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鸡鸭肉 科学应对禽流感

2014-03-05来源: 浙江在线文章编辑:岛岛[点击复制网址]
|

  记者这两天在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采访时注意到,红烧鸡块、白斩鸡等鸡鸭肉成了会议代表用餐的主菜。与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但直面关于禽流感的话题,并且纷纷为遭遇家禽销售困境的农民兄弟大声疾呼,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最近,禽流感让一些人‘谈鸡色变’,网络上关于‘少吃鸡肉’、‘不吃鸡肉’的讨论很频繁,有些餐馆、食堂还暂停鸡鸭肉菜品的供应。其实,这些都是‘反应过度’,而且这种不必要的消费恐慌,已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一位来自山区县的农办主任忧心忡忡地说。

  “煮熟的鸡鸭肉大可放心吃。”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陈直平直截了当地说,避免禽流感危害与是否吃鸡鸭肉是两码事。从目前对H7N9病毒研究的情况来看,毫无证据表明人类食用禽肉或禽蛋会感染禽流感病毒。实验表明,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而人们一般烹饪食品的温度要比70℃高得多。因此,只要达到上述温度和时间要求,蒸煮熟的鸡鸭等禽肉、禽蛋可安全食用。

  如何从源头上做好防控,也是很多与会代表关心的话题。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徐辉说,农业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从养殖环节防范H7N9禽流感疫病:一是加强养禽场的标准化饲养水平,强化对家禽养殖场的封闭式饲养、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传入;二是加强动物疫病监控,通过实验室监测,评估分析病原污染动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严格措施清除隐患;三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把检疫关,确保上市家禽的健康。

  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在2521个规模养禽场采集了28577份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未检测到阳性。

  专家也提醒大家,在选购“杀白禽”时要认准检疫检验合格标识,选择消毒、冷藏条件较好的摊位,杜绝场外和活禽交易,防范疫病风险。

  “我们希望,人人都有预防流感病毒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不被传言所惑,不要间接造成对一个产业的伤害。”这是与会代表们的心声,也是广大农民兄弟的期盼。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