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10月9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10月9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豆粕价格暴涨 生猪养殖成本增加 养殖盈利跌幅明显(2018年10月9日)
据数据统计,2018年10月9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4.09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1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10月2日)上涨0.02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13省份猪价上涨,8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浙江,较昨日上涨0.02元/公斤于19.98元/公斤;全国最低价为辽宁,较昨日下跌0.26元/公斤于10.42元/公斤。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四川、贵州与昨日持平。
主要上涨地区(单位:元/公斤) | 主要下跌地区(单位:元/公斤) | ||
安徽 | ↑0.12 | 辽宁 | ↓0.26 |
吉林 | ↑0.11 | 福建 | ↓0.10 |
广东 | ↑0.08 | 陕西 | ↓0.03 |
甘肃 | ↑0.07 | 湖北 | ↓0.02 |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7.5-7.8元/斤,河南5.9-6.2元/斤,江西6.7-7.0元/斤,广东7.5-7.8元/斤,湖南7.0-7.3元/斤,山东6.7-7.0元/斤,湖北6.9-7.2元/斤,河北6.3-6.6元/斤,北京7.2-7.5元/斤,辽宁5.0-5.3元/斤。
今日猪价稳中略偏强,节后市场需求进入阶段性疲软期,养猪户出栏及企业屠宰量都将逐渐恢复正常,10月份猪价总体走跌是大概率事件。昨日辽宁营口再次排查出生猪非洲猪瘟疫情,屠宰企业销售不佳,开工率下滑,猪价跌幅明显。另外,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大豆进口成本上涨,对豆粕市场影响显现,国内豆粕库存连续下降,国庆假日期间豆粕价格暴涨,养殖户养殖成本上涨,生猪养殖盈利下降,据本网统计全国平均粗算每头商品猪盈利139元,跌幅明显。
非洲猪瘟疫情肆虐,山西躺着也中枪,是又一根稻草?
危机,有危就有机。这一波行业的“危”来自于非洲猪瘟的折腾,最受影响的注定是小散,而上一波对小散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环保高压。2018,对于小散来说,真实命运多舛的一年,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当然,这次“危”同样也带来了“机”,但这个“机”不属于养猪业,而属于冷链物流。这个领域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井喷。

