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肉鸭产业调研报告

2022-02-16来源:《中国禽业导刊》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逯岩研究员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党委副书记
 
  山东省畜牧协会秘书长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畜牧分团团长
 
  山东肉鸭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山东省肉鸭产业养殖数量及总产值名列全国首位,并且凭借着已经拥有的优势不断扩大,肉鸭产业正向着标准化、规模化、高效、高质量方向发展。
 
  肉鸭产业在山东、全国发展得很快。依据中国畜牧业协会与世界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世界肉鸭出栏量约66.2亿只,其中,中国肉鸭出栏量46.8亿只,约占世界总量的68%;山东肉鸭出栏量23亿只,占全国近一半。从全世界来说,80%的肉鸭消费在中国。
 
  虽然山东省肉鸭产业规模大,但是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水平较低,仅有20%,仍有80%是农户放养模式,存在养殖设备设施落后、养殖环境不佳、生产效率差距大,质量安全还不稳定、鸭粪处理未能突破等短板,产业溢价能力低,产品竞争力不强,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压力大。
 
  产业存在的问题
 
  1、种鸭养殖生产存在的问题
 
  (1)种鸭场的规范与管理问题:目前种鸭场合法合规生产存在差异较大,存在一场一证,多场一证、无证养殖,代养和收种蛋孵化等问题,按照种畜禽管理规定,很多种鸭场属于违法违规生产。
 
  (2)种鸭场的管理差异较大:种鸭场的设施设备、卫生消毒、疾病防疫、生物安全等多方面差异非常大,饲养管理,免疫、净化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一些疫病传播,导致生产水平与鸭苗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种鸭的生产效率和鸭苗质量。目前种鸭养殖大多采用生物发酵床养殖。
 
  为规范对肉鸭产业的科学管理,山东省畜牧协会成立了肉鸭种鸭联盟,倡导行业自律,严格规范验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种鸭苗质量,这是促进肉鸭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2、商品鸭养殖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品鸭养殖模式还是以散养、大棚养殖为主,养殖环境较差,导致疫病高发、成活率低(80%~90%)、生产率下降,平均药费1~1.5元/只,造成成本增加,潜在着食品安全隐患。
 
  3、营养与饲料的
 
  (1)合理设定营养需求:产业过于追求高料肉比,养殖场户追求投入少、长得快,屠宰场按照重量收购毛鸭,这样导致养出来的肉鸭太肥,品质差;应该根据肉鸭生长特性与终端产品需求,科学合理的把控营养指标,提高鸭肉品质。
 
  (2)饲料原料的开发与严控:饲料原料价格普涨,市场竞争加剧,饲料企业为控制成本寻找可替代原料,目前饲料原料多种多样,在开发新原料的同时,需严格控制违禁、劣质的原料添加,否则会导致鸭肉品质下降。
 
  同时,鸭油反复利用问题普遍存在。
 
  4、粪污、废弃物处理的问题
 
  正常鸭粪的含水量大于鸡粪的含水量,但不至于太稀,而造成鸭粪水多难处理的主要原因是饮水器不合理和饲料中油脂太高等问题:
 
  没有鸭专用饮水器,造成大量的水浪费;饮水器质量差,漏水;水线晃动造成漏水;饲料油脂过多造成消化吸收不彻底,粪便油脂含量高,难处理。
 
  产业高产高效生产途径
 
  肉鸭产业要转型升级,在现代企业管理、产业经营模式、生产模式、设施装备水平以及产品研发等方面全面提升。标准化的规模养殖是肉鸭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肉鸭业的发展应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肉鸭产业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自动饮水设备:优化肉鸭饮水设备。由于鸭喙较长并喜欢戏水,常造成笼具潮湿、粪便含水分高难以处理,养殖中后期鸭舍内湿度大、影响鸭体重、羽毛生长。
 
  肉鸭立体笼养:加强笼具的结构性研究,解决饲料散落,抓鸭方法等;合理设定养殖密度、通风、光照等技术。
 
  山东省已有一批龙头企业在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养殖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提高生产性能:出栏体重日龄提早2~3天、饲料报酬提高0.2;提高成活率:95%以上;减少用药量:0.5~0.6元/只;提高生产效率:单位面积养殖数量提高2~3倍;降低劳动强度:30 000~35 000只/人;实现了“人管设备、设备养鸭、鸭养人”;行业竞争:效率效益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倡导与建议
 
  山东省肉鸭产业生产水平、饲料质量、鸭肉品质与食品安全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完善。目前产业已经形成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这是肉鸭生产的趋势,为了做好肉鸭产业健康发展引导工作,山东省畜牧协会建议倡导:
 
  1、出台促进山东省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2、进一步加强种鸭场生产管理;3、加强肉鸭营养研究、饲料原料的开发与合理利用;4、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5、集成和研发肉鸭粪污废弃物处理技术。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