞争中较为脆弱。
 
  随着养殖端规模化率提升至70%,未来行业竞争将从单纯价格竞争转向品种研发、成本管控、产业链协同的价值竞争。企业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化。
 
  对于从业者而言,把握短期补栏窗口、优化产能结构是应对市场周期的关键。在市场价格波动过程中,从业者需敏锐捕捉市场信号,合理安排补栏计划,避免盲目跟风,同时注重优化产能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关于白羽鸡苗价格暴涨行情,业内各方观点不一。欢迎各界人士在评论区分享观点,共同探讨白羽鸡苗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