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5-03-24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3月24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偏弱


  2025年3月23日,中国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市场价格下跌,全国均价为 14.81元 / 公斤,较昨日价格下跌0.07%。供给端方面,北方地区生猪出栏量显著增加,叠加二次育肥户集中抛售,导致市场供给短期激增;而需求端方面,由于气温逐步回升,猪肉购销仍处于周期性淡季,消费市场缺乏有效的支撑。从长期来看,国内生猪市场一直呈现出供需弱平衡的格局,价格呈现小幅震荡走势。 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2025年3月23日中国外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4.48 14.45 0.21% 元/KG
吉林省 14.40 14.42 -0.14% 元/KG
黑龙江 14.79 14.82 -0.20% 元/KG
华北 北  京 14.97 14.96 0.07% 元/KG
天  津 14.94 14.90 0.27% 元/KG
河北省 14.94 14.92 0.13% 元/KG
山西省 14.71 14.68 0.20% 元/KG
内蒙古 14.70 14.70 0.00% 元/KG
华东 上海市 15.16 15.16 0.00% 元/KG
江苏省 15.26 15.28 -0.13% 元/KG
浙江省 15.29 15.25 0.26% 元/KG
安徽省 15.11 15.08 0.20% 元/KG
福建省 15.22 15.18 0.26% 元/KG
山东省 15.10 15.07 0.20% 元/KG
华中 河南省 14.55 14.52 0.21% 元/KG
湖北省 14.52 14.51 0.07% 元/KG
湖南省 14.65 14.63 0.14% 元/KG
江西省 14.73 14.70 0.20% 元/KG
华南 广东省 15.70 15.68 0.13% 元/KG
海南省 15.44 15.44 0.00% 元/KG
广  西 15.12 15.12 0.00% 元/KG
西南 重  庆 14.05 14.67 -4.23% 元/KG
四川省 15.01 15.01 0.00% 元/KG
贵州省 14.70 14.71 -0.07% 元/KG
云南省 14.86 14.87 -0.07% 元/KG
西北 陕西省 14.47 14.47 0.00% 元/KG
甘肃省 14.40 14.42 -0.14% 元/KG
宁  夏 14.44 14.44 0.00% 元/KG
新  疆 13.74 13.70 0.29% 元/KG
全  国 14.81 14.82 -0.07%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3月24日中国内三元猪价格稳中有涨


  2025年3月23日,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稳中有涨,全国均价为14.44元/公斤,较昨天价格上涨0.17%。 养殖端挺价惜售情绪浓厚,叠加二次育肥抄底,屠企收购难度增加。南方腌腊需求启动,北方天气转暖带动鲜销带动需求端回暖。预计清明备货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或推动价格继续上行,但涨幅有限。 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3月23日中国内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3月23日中国内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4.26 14.21 0.35% 元/KG
吉林省 14.04 14.02 0.14% 元/KG
黑龙江 14.56 14.55 0.07% 元/KG
华北 北  京 14.70 14.66 0.27% 元/KG
天  津 14.58 14.49 0.62% 元/KG
河北省 14.57 14.52 0.34% 元/KG
山西省 14.36 14.30 0.42% 元/KG
内蒙古 14.34 14.30 0.28% 元/KG
华东 上海市 14.68 14.64 0.27% 元/KG
江苏省 14.53 14.51 0.14% 元/KG
浙江省 15.02 14.95 0.47% 元/KG
安徽省 14.76 14.68 0.54% 元/KG
福建省 14.49 14.43 0.42% 元/KG
山东省 14.74 14.66 0.55% 元/KG
华中 河南省 14.28 14.22 0.42% 元/KG
湖北省 14.27 14.22 0.35% 元/KG
湖南省 14.29 14.24 0.35% 元/KG
江西省 14.47 14.42 0.35% 元/KG
华南 广东省 14.97 14.92 0.34% 元/KG
海南省 15.01 14.97 0.27% 元/KG
广  西 14.77 14.73 0.27% 元/KG
西南 重  庆 13.69 14.27 -4.06% 元/KG
四川省 14.64 14.62 0.14% 元/KG
贵州省 14.32 14.29 0.21% 元/KG
云南省 14.51 14.47 0.28% 元/KG
西北 陕西省 14.21 14.17 0.28% 元/KG
甘肃省 14.15 14.14 0.07% 元/KG
宁  夏 14.18 14.15 0.21% 元/KG
新  疆 13.45 13.39 0.45% 元/KG
全  国 14.44 14.42 0.17%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3月24日中国土杂猪价格稳中偏弱


