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种禽端:2024的丰收与2025的暗礁

2025-02-06来源:现代畜牧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2024年:肉鸭种禽端的高光时刻
 
  2024年,肉鸭种禽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行业中大放异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整个产业链交上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这一年,外购种蛋孵化盈利达到0.53元/羽,自有孵化更是成绩斐然,斩获1.31元/羽的佳绩,双双超出行业此前预期,让从业者们实实在在地收获了丰厚的红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先看种蛋和鸭苗的价格走势。2024年白羽肉鸭种蛋全国市场均价为2.31元/枚,与上一年相比,环比涨幅1.32%,虽涨幅看似不大,但在市场的起伏波动中,能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已实属不易。价格曲线如同山峦,有高峰也有低谷。8月下旬,种蛋均价强势攀升至3.80元/枚的高位,这一价格峰值的出现,背后是市场供需关系的极度紧张以及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叠加。而在3月上旬,种蛋价格则陷入相对低谷,仅为1.50元/枚,彼时市场的低迷氛围,让从业者们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鸭苗市场同样热闹非凡,全国均价达到3.81元/羽,环比上涨幅度高达8.30%,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除了停苗期交易稍显平淡外,9月下旬鸭苗价格一飞冲天,达到全年最高点6.04元/羽,养殖户们补栏热情高涨,对鸭苗的需求如熊熊烈火般炽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月下旬,价格处于低点,仅为2.50元/羽,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交易场面略显冷清。
 
  从全年的涨跌节奏来看,上半年就像一场精彩的供需博弈。局部种鸭产能下降,犹如供应端的一次“瘦身”,使得短期内市场上可供应的种蛋鸭苗数量大幅收紧;而此时鸭苗供应增量却不明显,无法及时填补市场需求的缺口,产品端凭借稳定的消费需求,为价格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在这供需一减一稳的微妙平衡之间,价格获得了向上攀升的动力。
 
  进入下半年,主产区遭遇了极端天气的连环打击。夏季高温高湿及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如同不速之客,给种鸭养殖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种鸭产量急剧锐减。还没等养殖户们缓过神来,台风又接踵而至,苏北、皖北、山东鲁西南等地遭受洪涝灾害的侵袭,种鸭疫病大规模爆发,大量种鸭患病,不仅严重影响了当下的产蛋量,还极大地拖住了后期种鸭性能恢复的后腿。在这种情况下,优质蛋报价持续冲高,市场供应愈发紧张,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再聚焦种禽端的利润。2024年对于肉鸭孵化端而言,无疑是收获满满的一年。1-12月份期间,大部分时段都沉浸在盈利的“甜蜜区间”,全年盈利均值达到0.53元/羽,成为近五年以来的最高值,这一成绩足以让从业者们欢呼雀跃。
 
  具体到每个季度,一季度孵化端盈利均值为0.73元/羽,同比涨幅高达16.89%,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为全年开了一个漂亮的好头;二季度延续良好态势,盈利均值0.70元/羽,同比更是出现了惊人的171.77%的上涨,市场需求旺盛,孵化企业订单源源不断,利润也随之水涨船高;三季度盈利均值0.75元/羽,然而同比却出现了208.11%的下跌,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多种因素叠加使得增长势头戛然而止;四季度市场遇冷,盈利均值降至-0.06元/羽,同比下跌117.73%,从业者们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亟需调整策略来应对市场寒冬。
 
  从父母代投放排期来看,2024年种禽端的盈利佳绩,极大地提振了从业者的信心,也促使行业加速发展。2025年上半年,在特殊影响因素的驱动下,出苗量预计将有10-15%的明显增量。这一方面反映了行业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市场先机;但另一方面,产能的快速增加也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市场供需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后续蛋苗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或将愈发激烈,从业者们需提前谋划,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变局。
 
  价格走势:涨跌之间的市场密码
 
  (一)全年均价与极值
 
  2024年白羽肉鸭种蛋全国市场均价为2.31元/枚,环比涨幅1.32%,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8月下旬,种蛋均价攀升至3.80元/枚的高位,达到全年峰值,而在3月上旬,种蛋价格仅为1.50元/枚,处于全年相对低谷。
 
