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襄阳凤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襄城区尹集乡千弓村投资1.5亿元打造了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标准、智能化新生态农业观光工厂。
下辖3个分场,占地170亩,拥有“凤起舍”“凤影舍”“凤吟舍”等15座鸡舍大棚和1座污粪处理棚,以及智能化、自动化的物联网养殖大型生产线21条。日产出库量可达到150万枚,可保证襄阳市区全体市民“一人一日一蛋”的需求。
按照规划,该项目预计到2023年底,完成150万羽蛋鸡智能化养殖设备和配套设施。
就在日前,走进位于襄城区尹集乡的凤雏农业公司,已经投产的6栋鸡舍整齐的映入视野:方正的钢构棚建筑,纯白色的外立面,看上去像是工业厂房。
走进鸡舍,进门处,自动环控系统上显示着十多项信息:舍外温度36℃、舍内温度28.5℃、湿度77%......一旁有喂料、清粪、通风等几十个按键。
“鸡舍内24小时控温控湿,相当于有了自动化‘保姆’。”凤雏农业公司负责人王志强介绍,养鸡最适宜的温度在28℃左右,湿度保持80%左右,适宜的环境可以让鸡保持“心情愉悦”,死亡率低且产蛋量高。自动环控系统只需设置目标参数,便可自动调节,不需要人工干预。
鸡笼排列9层,每个鸡笼内有6至8只鸡,笼与笼分开,过道设有一排灯球,模拟自然状态下日出日落的光照状态。每三层一排楼梯,供工作人员上下。与想象中的“鸡飞狗跳”不同,这里的一切井然有序。小鸡在各自的“宿舍”里生活,操作员每天喂料4次,清粪1次,每周消杀两次。
只见操作员按下清粪按键,鸡笼下的传送带便开始移动,经过纵向、横向通道,传至在外等候的清粪车,送往第三方公司转化为有机肥。
操作员介绍,鸡舍内喂料、喂水、清粪都有专用通道,互不交叉,且都是自动化操作。自动喷雾系统进行消杀,可无死角杀菌。通过精准管理,为蛋鸡提供更优的生活环境。
“立体化养殖的关键是自动化和智能化,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王志强介绍道:
——节约了土地。传统养殖一亩地最多可养殖3万只鸡,现在一亩地可养殖10多万只鸡,实现了土地利用最大化。
——降低了成本。其中人工、水电等生产费用降低50%,传统养殖60万只鸡需要150余人,现在只需要10余人,每个月节省人工成本近8万元。
——提升了效率。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科学管理,产蛋量增加5%。和传统养殖相比,每只鸡可增收20元,60万只可增收1200万元。
在蛋库,一枚枚鸡蛋在中央蛋线经过清洗、称重、贴标后装箱,送往全国各地。王志强介绍,目前,60万羽鸡每天产蛋量近50万枚,预计全年产值将达到8000万元。
当前,襄阳凤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在筹建1.2万立方米的冷库,可储存2万箱鸡蛋,降低滞销风险。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