  2025年3月23日,中国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市场均价稳中偏弱,全国均价为14.04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0.07%。养殖端供应压力仍存,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有所转强,生猪出栏节奏加快,而需求处于淡季阶段,市场购销清淡,供需利少,继续施压猪价。不过部分养殖户有扛价心态,二育市场也有抄底操作。市场博弈激烈,短期猪价或震荡调整为主。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3月23日中国土杂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3月23日中国土杂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3.90 13.91 -0.07% 元/KG
吉林省 13.76 13.76 0.00% 元/KG
黑龙江 14.16 14.18 -0.14% 元/KG
华北 北  京 14.41 14.39 0.14% 元/KG
天  津 14.17 14.13 0.28% 元/KG
河北省 14.18 14.16 0.14% 元/KG
山西省 14.06 14.04 0.14% 元/KG
内蒙古 13.96 13.95 0.07% 元/KG
华东 上海市 13.93 13.90 0.22% 元/KG
江苏省 13.79 13.79 0.00% 元/KG
浙江省 14.63 14.58 0.34% 元/KG
安徽省 14.31 14.26 0.35% 元/KG
福建省 14.20 14.17 0.21% 元/KG
山东省 14.27 14.23 0.28% 元/KG
华中 河南省 13.98 13.96 0.14% 元/KG
湖北省 13.75 13.75 0.00% 元/KG
湖南省 13.83 13.81 0.14% 元/KG
江西省 14.15 14.15 0.00% 元/KG
华南 广东省 14.67 14.66 0.07% 元/KG
海南省 14.67 14.66 0.07% 元/KG
广  西 14.48 14.46 0.14% 元/KG
西南 重  庆 13.29 13.91 -4.46% 元/KG
四川省 14.13 14.15 -0.14% 元/KG
贵州省 13.94 13.95 -0.07% 元/KG
云南省 14.10 14.09 0.07% 元/KG
西北 陕西省 13.79 13.80 -0.07% 元/KG
甘肃省 13.75 13.78 -0.22% 元/KG
宁  夏 13.80 13.78 0.15% 元/KG
新  疆 13.12 13.08 0.31% 元/KG
全  国 14.04 14.05 -0.07%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025年3月24日中国商品大猪市场行情综述


  2025年3月23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较昨日价格下跌,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4.70元每公斤,较昨天下跌0.02%。养殖端供应压力仍存,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有所转强,生猪出栏节奏加快,而需求处于淡季阶段,市场购销清淡,供需利少,继续施压猪价。不过部分养殖户有扛价心态,二育市场也有抄底操作。市场博弈激烈,短期猪价或震荡调整为主。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如下: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14.81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07%;2)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4.44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17%;3)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4.04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0.07%。