一、 山西,躺着也中枪
自从非洲猪瘟开始散播以来,山西可谓是严防死守,甚至可以说是风声鹤唳。毕竟没了煤矿经济的过气土豪省,农业还占着大头,一旦非洲猪瘟降临,生猪无法调运,那损失可不是一点点。所以,严防死守是必需的,但即使是这样,还是躺着也中了枪。
山西平遥、晋中两地先后发现感染了非洲猪瘟的猪肉,而且,肉已经卖出去了。这些猪肉来自疫区辽宁。虽然现在还未公布非洲猪瘟肉是怎么运过来的,但有了警察的介入,显然,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我算了一下,假设感染了非洲猪瘟的猪肉来自沈阳,运到山西平遥,要1300多公里。那么远的距离,能够长驱直入山西,胆子也够大的。想起来真实贼胆包天,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敢不顾禁令,做出那么令人不齿的事情。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这么做不知道要害了多少猪场,砸掉多少家庭的饭碗。没有丝毫底线的这种人,行为比偷盗的危害更大,必需绳之以法。
二、冷链物流已经迫在眉睫了
生猪从猪场到屠宰厂,是监管最难的环节之一。猪经纪负责寻找猪源,猪贩子小车拉到大车那里在集中装车,有可能大车要长途调运上千公里。尤其是从散户把猪集中到大车的过程中,那移动的小车就是一个个风险点。毕竟,散小猪场很难做到大猪场那样的流程和隔离手段。
虽然这段话可能会得罪一些猪贩子,但不得不说,在非洲猪瘟兵临城下的时候,长途活体贩运的确是个很大的隐患。要知道,每年我国省际之间调运猪肉126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4%。当然,这还只是官方统计,未经官方的数量可能更大。举例:越南进来的走私猪肉数量巨大,这是行业尽知的“秘密”了。
中国猪业的疫病尤为复杂,这也是人人皆知。如能实现从活体运输转为猪肉调运,无疑会对疫病防控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好处大家都知道,但过去很难推广。毕竟,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至少,有几个障碍摆在那里:
1、国人喜欢吃热鲜肉,然后才是冷鲜和冻肉,这个消费习惯很难改;
2、冷链物流配套能力不足,无法支撑全部冷鲜运输;
3、冷鲜肉保鲜时间短,长途运输还需要技术支撑;
4、利益。有些利益群体还是需要照顾的。
大家想一想,全部实现冷链运输,这是一件大事,困难重重,却吃力不讨好,甚至会触动很多群体的利益。所以,大家都知道冷链运输好,但雷声小,雨声更小。这是过去干不成的原因之一。
三、这次,终于师出有名了
有些ZF做事有个潜规则:事情大了,就好办了。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动作大一些,自己的压力就小了。比如环保拆迁,只需一句话:这是上面压下来的,我也没办法,谁敢给你开绿灯?就这一句话足矣。现在,竟然有人胆大包天把感染了非洲猪瘟的猪肉跨省调运,这还了得?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严峻,借着这个机会,这一次,从“调猪”改为“调肉”,恐怕要不了多久了。
其实,农业农村部最想赶紧把这件事做了,真正的做了,农业农村部的压力会释放很多。原因如下:
1、现有的动物防疫网本身就漏洞百出。这次,很多检疫票都是违规发出的,涉案的多人已被刑事拘留;
2、防疫员人手少,工作热情低。大家都知道,一个乡村防疫员每年的报酬也就是几千元,大部分都在卖饲料、兽药,防疫员的报酬无法养家糊口,只是“副业”而已;
3、如果实现猪肉的冷链物流,防检疫只需要把重点放在屠宰厂,工作量大大减少,责任也大大降低,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几天,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辽宁营口已经发声:加速猪肉供应链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副部长代表的是政府,看来,这事儿,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了。我说山西这件事可能是“一根稻草”,就是这个意思。这根稻草,带来师出有名。
四、“调肉”对行业可能存在的影响
过去,猪价有个博弈的环境和过程。对养猪人来说,诉求很简单,猪价越高越好。而对于屠宰厂来说,是利润越高越好。想做到利润越高越好,就要做到低价进,高价出。所以,屠宰企业并不希望猪价一直高,而是想要高的时候才高。简单的说,就是手里存货多的时候要高,该补仓的时候猪价要低。
双方的诉求不一致,就会产生博弈。事实上,这几年,养猪人也摸清了一些博弈的门道:猪源越紧张,越是捂着不卖,进一步推高猪价。屠宰厂有时候也没办法。所以,过去的环境,提供了博弈的机会。
在过去,如果屠宰厂压价的话,猪贩子就会把低价区的猪调往高价区,事实上就减少了在当地的供应量,这样,当地的猪价也会被拉升到合理水平。
如果以后真的改成“调肉”了,那就得先把猪在当地杀了,然后再往外卖。但这时候,肉是不是往外调,卖什么价格?那和养猪人关系就不大了,要看屠宰企业之间的默契了。
事实上,很多屠宰企业的规模很大,多的甚至拥有几十、上百家。而且,有的屠宰企业老板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直在用影响力呼吁禁止小屠宰和小刀手。集中度过高,很容易形成垄断。如果真的改为“调肉”,供(猪场)需(屠宰厂)双方的博弈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明显有利于屠宰企业。这,未必是个好事。
一般来说,大猪场的猪价是直接和屠宰企业对接的,一般回避散小的要高。比如温氏,他们的报价,很多时候就是行业的风向标。所以,相对来说,“调肉”政策对他们的影响要小一些。而散小猪场由于没有组织,一盘散沙,自然就没多少话语权了。
五、“散小”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还有一件事想说一下:由于按照目前国家的防疫规定:一旦发现非洲猪瘟,疫点半径三公里之内的猪要全部扑杀,这是死规定。我们假设,一个万头猪场附近,如果有一个养20头猪的散养户发生了猪瘟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地方畜牧兽医部门和地方ZF采取的措施是劝散小猪场关闭猪场去大猪场打工。如果是硬扛着,找个机会也会关了你。
现在看来,无论是环保,还是非洲猪瘟,乃至不久将来要实施的“调肉”政策,对散小猪场越来越不利了。同样,那些做散小猪场生意的饲料厂、兽药厂也会进一步受到影响。洗牌,不仅仅是市场行为,有时候,政策也是。
南猪北养是自掘坟墓?猪价的阳关大道在何方?
今日(2018-10-09)全国外三元均价为14.14元/公斤,较昨日下降0.06元/公斤,内三元和土杂猪微幅调整!猪价虽涨跌互现但上涨范围逐渐扩大,多个地区开启连涨模式,尤其是华东地区、华南地区,所以猪市算不得惨淡。
到了第四季度(10月-12月),“奔八”这个词又开始出现,有的地区猪价突破16.00元/公斤是轻而易举甚至可以远远超过的,而有的地区则是遥遥无期。猪价季节性回升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猪价小幅度上扬,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从供应端还是需求端猪价没有大跌大涨的基础,没有过度分析的必要。在疾病方面,2018年也并不是只有非洲猪瘟的影响,细菌性疾病也暴发了不少,未来养猪挺折腾!
业内人士都知道“南猪北养”,这真的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吗?入驻东北三省和内蒙地区的大型养殖集团很多,包括温氏、牧原、大北农、正邦等,盲目扩张一定程度了人为打破了猪市的供需平衡。有养殖户后台留言:“东北地区和内蒙是规模养殖的坟墓,生猪供应不断增加,而消费端没有明显支撑。” 你们认为猪价区域分化阳关大道在哪,独木桥又在哪?
猪价底部 行业筑底静待成长
站在第四季度的门槛上,回首2018年的过往,发现除了上期我们分享的油价大幅上涨之外,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猪肉价格也出现了较快的上涨,从年初开始猪肉价格就一路飙涨,在加上8月初出现了非洲猪瘟,这使得猪肉价格又新添了上涨动力,那后期猪肉价格会如何,在资本市场是否与参与的价值?我们整理了市场的众多研报观点以供投资者参考。
中期猪肉客观消费需求平稳,价格主要受供给影响
我国猪肉市场以自产自销为主,生猪价格波动完整周期介于 3.5-5 年之间。
猪肉一直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品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比例一直高于 60%。我国猪肉市场以自产自销为主,2017 年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低于 3%,出口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低于 1%。
需求端:国内猪肉消费量自 2014 年达达到 5719 万吨的高点后,2015、2016、2017 年分别同比下降 2.67%、1.24%、0.31%。
供给端:国内猪肉产量自 2014 年达到 5671 万吨的高点后,2015、2016 年分别同比下降 3.26%、3.42%,2017 年同比增长 0.77%。
生猪价格波动完整周期介于 3.5-5 年之间。
过去 10 年中,生猪均价分别于 2008 年 4 月、2011 年 9 月、2016年 6 月达到历史高点,猪价波动完整周期介于 3.5-5 年之间。从过去 10 年间两轮完整的猪价周期来看,从价格高点到价格低点经历的时间约为 1-2.5 年,本轮周期中,2018 年 5 月份达到的价格低点距前期高点为 2 年,我们判断,2018 年 5 月猪价已进入本轮周期的底部区间。

