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上涨的玉米价格近期出现了拐头向下的趋势,原本期待1.40元/斤的朋友现在都在担心跌破1.20元/斤了。玉米价格下跌的核心要素就是:11月份的集中收割期以及2020年的第一场大雪要来了。集中上量自然出现短时间内的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很好理解;气温降低、大雪来临会让地爬粮难运输、坏质量,自然会有人惜售心理减弱转为积极卖粮。但是真的能达到崩盘,使得玉米价格急转直下,出现大跌吗?笔者个人认为不会,但也要看农户们的表现了,毕竟现阶段的降价基本都是试探性的压价,农户不慌,守住自己的心理价位,不集中卖粮,价格缓跌是必然,但暴跌不可能。因为现在市场上的传言太多,笔者就以下三点做简要解析,让大家对未来的玉米价格走势有更清晰的判断。
第一:东北地区快速降温,大雪坏了行情
东北地区一直在冷空气控制范围内,天气预报也在持续播报东北地区将会出现一波强降雪天气,这就让热情满满的玉米行情“冷冻”了一下。毕竟大家都知道,东北地区今年的玉米收割进度偏慢,特别是黑龙江地区更是刚刚开始,即便是提前开始收割的地区也是以人工为主,大部分都还放在田间地头,也就是所谓的“地爬粮”。地爬粮如果遇到初冬的雪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初冬的雪留不住,很可能没几天就都融化了,那地爬粮可就是要面临水分增大、出现霉变等严重影响价格的问题了,所以东北的大雪预期破坏了玉米价格上涨的大好势头。所以想要自己的玉米不被天气“打折”,就赶快做好防雪准备,这样才能留住好粮,不怕压价试探。
第二:满满的期待要破灭,玉米价格崩盘
说完了农户,再说一下囤粮的贸易商。其实近段时间以来,挺价的都是贸易商,一方面是现在出库的玉米基本都是高价拍的,价格低了不赚钱。另外一方面是看到深加工企业都在抢粮自然就要“囤货居奇”提高价格了。但是进入11月份,贸易商明显感觉到玉米价格上涨的压力了。上有国家层面的多次提及玉米价格要平稳运行,市场有资金炒作行为,下有东北新季玉米的上市高峰期到来,短期市场已经不缺粮了。上下连手整体使得贸易商的挺价心理已经出现松动,原本期待的1.40元/斤恐怕没人想了,现在趁着价格还不错,出货回笼资金再采购低价玉米成了主流思想,玉米价格自然也就跌下来了。不过贸易商的成本核算能力要比农户强多了,并且有存储能力,所以很少会出现暴跌清库的行为,玉米价格自然也就不会崩盘。
第三:坚信纸面上的好坏,把数据当证据
最后笔者需要提醒大家一下,国内粮食方面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真的不能作为证据。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已经持续了多长时间了?数据还没出来呢,而且预计数据出来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因为什么?因为人太多,工作量太大。同理,玉米总产和总消耗的数据也很难快速统计出来,大部分都是估值,而在动则几亿吨的单位下,误差自然会很大,所以不管是价的,手里有好粮才是王道。
官方提供的数据缺口小,还是坊间整理的数据缺口大,其实都只是数据,当不得证据。不要受大数据的误导,做好自己周边的调查,相信自己看到的才能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玉米市场没有那么好,当然也没有那么坏,不要盲目坚信纸面上的数据好坏,但无论到什么时候玉米都是按指定
综上所述,笔者想要提醒大家的是:玉米行情短期下跌是正常的市场规律,不必恐慌,顺势而为。下跌幅度要看各项利空是否会在11月份连番炒作,毕竟疫情导致的欧洲封国、美国大选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外围市场暗潮涌动,其实对行情并不利好,因为大家都知道平稳的国内、国际环境才是实体产业发展的基石,如果实体产业受到影响,玉米必然受到牵连,所以谨慎购销、不要盲目看涨或者看跌,多多了解市场动态、多多关注笔者分析,不慌不忙,做好应对即可。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