图表:2025年3月23日中国出栏商品大猪综合日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3月23日中国出栏大猪日度加权均价统计(外+内+土杂)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4.42 14.38 0.23% 元/KG
吉林省 14.31 14.32 -0.08% 元/KG
黑龙江 14.72 14.74 -0.14% 元/KG
华北 北京市 14.90 14.88 0.11% 元/KG
天津市 14.84 14.79 0.34% 元/KG
河北省 14.84 14.81 0.18% 元/KG
山西省 14.62 14.58 0.25% 元/KG
内蒙古 14.60 14.59 0.06% 元/KG
华东 上海市 15.02 15.01 0.06% 元/KG
江苏省 15.06 15.07 -0.07% 元/KG
浙江省 15.21 15.17 0.31% 元/KG
安徽省 15.01 14.97 0.27% 元/KG
福建省 15.04 14.99 0.29% 元/KG
山东省 15.00 14.96 0.27% 元/KG
华中 河南省 14.48 14.44 0.25% 元/KG
湖北省 14.44 14.43 0.12% 元/KG
湖南省 14.54 14.51 0.18% 元/KG
江西省 14.65 14.62 0.22% 元/KG
华南 广东省 15.52 15.49 0.17% 元/KG
海南省 15.52 15.49 0.17% 元/KG
广  西 14.99 14.98 0.07% 元/KG
西南 重  庆 13.91 14.52 -4.21% 元/KG
四川省 14.88 14.88 0.02% 元/KG
贵州省 14.57 14.57 -0.01% 元/KG
云南省 14.73 14.73 0.02% 元/KG
西北 陕西省 14.40 14.39 0.06% 元/KG
甘肃省 14.33 14.34 -0.10% 元/KG
宁  夏 14.37 14.36 0.05% 元/KG
新  疆 13.66 13.62 0.32% 元/KG
全  国 14.70 14.71 -0.02%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025年2月生猪养殖企业销售数据大揭秘:增长与下滑背后的真相


  整体数据概览
 
  近期,生猪养殖企业2025年2月销售数据相继披露。在剔除部分数据披露不完整的上市猪企(牧原股份未单独披露2月销售数据)后,以沪、深两大交易所主要上市生猪养殖企业为样本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备受关注。数据显示,2025年2月,这16家生猪养殖企业合计实现生猪销量701.42万头,环比下降12%,但同比上升31.45%。在销售收入方面,同期生猪养殖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10.5亿元,环比下降13.97%,同比上升38.89%。从上述数据可知,尽管2月生猪销售环比呈下降态势,但同比增长显著,这反映出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变化态势,市场供需关系、企业生产策略等因素均在其中发挥作用。
 
  各企业销量分析
 
  销量排名前列企业
 
  在2025年2月的生猪销量排名中,温氏股份以259.83万头的销量位居榜首。从数据变动情况来看,其销量环比减少10.39%,但同比上升35.18%。温氏股份销量同比上升,主要归因于公司投苗量的增加。投苗量的增多意味着更多生猪进入市场销售,这体现了温氏股份对市场前景的积极判断以及产能扩张的决心。新希望在2月销售生猪114.01万头,销量环比减少23.93%,同比下降12.89%。虽然新希望销量出现下滑,但凭借庞大的销售基数在行业中仍占据重要地位。销量的变化可能与市场竞争、企业自身养殖策略调整等因素相关。天邦食品2月销售商品猪50.76万头,环比增长16.09%,同比变动为-14.32%。环比增长或许是由于春节后市场需求有所恢复,企业抓住时机增加了出栏量;而同比下降可能是受到市场大环境以及企业内部产能结构调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销量增速最快企业
 
  立华股份在2月的表现尤为突出,销量达17.68万头,同比增速高达398.03%。这一显著增速背后存在多重因素。一方面,公司养猪产能利用率上升,使得更多养殖设施得到有效利用,能够产出更多生猪。另一方面,生产成绩的提升也极为关键,例如生猪存活率提高、生长周期缩短等,都为销量的大幅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1-2月,立华股份生猪累计销量达33.89万头,同比上升195.98%,销售收入6.4亿元,同比上升244.09%,持续的高增长态势表明立华股份在生猪养殖业务上的优势不断扩大,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销量下滑企业
 
  傲农生物2月销售生猪9.73万头,同比下降46.49%。傲农生物对销售策略进行了调整,秉持“稳字当头、持续降本”的原则,优化低效的生猪养殖单位、适当减少总存栏规模。这种策略调整在短期内可能导致销量下滑,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正虹科技2月肉猪销量仅为0.23万头,同比下降36.39%。公司解释销量下降主要是因为调整生产经营计划,导致出栏量减少。这种生产经营计划的调整可能是基于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判断,或者是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战略转型等因素的考量。
 