  鸭苗全国均价为3.81元/羽,环比上涨幅度高达8.30%,市场活跃度较高。除停苗期外,9月下旬鸭苗价格达到全年最高点6.04元/羽,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2月下旬价格处于低点,仅为2.50元/羽,市场观望氛围浓厚。
 
  (二)涨跌节奏剖析
 
  上半年,局部种鸭产能下降,使得市场上种蛋和鸭苗的供应量短期内减少,而鸭苗供应增量尚不明显,产品端需求稳定,在供需一减一稳之间,价格获得了向上的动力。
 
  进入下半年,主产区夏季遭遇高温高湿及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种鸭产量锐减。随后台风来袭,苏北、皖北、山东鲁西南等地遭受洪涝灾害,种鸭疫病多发,不仅影响了当下的产蛋量,还严重影响了后期种鸭性能的恢复,导致优质蛋报价持续冲高,市场供应愈发紧张,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
 
  利润与出苗量:丰收背后的细节
 
  (一)孵化端盈利详情
 
  2024年,对于肉鸭孵化端而言,无疑是收获满满的一年。1-12月份期间,大部分时段都沉浸在盈利的“甜蜜区间”,全年盈利均值达到了0.53元/羽,这一成绩堪称亮眼,一举成为近五年以来的最高值,为从业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具体到每个季度,一季度孵化端盈利均值为0.73元/羽,同比涨幅高达16.89%,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为全年开了一个漂亮的好头。这主要得益于春节前后市场对鸭肉及相关制品的需求大增,拉动了对鸭苗的需求,孵化企业订单量充足。二季度延续良好态势,盈利均值0.70元/羽,同比更是出现了惊人的171.77%的上涨,市场需求旺盛,孵化企业订单不断,利润水涨船高。彼时气温适宜,种鸭产蛋率高,鸭苗供应相对稳定,而下游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进一步推动了盈利增长。
 
  然而,三季度盈利均值虽有0.75元/羽,但同比却出现了208.11%的下跌,市场风云变幻,多种因素叠加使得增长势头戛然而止。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对种鸭养殖产生了不利影响,种鸭产蛋量下降,鸭苗供应减少;同时,部分地区出现了疫情,养殖户补栏意愿下降,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四季度市场遇冷,盈利均值降至-0.06元/羽,同比下跌117.73%,从业者面临较大压力,亟需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寒冬。临近年末,市场需求逐渐饱和,鸭苗价格下跌,而养殖成本却居高不下,导致孵化端利润大幅缩水。
 
  (二)父母代投放与出苗量
 
  种禽端在2024年的盈利佳绩,极大地提振了从业者的信心,也促使行业加速发展。从父母代投放排期这一关键指标来看,2025年上半年行业将迎来显著变化,在特殊影响因素的驱动下,出苗量将有10-15%的明显增量。这一方面反映了行业对未来市场的看好,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市场先机;但另一方面,产能的快速增加也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市场供需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后续蛋苗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或将愈发激烈,从业者需提前谋划,应对即将到来的变局。
 
  据Mysteel农产品长期追踪的样本企业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1-52周白羽肉鸭商品代出苗量表现较为亮眼,约日均1059.77万羽,相较于2023年,增幅达到了11.53%,展现出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不过,下半年由于种鸭产能受到诸多因素冲击而减少,出苗量并未如预期般达到15%的增幅,市场发展略有波折。年内出苗量犹如一场“起伏的乐章”,最高值出现在第32周(8月中上旬)以及47-50周(11月中旬-12月中旬),这两个时段日出苗量高达1200万羽,市场需求旺盛,养殖户补栏积极,种鸭养殖企业也开足马力生产,共同奏响了行业的“高音部”;而老鸭产能去化则呈现出阶段性特点,集中在10月中旬-11月,这期间行业对产能结构进行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其余时间均处于理性淘汰过程,使得整体产能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为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025年:风险潜伏的新征程
 
