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素≠抗生素 燃眉之急不能盲目选择

2012-12-28来源:本网采编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当前抗生素应用耐药性问题逐步凸显,应用成本不断上升;伴随着公众对抗生素应用的质疑与追问,国家法规日渐完善,管理愈加严格,减少抗生素应用,是当下畜禽饲料工业的迫切需要。而在此背景下,针对动物的肠道健康,行业内正在向益生素领域投入更多的关注目光。

  然而现实应用中,针对动物的肠道健康管理,益生素并未体现预期的效果,行业内对使用益生素替代抗生素也普遍持怀疑态度,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应用效果大多不如抗生素

  益生素的体系非常复杂,基于多种理论及实践验证,不同的菌种,其特性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即使是相同菌种,不同菌株,其特性及功能,也往往截然不同,这也表现在实际应用效果上的显著差别。

  国家农业部批准有三十多个种属的饲用微生物添加目录,市场上有上百个企业,数百个益生菌产品,水平参差不齐;而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估方法与手段来验证其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益生素往被当作“安慰剂”来使用。

  2. 益生菌的使用效果不稳定

  一方面,益生菌的稳定性是由其菌株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在饲料中应用,是否具备良好的抗逆性,抵御高温制粒的影响;在饲喂过程中,能否耐受体内酸及胆盐的生理环境;较之抗生素,这些菌种稳定性上的显著差异,在没有评估情况下,容易错误选择,导致使用效果不理想。

  其二,肠道的保健管理,往往是综合的药物配伍方案,没有一种益生菌能兼容所有的药物剂量,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兼容性测试,盲目使用益生菌,很可能造成与饲料中其他药物组合不兼容的局面,体现在具体效果上,因此也会大打折扣。

  那么,益生菌方案,到底能不能有效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的评估,明确两个方面,选择正确的益生菌方案:

  1. 好的益生菌必须有明确的效果

  能不能有效减少抗生素应用,体现在使用效果上能不能媲美抗生素;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往往取决于其对某一类有害菌的抑制作用,所以有效的益生菌只有具备和抗生素接近的抑菌效果,才有可能替代或部分替代抗生素,通过专业实验室支持,采取体外抑菌对比测试等方法,可以明确而又直观的对比益生素与抗生素之间以及不同益生素之间对致病有害菌的抑制杀灭能力;从而直观地评估其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系统评估,在应用效果上,选择媲美抗生素的益生菌产品,这是有效减少抗生素依赖,科学遴选益生素工具的第一步

  2. 定制合理应用方案,才能使益生菌有稳定的表现

  饲料生产中的高温制粒环节、长期储存的环境影响、畜禽体内酸及胆盐的理化条件,等等这些因素影响益生菌的应用稳定性;通过检测高温制粒后饲料中益生菌的回收率、体内酸及胆盐模拟环境下的益生菌的存活率等测试方法,系统比较不同益生菌的稳定性,选择抗逆性优秀的菌株,这是确保益生菌使用效果稳定的基本要素。

  在实际生产中,肠道健康需要系统而综合的管理措施,往往需要同时兼顾抗生素、球虫药、酸化剂添加方案,在使用益生菌以前必须了解该益生菌是否能与抗生素或其他产品配伍,这需要全面检验益生菌的配伍兼容性,通过专业的益生素兼容性测试项目,了解益生素与抗生素、球虫药及酸化剂的兼容特性,同时根据抗菌特性以及配伍兼容性,合理配置益生素和抗生素的剂量,量体裁衣,度身定制出合理的应用方案。

  综上所述,益生菌替代抗生素并非不可行,关键是要找到和所需要替代的抗生素有同等效果的益生菌菌株,同时必须有科学的系统的技术支持来提供应用方案,使益生菌的效果得到稳定发挥。而专业的实验室项目支持和为客户定制的系统评估,无疑是益生素选择及应用方案合理制定的关键要素。

  正确选择益生素,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虽然急迫却不能盲目。科学的评估和选择益生素,可以在行业大洗牌中助你一臂之力。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