  各企业销售收入分析
 
  销售收入排名前列企业
 
  温氏股份2月销售收入达46.86亿元,在众多企业中独占鳌头。其销售生猪259.83万头,庞大的销量为高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毛猪销售均价为14.96元/公斤,在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这样的价格保证了每头猪的销售价值,使得整体销售收入得以维持高位。新希望2月销售收入为16.47亿元,销售生猪114.01万头,虽然销量同比有所下降,但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4.64元/公斤,处于市场平均水平之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销量下降带来的损失,从而保证了较高的销售收入。大北农2月销售收入为7.26亿元,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当月合计为47.58万头,其销售均价为14.08元/公斤。大北农通过整合控股及参股公司的销售资源,扩大了销售规模,实现了销售收入的稳定增长。
 
  销售收入增速最快企业
 
  立华股份2月销售收入增速达443.33%,成为行业内的“增长之星”。从数据来看,其肉猪销售均价为15.10元/公斤,同比有2.86%的微升,虽然价格提升幅度不大,但生猪销量达17.68万头,同比增长398.03%,销量的大幅增长成为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销量的增长得益于养猪产能利用率上升以及生产成绩的提升,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
 
  销售收入下滑企业
 
  新希望2月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30%。销量下降是导致收入下滑的直接原因,其2月销售生猪114.01万头,同比下降12.89%。市场竞争激烈,其他企业的产能扩张和市场份额争夺,使得新希望面临较大压力。成本上升,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增加了养殖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也对销售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正虹科技2月销售收入仅为131.8万元,同比下降79.49%。肉猪销量锐减是关键因素,2月肉猪销量仅0.23万头,同比下降36.39%。企业调整生产经营计划,出栏量减少,直接导致销售收入大幅下滑,未来正虹科技需要重新规划生产经营策略,以提升销售收入。
 
  市场价格与行业趋势探讨
 
  全国生猪成交均价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降,目前在15元/公斤上下波动,与去年同期价格相近。这一价格波动对企业销售数据产生多方面影响。对于销量增长的企业而言,价格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销量增长带来的收入提升效果。以立华股份为例,虽然其销量同比增速高达398.03%,但如果价格持续下降,即使销量大幅增长,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也可能受到限制。而对于销量下滑的企业,价格下降更是雪上加霜,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导致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双重下滑。
 
  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要求的提高,小型养殖企业和散户由于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劣势,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大型养殖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技术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在成本控制方面,随着饲料价格等养殖成本的波动,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养殖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养殖成本。通过科技创新,如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应用、精准营养技术的推广等,实现降本增效,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然而,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疫病风险始终是高悬在生猪养殖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非洲猪瘟等疫病一旦爆发,将对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不仅会导致生猪存栏量下降、产量减少,还会引发市场恐慌,影响消费者信心,进而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负面影响。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尽管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对稳定,但市场供需关系仍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宏观经济形势、消费需求变化、政策调整等,导致猪价出现大幅波动,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环保压力也不容忽视,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生猪养殖企业需要加大在环保设施建设和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投入,以满足环保要求,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跌不停!猪价下跌“势如破竹”!


  进入3月下旬,在国内生猪市场,猪价维持底部僵持的局面,市场多空并存,虽然,猪价面临供应过剩的压力,但是,受集团猪企出栏节奏变化,消费以及二育等因素尚有支撑,国内猪价以小幅波动为主,价格存在一定的支撑,预计,3月下旬,猪价或将维持波动偏强的走势,市场表现或将“超预期”!

  从生猪合约来看,国内生猪近月合约反馈一般,截至本周五,生猪近月合约方面,2505合约报价在13355元/吨,2507合约报价在13395元/吨,生猪2509合约报价在14000元/吨!

  生猪近月合约偏差,市场对于5~9月猪价前景较为悲观,一方面,由于生猪供应过剩压力较大,去年5月母猪存栏环比增加,标猪供应水平或将逐步兑现,且,年初,养殖端认卖意愿不足,市场压栏增重现象较多,产能后置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今年消费需求缺乏增量,消费面临“降级”的压力,而猪肉供应能力提升,二季度消费仍处于季节性淡季,市场对于需求前景较为谨慎!

  因此,受近月合约偏弱,市场看涨后市信心不足!但是,现货市场,猪价存在一定的支撑!

