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画风大变!

2025-08-27来源:新农观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走到现在这个时候,盼涨玉米的基本已经很少了,原因很简单,因为眼见着玉米就这么大江一去了。

  不得不说,余粮偏紧这件事到底还是落空了,现在春玉米也要来了,供应也要继续增加,所以玉米的翘尾也就基本没什么可盼的了。

  即便是还能翘一翘,但又能翘多高呢?

  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所以现在的玉米就干脆画风一转,不再盼涨了,市场的焦点也开始由玉米还有没有翘尾,转到了新玉米的开秤上。

  本来在新疆玉米给出新粮开秤价以后,把市场吓了一跳,但现在市场很快接受了现状,甚至对新粮的兴致倒高了起来。

  昨天有个笔误,感谢网友指正,就是昨天提到黑龙江企业一口价收玉米,30水的新玉米报价约0.76元/斤,然后是折算农户干擎价格是1400元/吨,而非折干价格。

  而昨天也说了,这个价格农户是不怎么接受的。

  虽然说都在看跌玉米,但是一下就跌到成本线上,让人一年白忙活,也是没人愿意的。

  所以现在市场对这个新粮开秤的关注度变得很高。

  尤其市场情绪又在看跌,所以这使得很多人开始认为,玉米会不会再次成为“风口”?

  去年的玉米就成了风口,主要是超出市场预期的下跌,本来是一片悲伤,结果转年政策一出手,愣是把玉米从坑里给捞出来了。

  所以基本上去年抄到玉米底的那波人都赚到钱了。

  赚钱这个事就是这样,尝到了甜头就还想再尝,所以今年想着抄玉米底的人也不在少数。

  结果现在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就是认为你不是看跌玉米吗,那就跌吧,跌到底机会也就来了。

  那么,今年的这个机会会来吗?或者说今年的玉米还能站在风口吗?

  虽然是老调重弹,但我还是要说,我一直觉得今年的玉米和去年是不一样的,价格不会复制去年的,行情更不会。

  因为各种因素都在变。

  第一,供需在变。

  去年玉米供应压力确实挺大的,再加上很多人赌青黄不接时,所以把很多粮源都硬生生地留到了那个时候。

  结果需求没接住,玉米反转下跌。

  而且这一跌没刹住,到新玉米上市更是一片跌声。

  但今年不太一样,虽然当前新玉米产情还没最终敲定,但至少有两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

  一是陈玉米余粮少,结转少,对下一年玉米的压力就小;

  二是进口玉米大幅下跌,今年前7个月,进口玉米总量只有84万吨,同比大降了93%。

  而预计明年的进口量也不太会大增,大概率仍然保持一个低位。

  这就意味着,玉米供应压力不会像去年那么大。

  而需求呢,现在需求是弱,但是如果随着新玉米上市,价格持续回落,也会刺激需求。

  毕竟需求不是没有,而是在等落价。

  第二,情绪在变。

  去年玉米大跌,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情绪性杀跌太严重了。

  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去年的玉米就是这样,高高举起,狠狠摔碎,这种情绪在玉米下跌上很是添了一把火的。

  到去年玉米上市,悲情一片,农户卖粮积极性特别高,因为既看不见利好,也看不见底,都怕卖晚了赔了。

  但今年不太一样了,虽然玉米也是看跌,但是很明显,转年政策发力以后,玉米就开始上涨了,这也让很多卖粮早的直拍大腿。

  所以到今年新玉米上市以后,认卖的情绪可能就没那么高了,尤其是那种贴着成本线给价格的,就更不愿意卖了。

  第三,形势在变。

  什么形势?

  国际形势,确切地说是国际粮食贸易格局。

  现在中美贸易战还没消停,包括中加、中澳等,都有不少的摩擦几率,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的一号文件反复提及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的第一要义是自己的生产能力要安全,然后再谈其他。

  而玉米不同于小麦和稻谷,玉米的用途广泛,且需求量大,自给率虽然高,但是这个平衡是很脆弱的,要不前几年玉米也不会冲天大涨,进口玉米也不会动辄超2000万吨了。

  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玉米也得稳住。

  而稳住不能光靠政策,最终还是要靠市场,今年政策参与的比较多,但后续就要陆续退出,把市场的手还给市场了。

  所以新玉米还能不能跌出机会不好说,即便有也不会像去年那样了。

  当预期过于一致的时候,往往市场不会按照预期来,这句话的含金量在升高。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