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正在经历一次天气变化。今日上午黑龙江西部,南部正在下大雪,似乎一下再次回到了冬天,大庆市在做全民核酸检测,风雪中到处可见排队等待的人群。
辽宁,内蒙古多地在降雨,其中通辽,库伦旗,开鲁有中到大雨。
倍受全国人民瞩目的吉林省也是雨雪交加,其中长春,榆树,伊通,松原有中雪以上的降雪量级。
河北,山东等地也出现阴雨,大风天气。
以往这样的天气,公认会影响玉米价格,因为上量减少了。但是现在的交通和天气已经关系不大了,即便不出现自然天气干扰,很多地区也没有上量。
昨天山东到货量上升700多车之后,个别企业只是试探性的下调了收购价格,下午到货量再次减少,至今天早晨,只剩余400车左右。加工企业报价涨跌互现。
东北产区报价继续坚挺,象屿集团在黑龙江各地收购做出调整,开始收购干粮,停收潮粮,一些企业也爆出干粮价格,停止潮粮的收购,地方烘干塔基本全部停止烘干活动。
基层潮粮数量太少,这个时间没有卖粮的农户基本有条件可以存储到自然干再销售,或者就近卖给养殖户了。粮点和烘干塔开始出粮,贸易商开始入库干粮。市场购销清淡,处于半放假状态。
3月2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乌谈判今天或明天会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俄方希望谈判能够取得成功。
种种迹象表明,俄乌当前的局势不会拖泥带水,双方都有“停火”的意愿。虽然乌克兰后边还有“拱火”的国家,上蹿下跳想把事态搞大,但是乌克兰似乎已经从“梦中”醒来,彻底明白了自己被作为“傀儡”的愚蠢行为,危险时刻还是要自己挡在枪炮的前面。
自2月末这波国际粮价的上涨,直接的导火索就是俄乌战争。国内小麦一周多时间就大涨300多元/吨,个别地区涨了近500元,虽然后期回落,但是目前均价基本处在1.60元/以上,超出市场主体年前预测的最高价位1.50元至1.55元。
玉米价格虽然没有小麦涨势凶猛,但是也“欲借东风上云端”。尤其销售心态上更加惜售。从山东加工企业的到货量就反映出很多基层售粮情绪。只要一出现落价,到货立即减少。
和基层贸易商沟通,基本看涨“物流”放开以后的行情,尤其东北地区,几乎一致看涨。
近期有报道意大利大约10万家农业企业可能因为生产费用激增而停止经营。全国近11%的农业企业处于关闭的边缘,大约30%则被迫亏损经营。
受到俄乌摩擦冲击和“国际卫生事件”双重影响,不仅意大利,很多国家出现了相同的状况,化肥价格暴涨,甚至有买不到的地方,人工费用翻倍上涨,伴随用工荒。
“国际卫生事件”持续三年,各国经济严重受挫,整体消费水平降低,源头资源在涨价,而生产成品却难以同步上涨,亏损倒闭的不仅仅是涉农企业,很多消费性娱乐企业也面临生存危机。
目前国内玉米的供需较年前的平衡表做了修订,供应更加紧张。而生猪去产能一般认为没有之前估算的那么大,实际自去年4季度就已经缓慢在减少,到今年6月份猪价基本会稳定住,新一轮猪周期再次开始。
不过最值得注意的宏观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就是俄乌战争引发的全球资本市场的异动,尤其能源供给方面,加剧了市场产生经济滞涨的风险。一旦俄乌局势缓和,炒作题材发酵完毕,有些能源类商品会出现快速回落,资本撤离。
以目前我们内贸玉米的价格,在俄乌摩擦中的涨幅低于国际水平,政策一直在“防炒作”,平抑价格。即使俄乌达成和解后,对国际粮食的供给也还是不及历史年份,乌克兰农业部长辞职,意味深长,乌克兰今年当季的种植面积可能比国际公认的还要少。
玉米前期没有出现“暴涨”,后期就很难“暴跌”。看稳涨是市场主流观点,看看一直按捺的大豆价格,小麦价格,玉米是不是也有积蓄力量爆发的潜能那!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