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水生:家禽养殖业俨然成为我国优质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来源

2024-06-06来源:环球网、国际畜牧网综合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农业科技解决的是中国人吃饭问题,在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介绍,如今家禽养殖业俨然成为我国优质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来源。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

 
 

2024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侯水生院士长期从事水禽育种与养殖技术研究。在科研实践中,他坚定执着,勇于创新,率领团队创制了全球最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肉鸭专门化品系资源库,发现了一批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基因,开创了肉鸭分子育种新领域,培育出4个国审肉鸭新品种,在2022年出栏超过15亿只,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1%,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种对我国瘦肉型肉鸭品种市场的绝对垄断,使我国肉鸭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据悉,今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共授子80个集体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150名个人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其中,农业农村部系统1个集体、2名个人获此殊荣。

论及“食”,北京烤鸭绝对堪称烤鸭界的“顶流”,肉质肥美而细腻,特别在烤制过程中,脂肪逐渐融化,渗透到鸭肉之中,使得烤鸭更加鲜嫩多汁,让人回味无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上用来做烤鸭的品种正是来自于侯水生团队培育的“Z型北京鸭”。

育种创新,驱动水禽产业高质量飞跃

“并非所有的鸭子,都能做成地道的北京烤鸭,皮下脂肪要厚,肌间脂肪含量要高,只有这样的鸭子烤出来才会香。”侯水生介绍道,相比传统填鸭的方式,“Z型北京鸭”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即可达到北京烤鸭的要求,避免因填鸭而造成的应激反应,极大降低死亡率,优化了劳动力成本。

同时,“Z型北京鸭”生长周期40天左右,体重可达3.2~3.3千克,皮下脂肪厚度可达5~6毫米以上,肌间脂肪含量高达5.5%~5.6%。这些特点让“Z型北京鸭”成为制作北京烤鸭的理想选择,目前占据了北京市场份额的70%~80%。

除了“Z型北京鸭”外,侯水生及团队还成功培育出“中畜草原白羽肉鸭”,用于整体加工成咸水鸭、酱鸭和樟茶鸭等食品;适用于分割类食品加工的“中新白羽肉鸭”和肥肝生产的“中畜长白半番鸭”。“其中,用于整鸭食品及分割类食品加工的品种,市场曾经被英国樱桃谷鸭所占据,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培育出的两个品种已经在市场上与其形成竞争关系,无论是对国家、养殖生产企业及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侯水生说道。

不仅如此,侯水生团队成功构建了大规模的北京鸭×野鸭F2群体,组织实施了“千鸭X组”计划。充分运用前沿的基因组学技术,对该群体样本的深入研究,团队测定了F2群体1000多只个体的基因组数据和80个重要经济性状的表型值,精准定位和解析了影响北京鸭羽色、饲料转化效率、体格大小以及肉品质等关键性状的主效基因及作用机制。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为肉鸭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图片

攻破技术难关,勇攀科技高峰

在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时常要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宛如翻越一座座崇山峻岭,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艰辛。然而,侯水生团队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和决心,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勇攀科技高峰,成功攻克了重重技术难题。

据侯水生介绍,从外观上看,北京鸭与绿头野鸭完全是两类不同的品种,在体型、体重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深厚的渊源——北京鸭的祖先正是绿头野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了我们极大兴趣。在进化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迫切想要探寻这个问题。”

而侯水生的目标就是寻找导致这些变化的关键基因,然而却面临着一个很大挑战——鸭子的人工授精技术难度极大。由于北京鸭与绿头野鸭在体型上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人工授精时遇到了诸多困难。但侯水生的团队并未气馁,苦寻合适的研究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攻克这一难题。经过两年反复艰苦摸索和实践,他们最终成功掌握了这项技术,为后续的基因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禽肉正成为肉类消费的主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肉类生产和消费模式也在快速变化。侯水生介绍,当前,全球肉类消费已经转向以禽肉为主体的消费模式,禽肉已经成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肉类产品,同时,几乎所有国家的禽肉消费量都在持续增加。

2021年7月,经合组织与粮农组织联合发布的《农业发展报告2021-2030》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球人均肉类消费量为34.44公斤,禽肉、猪肉和牛羊肉消费量占比分别为43.2%、33.1%和23.7%。数据显示,北美地区肉类消费中,禽肉占比最大,超过了50%。欧洲肉类消费中,禽肉比例最高,占38.0%。而在亚太地区,禽肉占比为38.7%,低于猪肉,但高于牛羊肉。

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粮食和肉类食物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生产供给的压力逐渐增大。侯水生介绍,未来10年,预计全球禽肉消费量将达到1.52亿吨,而猪肉消费量预计为1.27亿吨。

禽肉拥有更强的未来优势

为何禽肉的消费需求更高?侯水生介绍,这和家禽生产本身的特点有关,也和禽肉自身的营养特点有关。

“禽肉是优质动物性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来源。”侯水生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与其他畜禽肉比较,鸭肉和鹅肉是最健康的肉品,在蛋白质营养品质和猪、鸡、牛、羊肉相似条件下,鸭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5%,较牛羊肉高约2倍,较猪肉高1.5倍,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起到调节血脂结构、降低血脂、增强免疫机能等作用,因此禽肉是一种更健康的食品。”

在生产中,禽肉也是更加符合生态发展理念的产品。侯水生介绍,家禽的饲料转化效率更高。肉鸡的饲料与增重比值约为1.7:1,肉鸭为1.8:1,蛋鸡平均料蛋比为2.2:1。每生产1公斤优质动物性蛋白质,家禽的饲料消耗量是猪的55%左右,是牛羊的25%至30%。“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食物供给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禽肉显然是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肉类,这也是在全球范围内,禽肉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禽肉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饲料原料短缺,饲料转化率较低的猪肉生产给粮食供给带来了沉重压力。侯水生介绍,根据公开数据,我国2023年粮食供给量85737万吨,包括进口大豆9941万吨、谷物6255万吨。其中4.77亿吨粮食用于生产畜禽饲料,占粮食总供给量55.6%。可以说,我国粮食安全的本质是饲料粮安全。

在消费和生产观念中,“猪粮安天下”依然占据主流。侯水生介绍,目前,我国禽肉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3.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3.2%,猪肉占比高达54.8%,较世界平均水平高21.7%。“特别重要的是,禽肉和禽蛋类食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再加上我国人多、地少、饲料粮短缺,优先发展节粮型的家禽产业,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我国禽肉生产和消费正在不断提升,“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以中央厨房、外卖等为特征的快餐业迅猛崛起,使鸡肉和鸭肉的消费量快速增长。这也要求家禽产业更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侯水生说。

促进家禽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更节粮、更健康、更环保的禽肉生产,如何才能快速发展?侯水生建议,通过政策、科技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消费观念转变和产业升级。

“从政府部门的角度,过去几十年,‘猪粮安天下’理念长期左右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养殖补贴、科研经费以猪为主体,忽视了我国家禽产业和许多传统特色养殖业。”侯水生说,“目前,家禽养殖业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已是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所以要尽快转变观念,建立大食物观,有助于我国多元饮食文化、多元食品消费、多元农村经济发展。此外,家禽具有节粮、节水、环保、繁殖力强、肉品营养价值高等优势,是提高全民优质动物性蛋白质营养的重要路径,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家禽肉品消费。”

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科技是重要支撑之一,侯水生还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家禽种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建议在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生物育种专项中,加大对蛋鸡、肉鸭、蛋鸭、肉鹅种业和养殖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加强高效育种技术、基因组选择与基因编辑技术、抗病与品质育种技术研究,培育和壮大科技队伍,促进我国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