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产能,健康养殖,白羽肉鸡将进入稳定发展
第四届中国肉鸡行业高峰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
在过去的3年里,肉鸡行业持续低迷,全国各地的活禽交易市场陆续关闭,所谓的“无抗养殖”呼声越来越高,纷繁复杂的疾病问题层出不穷,为了应对肉鸡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解析行业困顿现状,提高食品安全认识,倡导绿色养殖,第四届中国肉鸡行业高峰论坛于2016年4月16日在天津举行。论坛会议由天津中升集团主办,邀请到行业主管领导、全国知名药理专家、禽病专家、科研院所代表、养殖企业相关高层等从业代表300多人,围绕白羽肉鸡行业未来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和“无抗养殖”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四届中国肉鸡行业高峰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

第四届中国肉鸡行业高峰论坛启动



大会合影
机遇和挑战,国内白羽肉鸡行业的选择
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先生,首先对过去5年来中国白羽肉鸡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回归式的总结,并就行业亏损现象进行了分析。

李景辉先生介绍白羽肉鸡行情

文杰先生介绍白羽肉鸡育种情况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先生就我国白羽肉鸡育种工作的过去、现在状况进行了详实的汇报,并就白羽肉鸡育种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白羽肉鸡未来育种技术指明了方向,国产白羽肉鸡品种育种的成功,必将推动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化的发展。文杰先生的报告让参加本次高峰论坛的各个养殖企业及从事白羽肉鸡养殖的与会代表,又一次看到了中国白羽肉鸡行业发展的新希望。

毕英佐教授分享黄羽肉鸡成功经验
论坛上,华南农业大学毕英佐教授详细讲述了黄羽肉鸡养殖,并与与会代表们共同分享了他在整个黄羽肉鸡养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会代表们也表示,毕英佐教授在黄羽肉鸡养殖中的成功经验用在中国白羽肉鸡的养殖过程中值得借鉴,为从事白羽肉鸡养殖一线的朋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性指导。参会代表们,尤其是来自生产一线的养殖企业的生产者们共同表示:不虚此行,收获颇丰,希望在以后的论坛中也能够像本次论坛一样,开启希望,看到未来,学到技术,为中国白羽肉鸡行业的发展共同努力。主要流行疾病情况与防控

刁有祥教授介绍腺病毒防控方法
2015年,禽腺病毒的流行对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Ⅰ群禽腺病毒感染可引起肉鸡突然死亡,并伴随有心包积水和肝炎等症状,夏季多发,死亡率较高,对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山东农业大学刁有祥教授表示,该病可通过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发黄等临床现状初步诊断,确诊血清型则需要进行病毒分析和PCR诊断。临床上通过注射抗体或干扰素、细胞因子等进行治疗。预防上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种鸡接种腺病毒灭活疫苗,疫苗有效保护可持续3-4个月,种鸡开产前免疫两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继勋也建议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减少环境诱因的出现,在发病较多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针对血清Ⅳ型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张国中教授讲解传染性支气管炎
新城疫以散发或地方流行为主,主要发生于15~30日龄雏鸡和产蛋鸡,流行毒株属于基因Ⅶ型,中国农业大学畜禽疫病诊断中心主任张国中建议,防控上要按免疫程序合理使用疫苗,雏鸡隔离保护,尽快建立有效的抗体保护、多发地区尝试使用新型变异疫苗,加强免疫效果监测等措施。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主要流行毒株是QX为代表的一大类毒株,占临床分离毒株的80%以上,这类毒株也呈现不断进化的趋势。防控上除了要做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控制以外,张国中教授建议M株疫苗和国内流行株疫苗联用,可以较好的覆盖国内传支流行毒株,传支的母源抗体保护期为15~20天,在抗体保护空档期要隔离防护,局部免疫。毕英佐教授也提醒,近年来TW株分离的比例逐渐增大,该毒株毒力特别强,需要引起注意。

会场

赵继勋教授讲解禽流感的防控
针对H5禽流感,赵继勋教授表示,目前应用的3种疫苗(Re-6、Re-7和Re-8)对当前的主要流行毒株具有可以接受的保护性,南方以Re-6、Re-8为主,北方3种疫苗一起免疫。但由于近年来禽流感病毒变异速度明显加快,需要密切跟踪H5亚型禽流感病毒可能出现的新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而H9亚型禽流感,当前发生感染的为15~30日龄雏鸡,需要选择与当地流行毒株匹配良好的疫苗进行免疫,更要做好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出现。禽类生理结构及药物代谢与合理应用特点
商业化家禽养殖业是一个非常密集的畜牧业系统,在养禽业流水线的每个阶段,疾病防控都是兽医的关注焦点,华南农业大学黄显会教授认为,抗微生物药物的成功治疗,取决于很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只有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药物,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确保食品安全。

黄显会教授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黄显会教授结合家禽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结构特点、(消化)生理特点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禽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及合理用药,如禽的肝脏、肾脏较发达,药物在体内代谢较快,转化也较快,以原型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易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不宜长期、大剂量的使用;禽的肾小管和排泄物中尿酸较高,因此应用磺胺类等碱性药物时,要适当添加一些碳酸氢钠(小苏打),以减少乙酰化磺胺结晶对肾脏的损伤;禽体内的胆碱酯酶储备量少,因此对抗胆碱酯酶的药物,如敌百虫等有机磷驱虫药物非常敏感;家禽血液内血浆蛋白的含量低,有些家禽又没有鼻腺,其氯化钠全靠肾脏排除,因此家禽对氯化钠较敏感,易发生食盐中毒,饲料中氯化钠含量超过0.5%,就会出现不良反应;家禽体内缺乏形成尿素的酶,当家禽体内尿酸盐沉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或患有某些疾病,极易引起痛风,可用阿司匹林、丙磺舒、碳酸氢钠等药物缓解;家禽无汗腺,对热敏感,炎热季节要适时补充碳酸氢钠、氯化钾,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黄显会教授还强调,禽用抗微生物药物一定要谨慎使用,调整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认识,尽量对症治疗,以敏感性测试的结果决定抗生素的选择;抗菌药物不是万能的,不应该有万能的特色药物,尽量使用动物专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守休药期,为抗生素药物留出足够的休药期,以便药物从肉、蛋中消除,保障食品安全。

赵德峰总裁讲解无抗养殖
2000年以后,无抗养殖逐渐兴起,山东寿光鸡宝宝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赵德峰总裁认为,无抗养殖是相对的,在一些疫情压力比较轻、养殖水平较高的地方,无抗养殖是可以尝试的。“无抗养殖不是光喊口号,也不是一场似是而非的技术和产业革命,马虎不得、急躁不得、要循序渐进、要找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他介绍了他的经验:在药物选购上、规范使用上、休药期上都要执行严格的标准;如果非要全程无抗,建议从养殖外围区域开始,从夏季开始,等取得成功的经验后再推广;希望中药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动保企业在产品研发上舍得投入,强强联手,形成动保组合拳套路。“只有健康养殖,才有安全食品”。论坛互动

与会专家和领导就大家关心无抗养殖,食品安全,和当前流行病的防治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升集团研发中心经理程雪娇女士介绍中升集团研发情况以及20%弱酸性长效恩诺沙星注射液--挑战诺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