  在供应方面,生猪供应基本面宽松,由于去年9月仔猪新生增加,本月,适重猪源存栏增多,且,前期养殖端出栏积极性偏弱,市场压栏增重现象突出,生猪出栏均重增加,产能过剩压力较大!但是,生猪实际出栏表现不及预期,由于饲料价格持续偏强,玉米以及豆粕价格重心回升,养殖利润收窄,主流散户以及集团猪企标猪出栏意愿不足,市场压栏增重积极性偏强,这也缓解了供应过剩的压力!

  在需求方面,本月,消费跟进缓慢回升,餐饮以及堂食需求改善,尤其是,天气转暖,居民外出就餐增多,餐饮以及堂食需求改善,南方部分销区,白条走货有所提升,屠企开工率回升至26~27%左右,消费对于猪价有一定支撑!

  叠加,二育虽然集中入场意愿不足,但是,部分地区,二育仍有逢低入场的操作,比如在东北以及西南,部分二育呈现“涨退跌入”的局面,灵活入场较为突出,部分二育受去年8月猪价创年内高点,今年仍有一定赌行情的心态!

  因此,在供需调整下,目前,生猪市场呈现一定僵持的局面,从最新反馈了解,由于标肥价差持续收窄,市场看涨信心不足,散户以及集团猪企月末出栏压力较大,部分猪企增量卖猪心态回升,市场情绪偏弱!

  受屠企调整收猪结算价,预计,2025年3月24日,外三元标猪出栏均价在14.63元/公斤,下跌0.05元,后市关注规模以上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180°大变,猪价下跌“绿油油”!


  3月进入下旬,近期,国内生猪市场,猪价维持窄幅波动的走势,虽然,市场对于猪价前景较为谨慎,但是,基于当前生猪出栏节奏的变化,猪价下降不及预期,市场有一定“超预期”的反馈!从月内猪价反馈了解,生猪市场维持波动偏强的走势,月初,标猪报价在14.51元/公斤,截至目前,标猪报价在14.68元/公斤,市场“大稳小动”的态势凸显,购销呈现一定“紧平衡”,分析如下:

  在需求方面,3月份,猪肉供需仍处于季节性淡季,气温回暖,需求跟进略有回升,但是,增幅极为有限。尤其是,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猪肉替代品供应充足,月内,鸡蛋价格大幅下降,鲜品猪肉购销热度一般!不过,由于月内对美关税反转,国储有一定增储计划,对于屠企开工率略有回升,消费跟进略有偏强!

  从最新反馈了解,目前,城市消费跟进略有改善,南北地区气温大幅回升,居民户外就餐现象增多,餐饮以及堂食需求有所改善,尤其是,居民踏青出游增多,对于消费有一定利好!

  在供应方面,众所周知,2月份,养殖端出栏节奏偏慢,年后中大猪存栏见底,标肥价差处于高位,养殖端缩量惜售偏强,2月份样本猪企出栏计划完成仅有92.6%。进入3月份,部分规模猪企产能后置预期提升,按照母猪存栏去年5月恢复上涨,本月,样本以上猪企月均出栏计划增加11~13%,生猪供应过剩压力较大!

  但是,从实际反馈来看,本月,散户以及集团猪企出栏情绪谨慎,认卖意愿不足,尤其是,标猪价格偏低,而饲料成本较高较高,养殖端控重心态偏强,社会面以及集团猪企缩量挺价意愿较高,生猪出栏表现不及预期,产能释放缓慢!

  因此,基于市场多空博弈,受生猪出栏节奏偏慢,需求跟进略有回升,且,南北地区,二次育肥仍存零星入场的局面,猪价存在一定的支撑!但是,由于月末在即,集团猪企出栏压力较大,市场情绪谨慎,价格以横盘震荡为主!


北弱南稳,北方生猪行情“绿油油”!


  近期,国内生猪市场,标肥价差逐步收窄,肥猪价格走势震荡下行,尤其是,受气温回暖,中大猪承接能力转弱,价格降幅更加明显,全国主流肥猪均价从16.1元/公斤回落至15.3元/公斤!不过,由于春节后,养殖端存在一定适度压栏现象,节后,生猪出栏均重上升,中小标猪认卖意愿不足,标猪降价幅度有限,截至目前,外三元标猪均价在14.68元/公斤,价格抗跌明显,这也对于近月合约有一定支撑,但是,市场仍面临中期偏弱的压力!