  (一)鸭毛价格波动风险
 
  2024年的鸭毛市场,就像一部充满惊险刺激情节的冒险大片,价格走势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起伏跌宕,让众多从业者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备受煎熬。前期,多种不利因素如同凶狠的“拦路虎”,交织在一起,对鸭毛价格发起了猛烈攻击,导致其遭遇了断崖式下滑,这可把从业者们吓得不轻,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寒意阵阵。
 
  好在近期,随着市场行情的止跌反弹,鸭毛价格总算是开启了小幅阶梯式回升之路,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给市场带来了些许希望。不过,这也使得2025年鸭毛价格充满了不确定性,仿佛被一层厚厚的迷雾所笼罩,让人难以捉摸。
 
  鸭毛价格的这种大幅波动,对于鸭苗价格而言,无疑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一旦鸭毛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就会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对鸭苗价格产生连锁反应,使其面临下行压力。因为在肉鸭养殖的产业链中,鸭毛和鸭苗的价格往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利润角度来看,鸭毛价格的不稳定,会让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变得更加狭窄。当鸭毛价格下跌时,养殖户和相关企业的收入就会减少,而养殖成本却不会随之降低,这就导致利润被严重压缩。原本就微薄的利润,在鸭毛价格的冲击下,变得更加岌岌可危,从业者们的盈利难度大大增加。
 
  (二)屠宰端成本控制
 
  2024年四季度,屠宰端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就像陷入了泥沼之中,难以自拔,亏损情况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市场供需关系出现了失衡,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产品价格下跌,而成本却居高不下,双重压力之下,屠宰企业的利润被无情吞噬。
 
  这种亏损局面,就像一个阴影,笼罩着2025年的春节备货。屠宰企业在经历了四季度的亏损后,变得小心翼翼,对春节备货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他们就像谨慎的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的市场时,不敢轻易出手。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屠宰企业开始采取严控成本的操作。他们会在各个环节精打细算,比如在采购环节,更加严格地筛选供应商,争取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原材料;在生产环节,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在运输环节,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成本,但也可能会对产品质量和市场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过度压缩成本,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减少采购量或降低生产效率,又可能会导致市场供应不足,影响市场的稳定。
 
  (三)产能过剩隐忧
 
  根据2024年父母代投放排期来分析,2025年上半年出苗量预计会有10-15%的明显增量。这主要是因为2024年种禽端的盈利佳绩,就像给从业者们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们对未来市场充满了信心,纷纷扩大生产规模。
 
  然而,这种产能的快速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随着出苗量的大幅增长,市场上的蛋苗供应量将大幅增加,而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却相对缓慢,这就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蛋苗价格必然会面临下行压力,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往下压。价格的下跌,会让从业者们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原本可观的利润变得越来越少。
 
  市场竞争也会变得愈发激烈,各个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会使出浑身解数。有的企业可能会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有的企业可能会加大营销力度,还有的企业可能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这种激烈的竞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可能会导致行业的混乱和无序。一些小型企业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竞争压力而倒闭,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
 
  结语:谨慎前行,迎接挑战
 
  2024年,肉鸭种禽端成绩斐然,价格走势跌宕起伏中彰显市场活力,利润与出苗量也见证了行业的蓬勃发展。然而,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风险如影随形。鸭毛价格的波动、屠宰端成本控制的难题以及产能过剩的隐忧,都给行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从业者而言,在面对2025年的种种风险时,切不可盲目乐观,也无需过度悲观。在扩产决策上务必保持谨慎态度,不能仅仅因为2024年的盈利就盲目跟风扩大生产规模,需充分考量市场的消化能力,避免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在产品品质上,要加大投入,无论是种蛋、鸭苗还是最终的鸭肉产品,都要以高品质赢得市场认可,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屠宰企业在控制成本时,要把握好度,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和市场供应为代价,而是要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整个行业还需共同努力,合理规划产能去化,淘汰落后产能,使市场供需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挑战的2025年,稳步前行,实现行业的长远发展。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