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活禽交易本月有望解禁。因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而遭创的南京鸭业,近期渐有复苏迹象。
记者近日从市鸭业协会获悉,全市2000多家卖鸭子门店,销量已恢复到平时的80%,旅游市场鸭产品销售同比恢复60%,鸭加工龙头企业60%恢复生产。但养鸭户信心仍显不足,不少散户鸭栏仍空着,大户也不敢进太多鸭苗,养殖量不到平时一半。“市场看不清,不敢养,谨慎点好。”养鸭户们说。
南京人爱吃鸭子,每天鸭制品销售达到20万只;南京还是华东地区鸭交易集散地,年交易量达到1.2亿只。但与庞大的消费市场不相称的是,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南京地产鸭业“弱不禁风”。这次人感染禽流感疫情连带造成的“鸭业之殇”,再次凸显了南京鸭业走规模化、设施化之路已经迫在眉睫。
反思1 活鸭卖不掉又没处宰杀, 须建规模化屠宰加工厂解决渠道瓶颈
【现状】 2万只鸭子,每只少卖13块
“鸭子卖不掉,又没处宰杀,亏狠了。”去年底,张燕投资300多万元,在溧水区和凤镇办起一家大棚高床养鸭场,是目前较先进的设施养殖模式。如果养殖量饱和,年出栏鸭可达二三十万只。但这场人感染禽流感的疫情让张燕亏狠了。
“南京因禽流感疫情暂停活禽交易后,养殖场有2万只鸭子根本找不到买主,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外地买主,答应以每斤2—2.5元的价格收购,但平时每斤至少卖5—7块。”张燕说,2万只鸭子平均每只比平时少卖13块钱。
南京市鸭业协会最新一项调研显示,禽流感期间,我市鸭价跌破成本价,加之鸭子生长周期短,地产鸭一度积压几十万只无法出栏,平均每天损失约50万元。因养鸭户不再买鸭苗补栏,鸭子孵化企业连锁受损,仅溧水石臼湖地区养鸭合作社和南京牧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就损失15万只鸭苗。
目前南京地产鸭年出栏约3000万只,大部分进入本地或周边城市活禽市场销售,少量被鸭加工企业收购,活禽交易仍是南京地产鸭主要销售渠道。
【对策】南京应建规模禽类屠宰加工厂
“要是南京有自己的禽类屠宰加工厂,即使活鸭卖不出去,也可以送去宰杀冰冻起来,等市场好转了再卖,不至于亏成这样。”和凤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昌红说,该镇有养鸭大户175户,两个养鸭合作社,还有不少散户。合作社不仅提供鸭苗、饲料,还负责回购成鸭销售市场。禽流感期间,合作社鸭农鸭子也卖不出去,但两家合作社找到了安徽无为一家禽类屠宰加工厂,把鸭子宰杀后冷冻起来,大大减少了养鸭户损失。而没进合作社的大户和散户,损失和张燕一样严重。
所幸的是,一场禽流感,让相关部门重新开始考虑南京是否要建规模禽类屠宰加工厂的提议。近期,市发改委、市农委、市鸭业协会等部门和机构,在联手调研南京鸭业现状时,有养鸭户和鸭加工龙头企业建议,南京可以规划建设1—2家规模禽类屠宰加工厂,可以鼓励扶持鸭业企业或现有屠宰企业投资兴建或改扩建,也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
“有了禽类屠宰加工厂,再有疫情发生时,无论政府还是养殖户、鸭业企业,市场主动权就大多了。”市鸭业协会相关人士说。
反思2 年交易量上亿但地产鸭不到三分之一, 须变分散养殖为规模养殖
【现状】 南京一天“吃掉”20万只鸭子,大多不是南京人养的
天环冷冻产品交易市场和长虹路鲜(冻)光禽交易市场,是南京最大的两家鸭产品交易市场。正常情况下,前者每天仅经销冻禽就达2000吨,后者700吨。“南京是华东地区鸭交易集散地,年交易量1.2亿只,主要在这两家市场进行。”市鸭业协会人士说,可惜的是,南京地产鸭年养殖量只有3000万只,不到交易量的三分之一。
而且南京鸭制品销售每天也有20万只,包括街头鸭子店、旅游市场、超市等,而制作这些鸭制品的鸭子却不是南京人养的,南京人养的鸭子至今进不了本地鸭制品加工销售企业,包括桂花鸭集团、鸡鸭加工厂、樱桃鸭业公司等13家鸭业龙头企业等,他们的鸭源主要是山东、河南、安徽、苏北等地的冷冻光鸭,本地鸭子已习惯销售活禽市场,产品附加值很低。
浦口一养鸭大户说,南京人养鸭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散户水养模式,大户用传统水养模式的也很多。养出的鸭子大小、肥瘦不一,规格不适合企业统一生产盐水鸭包装等产品,而且南京没有自己的禽类屠宰厂,本地鸭子没地方宰杀,只能进活禽交易市场,就连超市卖的冷冻分割鸭产品,也不是本地货源。
【对策】 发展规模养殖,政策扶持要跟上
谈起南京规模养鸭,业内人都记得“香港老板事件”。2002年,一香港老板在宁投资打造规模化养鸭、屠宰、加工一条龙企业,但2005年该公司遭到了融资瓶颈而倒闭。“如果当时对鸭业有较好的扶持政策、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瓶颈等,这家公司也许不会倒。”市发改委农村处相关人士说,南京鸭业要想从每年1.2亿元的交易中赚更多钱,必须走规模养殖之路,搞大棚高床养殖等现代设施养殖模式。
