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涨价看山东,跌价看东北了?

2020-11-04来源:精准三农加油站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玉米价格出现了一波集体下调,至少有20多家企业下调了采购价格,山东地区更是单日厂门到车量突破1000辆,达到1221辆,山东地区到货量充足,价格下跌必然开启,这也进一步验证了笔者上周判定的玉米行情将出现拐点的分析。本周玉米期货主力合约连续两日下跌后,玉米市场获利多单离场增加,预计短期资金离场还将对价格形成调整压力,也就是说玉米价格起码还要再跌几天。

  很多人都想知道玉米既然已经确认要跌,跌多少后会企稳?什么时候会反弹?笔者认为现货每天下跌10-20元/吨的现象可能要持续到11月中下旬,但这其实不是重点,咱们应该跳出来,细品一下今年的玉米市场出现了一个大变革,明白了这个变革逻辑,玉米价格涨跌多少你都不会慌。请注意,以下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任何操作指导,供大家交流探讨。

  第一:山东地区加工企业今年很被动

  山东省真的是一个神奇的省份,总能快速地在农产品的某个领域取得影响全国的能力,蔬菜是、水果是,近年来玉米也是了。随着近年来山东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及饲料厂不断增多,山东地区玉米贸易呈现供需两旺,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玉米流通渠道,不少企业在经营中可以通过价格的调节实现随用随购,企业库存也是越建越少,并形成了常态化的“车少就涨,车多就跌”的玉米购销行情。

  但是今年就出现问题了,由于国储玉米库存见底、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减少,再加上疫情影响,玉米市场出现少见的单边行情引发严重的惜售现象,使得山东地区加工企业今年很被动,再联想到明年玉米供应量更少,就让不少深加工企业开始担忧供应的稳定性。

  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扩建仓容,逐步提高自有库存水平,因此,从后期的玉米价格走势来看,随着这部分仓容的建立,玉米需求还会有一个阶段性的增加趋势。所以笔者判断本轮玉米下跌周期不会太长,更不可能出现市场恐慌的未来3个月都是弱势运行的局面。到底能跌多少?什么时候反弹?笔者会在结尾总结中给予回应。

  第二:东北玉米已经逐步掌握话语权

  近年来随着玉米深加工的发展,山东地区的玉米外调数量越来越少,从东北调的玉米是越来越多,所以,山东就成了玉米供需转换的关键点,也正因为如此,玉米市场也有了“涨看山东”这样的规律。因为,一旦山东价格上涨,说明华北粮紧张,就需要从东北调粮,从而引发较大面积的上涨行情。但是今年这样的“买方市场”很难维持,因为没有国储粮保底,玉米市场就变成谁有粮谁说了算,“卖方市场”逐渐形成,谁掌握了东北玉米谁就掌握的话语权,这也是今年为什么东北本地企业及贸易商如此强势,直接大资金吃下本地玉米,甚至连临储的粮都不放过。

  请注意从近期的国内情况来看,东北控场玉米行情走势的局面很难打破,所以年底前的备货抢粮概率极大,具有东北本土优势的企业和贸易商需要多多留意山东地区玉米市场变化,而且现在的跌幅越大,未来的反弹就越有力度。但是唯有一个不确定因素,那就是进口,这把“剑”绝对是双刃的,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玉米定价话语权的“搅局者”。

  第三: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到港需重视

  下面的数据是笔者在某南方数据网上获得,总体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结转库存和可用天数的统计,明显反映出广东地区进口玉米及相应替代品有明显增量。再加上不断有消息称进口玉米数量一再提高,从700万吨到1700万吨,从1700万吨到2500万吨,甚至还有说3000万吨以上的,所以进口玉米看似“远水”但也有可能冲了“龙王庙”,需要重视起来。笔者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动向,等有时间会着重分析一下进口玉米到底会如何影响我国,敬请期待。下面是详细数据可供参考。

  广东港口内贸玉米到货18.1万吨,走货13.4万吨,结转库存38.8万吨,较上周增加4.7万吨;本周进口玉米到货13.2万吨,走货6.2万吨,结转库存44.3万吨,较前一周增加7万吨。本周广东港口内外贸玉米库存共83.1万吨,较前一周增加11.7万吨。

  截止上周五,广东港口进口高粱、大麦库存共计74.4万吨,其中进口高粱19.6万吨,较上周减少7.8万吨,进口大麦54.8万吨,较上周减少10万吨。本周两者日均出货分别为1.6万吨(周比增加0.5万吨)、1.4万吨(周比增加0.2万吨);预计下周进口高粱无到货、进口大麦到18.2万吨,下周两者结转库存分别为16万吨、64万吨左右。现货价格方面:部分贸易商进口高粱报价2600元/吨左右,远期报价2580元/吨,乌麦报价2200元/吨,法麦报价2220元/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由于东北地区已经获得玉米定价的主导权,全国的玉米行情跟随东北行情波动实属正常,至于玉米价格下跌幅度有多大,需要在博弈中判断,毕竟东北贸易商一定是希望跌得多一些,这样收粮成本会降低很多,未来赚钱的机会更大。但是山东、华北地区的加工企业不会眼看着被“卡脖子”,所以必然会在玉米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北上抢粮,笔者个人判断会在本轮山东企业厂门到车量重新回落到单日300辆以下后提价抢粮,因为近期还有国储粮出库,所以时间会延后一些,预计会在11月下旬。

  至于跌幅,笔者认为所谓的市场缺粮,农户可以囤粮惜售,这话过于理想了。毕竟缺粮仅仅只是反映了我国玉米市场的结构性短缺,只是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短缺,并不会出现全面性的短缺情况,而我国玉米市场短缺节点就是在临储玉米拍卖期间,直到市场新粮大量上市,这种结构性短缺现象就不复存在。而11月份就是玉米供应量逐渐放大的开端,价格下跌是必然,而一旦贸易商开始囤粮,价格自然也就跌幅有限了,毕竟成本线基本锁定,从近期笔者与大部分东北贸易商交流获悉,很多贸易商表示“能30个水分的潮粮降到1600元/吨左右就非常理想了”,所以现阶段的玉米价格极限跌幅也就是300元/吨左右,笔者个人认为跌幅到200元/吨就可以基本稳住了。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