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蛋鸡舍内外环境管理要点

2025-09-01来源:智慧蛋鸡 袁野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处暑已过,炎热渐退,秋爽随之而来,外界变化给蛋鸡的生存环境带来诸多挑战。

  智慧蛋鸡热点话题栏目应广大话友所需,整理栏目专家观点,形成秋季蛋鸡舍内外环境管理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借鉴,为鸡群打造舒适安全的生产环境。

  一、秋季环境对鸡群影响的本质

  秋季气候特点对鸡群的舍内外环境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空气干燥

  秋高气爽,导致空气湿度下降,易刺激鸡的上呼吸道,使粘膜细胞变性、分泌物增多,降低屏障保护力,增加病菌入侵风险。

  2、温度降低

  气温逐渐下降,若不及时调控,鸡舍内温度会大幅降低,影响鸡群舒适度。

  3、昼夜温差大

  昼夜温差可达10-18℃,剧烈的温度波动易引发鸡群应激,为疾病感染创造条件。

  4、野鸟活动频繁

  秋季是候鸟迁徙季,野鸟可能携带病毒停留栖息,增加禽流感等疾病传播风险。

严格做好进场管理

  二、舍外整治:筑牢外部防线

  1、强化环境消毒

  对鸡场大院及舍间未硬化区域,选择无风天气铺洒白灰,避免风吹入鸡舍影响效果。结合外部环境及周边养殖场疫情变化,调整消毒程序和剂量,优先使用高效消毒剂:碱类(如2-3%火碱)、醛类(如0.1%戊二醛)。消毒时,需做好人员防护,确保环境与人员双重安全。

  2、保持场内卫生

  定期清扫院内垃圾,清理卫生死角,杜绝病菌滋生。若场内树木较多,需及时清理落叶,且禁止在鸡舍附近焚烧,防止空气污染影响鸡群。

  3、鸡粪日清日理

  鸡粪是主要污染源,需每日清理出场,集中堆放在专用粪坑或粪场管理。通过日清日理,消除致病菌生存环境,减少病菌传播可能。

  4、控制传播媒介

  秋季鸟类、鼠类、蚊蝇等仍是疾病传播的重要载体,尤其是野鸟可能携带禽流感病毒。需加强鸡舍进出通道管理,设置缝隙小于4平方厘米的防鸟网;制定灭鼠措施,将鼠密度控制在10%以下,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三、舍内稳定:优化内部环境

  1、精准控制温度波动

  根据鸡群日龄和饲养阶段,将舍内温度稳定在19-27℃的适宜区间,昼夜温差严格控制在5-8℃以内。可采用智能温控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舍内温度,自动调节供暖设备启停;夜间气温骤降前,提前关闭部分通风口,必要时开启热风炉补充热量,避免温度大幅波动。每周检查温控设备运行状态,确保测温探头精准、加热元件正常。

  2、科学平衡通风与保温

  秋季通风管理需兼顾保温与空气流通:根据舍内温度调整进风口大小,使舍内风速保持在0.5-1.5米/秒,温度较高时适当加大风速,低温时减小风速;采用纵向通风模式,确保空气从进风口到出风口形成有序流动,避免局部空气滞留。夜间通风时,可开启低功率风机,配合小尺寸进风口,在保证空气新鲜的同时减少热量流失,降低鸡群夜间应激。

  3、细致做好卫生清扫

  每日清扫舍内粪便和散落饲料,每周对蛋网、饮水管、料槽等进行彻底清洗,防止饲料残留霉变;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清除缝隙中的污垢,干燥后再进行消毒。对于舍内粉尘,可在地面适量洒水,或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减少粉尘对鸡群呼吸道的刺激。

  4、规范执行消毒流程

  以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开展精准消毒:通过细菌检测试纸监测物体表面细菌数量,确保每规板细菌数不超过180个,对料槽、饮水器等高频接触部位增加消毒频次。消毒剂选择季铵盐类(浓度2.5/万-5/万)或碘制剂(浓度5/万-1/千),按说明书配比使用;注意碘伏在有机物存在时效果会大幅下降,待鸡粪清理干净后再使用,避免盲目降低浓度导致消毒不彻底。

  最后,在做好舍外整治与舍内稳定的基础上,需同步加强鸡群自身保健,通过科学饲喂、免疫增强等措施,提升鸡群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总之,秋季蛋鸡管理,需要加强环境控制,有效应对秋季环境变化,为蛋鸡营造舒适安全的“家”,保障鸡群健康,实现养殖效益提升。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