疫情或加速猪价触底反弹
全国性大规模疫情发生往往助涨猪价或加速触底
从历史生猪疫情和猪价走势来看,全国性大规模疫情往往可以加速猪价快速上涨或者催化猪价触底反弹。例如:2006 年,蓝耳病第二次在国内发生,此次为高致病性蓝耳病。从 2006 年 5 月底以来,全国 19 个省份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2007 年 1~5 月份,全国有 22 个省份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2006-2007 年猪价处于上升通道,疫情发生导致猪价持续涨至 2008 年。2009 年冬季开始有人反映当地猪场发生口蹄疫,2010 年春季之后,国内猪感染口蹄疫的消息增多。2010年 3 月,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广州市白云区发生一起口蹄疫疫情,病发猪 1474 头以及同群猪 8382 头全部扑杀,随后多地发生口蹄疫疫情。2009-2010 年猪价处于底部徘徊,此次疫情发生之后猪价加速触底,随后进入上升通道。

非洲猪瘟发生,短期价格分化,中长期期待价格拐点
2018 年 8 月 3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疫情信息,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 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921 年肯尼亚首次报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该病于上世纪 60 年代传入欧洲,70 年代传入南美洲,2007 年传入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2017 年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数起非洲猪瘟疫情。该病现主要在非洲、中东欧和高加索地区流行。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猪被带毒的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也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的可能性。
非洲猪瘟对生猪生产危害较大,发病率通常在 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 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 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 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 10%-30%之间。
自 8 月 3 日以来,截至 9 月 24 日,我国已陆续发现 17 起非洲猪瘟疫情,区域含盖辽宁、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河南、吉林和内蒙古。

8 月 3 日至今,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国内生猪发病数量累计已达 1881 头,死亡数量已达 889 头,死亡数量从历史数据来看处于较高位置。
目前来看,对于非洲猪瘟的发生,防控处理措施主要是:(1)不要使用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2)不要散放饲养,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3)不要从疫区调运生猪;(4)不要对出现的可疑病例隐瞒不报。
我们认为,非洲猪瘟的发生,短期可能会由于提前出栏,从而增加市场供给,短期引起市场价格下降,中期会由于散养户供给减少以及泔水猪数量减少而价格进入上升周期,同时考虑到市场禁运政策,产区与销区价格短期会出现分化。
生猪养殖业四大龙头“温牧正雏”比较:温氏航母地位不可撼动,行业筑底静待成长
(1)市占率温氏第一,龙头市占率提升空间仍大:2017 年温氏、牧原、正邦、雏鹰的生猪出栏量分别为 1904.17、723.74、342.25、212.99万头,温氏稳居第一,牧原、正邦生猪销售增速强劲,目前“温牧正雏”市占率合计仅为 5.61%。

(2)营收方面:温氏生猪营收规模最大,2017 年为 350.49亿元;牧原的生猪销售占比最高,2017 年为 99.18%;正邦生猪销售增速持续提升。

(3)生猪市场低迷大幅影响公司盈利:2017 年温氏头均毛利 456.49 元仍位居第一;正邦、雏鹰受猪价下跌影响,2018H1 头均毛利由正转负。2017 年以来,仅有牧原股份在 2017 年实现归母净利正增长(+1.88%),2018 年上半年仅有温氏股份实现盈利。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