  在供应方面,据机构调研,2月规模以上猪企实际出栏在1034万头,出栏计划完成在92.6%左右,3月预估出栏计划增幅在10.95%,生猪出栏进一步增加!尤其是,生猪出栏均价从2月初122.57公斤,回升至本周123.84公斤,生猪出栏均重上升,猪肉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猪价仍面临供应端的压力!

  在需求方面,本月以来,需求跟进逐步恢复正常,屠宰场订单量有所增加,一方面,消费需求缓慢回升,南方销区餐饮以及堂食需求改善,屠宰场订单量增加;另一方面,月内,国储猪肉有一定增储操作,这增加了屠企订单量,屠宰量日均屠宰量小幅回升,截止3月20日,样本规模以上屠企日均屠宰量在11.71万头,同比增幅在8.8%左右!消费跟进略有一定的支撑,样本屠企开工率在26.3%左右!

  在二次育肥方面,本月,二育入场相对灵活,主流二育以观望为主,零星地区,受猪价变化,二育滚动入场,不过,最近几日,受补栏成本上升,二育普遍以观望为主!

  目前,按照市场购销反馈了解,本月,生猪购销“双增”,不过,需求增幅有限,但是,养殖端出栏节奏却放缓,尤其是,集团猪企中小标猪认价意愿不足,社会面猪场有一定惜售心态。因此,多空博弈下,月内,猪价存在一定的支撑,价格以波动偏强为主!


河南猪王2024年度大揭秘:养猪巨头如何在风浪中乘风破浪?


  摘要
 
  本报告聚焦2024年河南生猪养殖头部企业,深入剖析其在行业中的业绩表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短期和长期发展策略。通过对该企业经营数据、行业趋势及风险因素的研究,旨在为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行业洞察。
 
  一、河南“猪王”2024年度经营业绩概览
 
  2024年,河南生猪养殖行业头部企业在生猪养殖领域成绩斐然,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全年销售生猪数量高达7160.2万头,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净利润飙升至189.25亿元,同比增长554.07%。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也反映出其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二、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2.1规模化进程:产业结构的重塑与变革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2024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预计超过70%,同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规模化发展趋势为河南头部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凭借规模优势,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大规模采购使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中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得以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率。然而,对于大量散户而言,规模化浪潮带来了严峻挑战。资金、技术和抗风险能力的不足,使散户在与大型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部分散户因无力承担环保设施建设和升级费用而被迫退出市场,散户养殖数量近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
 
  2.2价格波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影响
 
  2024年生猪价格走势犹如过山车,呈现先涨后跌的态势。一季度价格低位运行,行业整体陷入亏损;二季度起,产能去化改善了供需关系,价格持续上涨,8月达到年内高点,随后震荡下行。全年生猪均价同比上升,且保持在行业成本线以上,行业成功扭亏为盈,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较2023年增加290元。价格波动背后,产能调控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调整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和波动下限,引导生猪产能有序调减。在政策引导下,生猪产能高位回调,市场供需关系逐步平衡,价格随之波动。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供需变化,灵活调整生产策略,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在价格上涨时适时增加出栏量,价格下跌时合理控制产能、降低成本。
 
  三、巨头企业的发展与挑战
 
  3.1发展成就:规模扩张与盈利增长
 
  2024年,河南头部企业在生猪养殖和屠宰领域成绩卓著。销售生猪7160.2万头,屠宰生猪1252.44万头,销售鲜、冻品等猪肉产品141.59万吨,实现了从养殖到加工的产业链延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4.43%,净利润同比增长554.07%,增长速度在行业中极为突出。
 
  在成本控制方面,企业持续完善养殖场区配套建设,提升生物安全硬件设施,强化成本管理能力。通过优化管理和技术创新,2024年底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3元/kg左右,全年约14元/kg左右,有效控制成本直接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获得更优惠价格,同时优化养殖流程,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饲料浪费,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
 