“规模养殖还能较好防控禽流感等疫情,降低养殖风险。”市农委相关人士说,南京农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畜牧生产的发展方向是适度规模养殖和经营。养鸭户现在建的大棚、高床等养鸭设施,只要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就可申请高效设施农业扶持资金,每平方米补贴30元。
规模养鸭之初要建大棚、搞设施,投入较大,政府扶持很重要。在鸭业大省,政府扶持力度颇大,但南京这方面还不够。“最好有专门针对鸭农的政策补贴。”张燕说,去年底她开始申请相关补贴,但至今没拿到。
反思3 鸭养殖保险至今没有一户鸭农投保,扶持政策须有效覆盖
【现状】 农民投保积极性不高 企业防范预案不足
南京市鸭业协会一份报告显示,近几年每次疫情出现,都会让鸭业很“受伤”。
为了减少农民的种养殖风险,国家有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但市发改委财政金融处负责人介绍:“南京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有鸭养殖险种,但目前没有一户鸭农投保。”究其原因,农业保险虽然有政府补贴,但是养殖户多少还是要自己出一部分保费,很多养殖户认为这是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不愿意掏腰包。
另一方面,市发改委农村处负责人说,目前南京大多数鸭企没有危机应对预案。一旦出现重大疫情,这些企业就会出现信息传递不畅、应对措施不当、增加损失程度的情况。比如今年一鸭制品龙头企业的10家门店,禽流感期间销售额下降50%左右,个别门店降幅达90%。而市鸭业协会所属30家会员单位及主城区卤菜销售门店,日平均销售额最低时仅为353万元,和平常1815万元的日销量额比,下降79.6%。
【对策】 建危机应对长效机制,融资、保险也要跟上
南京市发改委和鸭业协会在最近对鸭业的一次共同调查后建议,要引导鸭业建立疫情预警系统、危机应对预案、长效危机应对机制,鼓励鸭农和鸭企积极参加农业保险,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市发改委财政金融处负责人说,今年6月初,我省全面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条款和费率,包括24个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肉用仔鹅、鸭养殖、肉鸡养殖、种(蛋)鸡养殖等险种都在调整之列,如鸭养殖保险,原条款中免赔额“每次事故的免赔数量为实际存栏数(只)的3%”,修改为“每次事故的免赔数量为实际存栏数(只)的1.5%或20只对应的保险金额,两者以高者为准”,这一修改大大提高了鸭农保险赔偿额度,可更有效降低鸭农损失。此外,为促进鸭农投保积极性,我市已在酝酿出台鼓励农民参保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包括鸭养殖保险。
此次调查认为,帮助鸭业建立良好的融资扶持,也很重要。这次禽流感后,鸭业养殖、经营成本都大涨,不少鸭农、鸭企资金链面临断裂,但他们大多没有固定资产做质抵押向银行贷款。如果通过民间借贷,要承担高额利息。鸭子养殖周期短,只有几十天,资金流动性大,如果没有很好的融资扶持,一场疫情就可能导致若干鸭业企业出局,不利于鸭业的稳定发展。
他山之石
●武汉:“一根鸭脖子”一年卖12亿
“卖鸭脖卖出名的武汉周黑鸭,一年销售额12亿元。”市鸭业协会负责人介绍,武汉周黑鸭、精武鸭脖,湖南的久久鸭脖等,都只做鸭子单品,他们成功在鸭产品开发创新和营销创新上。相比之下南京在鸭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都不够。
●山东:扶持政策聚焦规模化养殖
在政府扶持上,全国鸭子养殖量最大的山东省,对养殖户规模化、设施化养殖扶持力度很大,也因此造就了一批知名鸭业集团,如绿源食品、六和集团等。绿源食品有6个年出栏鸭100万只的规模养殖基地,都是高床大棚养殖,政府对其建大棚设施的政策补贴超过造价的40%,此外还帮他们制定污水排放方案等。
●安徽:用金融杠杆降低鸭业损失
当重大疫情发生鸭业受伤较重时,安徽省的扶持补贴政策针对性较强。这次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安徽所有从事家禽养殖的龙头加工企业,在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上有50%的贴息扶持,家禽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免税。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