  业务拓展方面,企业积极开拓屠宰肉食业务销售渠道,构建全国猪肉销售网络。截至2024年末,已在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设立70余个服务站,产品广泛覆盖全国市场,提高了市场占有率。通过优化客户结构与产品结构,加大数字化、智能化研发投入,提升生产效率与运营能力,屠宰肉食业务于12月份实现单月盈利。数字化管理使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调整生产策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风险挑战:疫病、价格与成本的三重压力
 
  尽管企业在2024年取得辉煌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疫病风险是行业首要威胁。非洲猪瘟、蓝耳病等疫病一旦爆发,将对企业生猪产量和盈利状况造成巨大冲击。非洲猪瘟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一旦在养殖场传播,可能导致大量生猪死亡,企业生猪产量大幅下降,进而影响销售收入。疫病爆发还会增加企业防疫成本,包括疫苗采购、消毒防疫等费用,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虽然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但周边地区或自身场区疫病发生频繁时,防控压力依然巨大,周边养殖场出现疫病时,病毒可能通过空气、水源等途径传播至企业养殖场,增加防控难度。
 
  生猪价格波动风险不容忽视。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可能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企业业绩。市场供大于求时,生猪价格下跌,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市场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但企业可能因产能限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样影响业绩。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降低价格,影响盈利能力。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成本控制构成威胁。小麦、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计占营业成本的55%-65%,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和净利润。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若不能及时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净利润将受影响;原材料价格下跌时,虽成本降低,但可能预示市场需求下降,同样对企业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发展策略与展望
 
  4.1短期策略:风险防控与经营稳定
 
  短期内,河南头部企业应重点加强疫病防控、应对价格波动和优化原材料采购。
 
  疫病防控方面,企业需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增加防疫设施投入,如安装先进的空气过滤系统,防止疫病通过空气传播。建立更严格的人员和车辆进出养殖场消毒和隔离制度,确保进入场区的人员和车辆均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加强与周边养殖场的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共同应对疫病威胁,周边地区出现疫病时,及时调整防疫策略,提高场区防疫等级。
 
  应对价格波动,企业可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前锁定销售价格,降低价格下跌风险。加强市场监测和分析,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走势,合理调整生猪出栏计划,价格上涨预期较强时,适当延迟出栏以获取更高收益;价格下跌预期明显时,提前出栏减少损失。
 
  优化原材料采购策略,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签订长期采购合同,锁定原材料价格。积极寻找替代原材料,降低对单一原材料的依赖。加强库存管理,根据生产计划和市场价格波动,合理控制原材料库存水平,避免因库存过多导致资金占用和价格下跌损失,同时防止因库存不足影响生产。
 
  4.2长期布局:政策导向与创新驱动
 
  长期来看,河南头部企业需紧跟政策导向,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本控制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政策导向方面,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积极响应产能调控政策,合理规划养殖规模,避免盲目扩张。抓住政策支持机遇,如在环保、科技创新等方面争取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加大环保设施建设投入,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实现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科技创新上,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专业科技人才,开展生猪养殖和屠宰技术创新研究。研发更高效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养殖过程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测生猪生长状况、养殖环境参数等信息,及时调整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屠宰环节,引入先进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提高屠宰效率和肉品品质。
 
  成本控制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在现有成本控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生产环节和费用支出。加强对养殖场区的精细化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损耗。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不断降低生猪养殖和屠宰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完善养殖场区配套设施,提高设施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五、结论
 
  2024年,河南头部企业在生猪养殖行业展现出强大实力和发展潜力,成为行业中流砥柱。其出色的经营业绩、积极的业务拓展以及科技创新成果,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前行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疫病风险、价格波动和原材料成本压力等挑战依然存在。
 
  展望未来,河南头部企业有望在规模化发展浪潮中继续前行。通过持续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应对价格波动能力,优化原材料采购策略,企业将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在科技创新驱动下,不断探索新的养殖和管理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为企业开辟更广阔发展空间。
 
  对于关注生猪养殖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而言,河南头部企业的发展动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我们期待该企业在未来继续创造辉煌,也期望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在市场洗礼和政策引导下,迎来更加稳健和繁荣的发展前景。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