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九月扭亏为盈:旺季驱动下的阶段性机遇能持续多久?

2025-09-19来源:现代畜牧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一、近四个月亏损后首迎转机:九月蛋鸡养殖盈利格局初现
 
  (一)亏损周期终结:从持续承压到盈利反转
 
  在2025年的蛋鸡养殖领域,5-8月期间,行业整体处于艰难态势。在这长达四个月的时段内,除7月末短暂盈利外,蛋鸡养殖长期深陷亏损泥沼。鸡蛋价格持续低迷,严重影响养殖户收入,而养殖成本却居高不下,致使养殖户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进入9月,蛋鸡养殖行业迎来显著转变。9月1-11日,单斤鸡蛋从亏损0.13元迅速实现盈利反转,达到盈利0.26元,累计涨幅达0.39元。9月平均盈利较8月均值提升0.25元,成功扭转了近四个月的亏损局面。这一转变标志着行业阶段性回暖,为整个蛋鸡养殖行业注入了信心,预示着行业未来发展的积极前景。
 
  (二)数据背后的市场信号:供需与成本的双重驱动
 
  从供应端分析,8月末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攀升至近三年高点,环比增幅达0.40%。理论上,这将增加市场鸡蛋供应量,对鸡蛋价格形成下行压力。然而,市场运行逻辑较为复杂,并非单一因素主导。
 
  9月,老母鸡出栏量增加,使得在产蛋鸡存栏量预期止增回落,但整体仍处于高位,对鸡蛋市场形成潜在影响。在需求端,一系列积极因素有力地打破了供应端带来的压力。9月学校开学,食堂鸡蛋需求显著增加,作为重要消费场所,学校需求的增长为市场注入活力。同时,双节临近,食品加工企业集中备货,商超鸡蛋礼盒走货加快,共同推动鸡蛋需求迅速提振。此外,气温转凉改善了鸡蛋存储质量问题,加快了鸡蛋市场消化速度。数据显示,9月鸡蛋发货量较8月平均水平涨幅达3.00%,直观体现了市场需求的旺盛。需求面的强劲支撑推动鸡蛋价格走高,截至11日,9月鸡蛋价格累计涨幅接近13.00%。收入的提升直接带动蛋鸡养殖进入盈利阶段。
 
  二、盈利背后的核心逻辑:需求提振与成本优化双轮驱动
 
  (一)需求端:季节性旺季激活市场潜力
 
  刚性需求与节日效应叠加
 
  9月对于蛋鸡养殖行业而言,是机遇凸显的月份。开学季的开启为鸡蛋市场带来稳定的刚性需求,全国学校食堂鸡蛋采购量环比大幅增加,成为鸡蛋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进一步为鸡蛋市场注入强大动力。食品加工企业为制作节日食品加大鸡蛋采购力度,商超迎来鸡蛋礼盒销售旺季,礼品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推动鸡蛋市场繁荣发展。
 
  此外,气温下降改善了鸡蛋运输和储存的质量问题。夏季高温高湿易导致鸡蛋变质,增加损耗成本;气温降低后,鸡蛋储存条件优化,流通环节信心增强,运输商和经销商更愿意增加库存,促进了市场活跃度的提升。需求端多重利好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拉动蛋价走高,为蛋鸡养殖盈利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消费数据印证需求回暖
 
  据卓创资讯监测,9月上旬鸡蛋市场发货量同比显著增长,直观反映了市场需求的旺盛。主产区山东、广东等地鸡蛋均价周涨幅达3%-5%,养殖户切实感受到市场热度,鸡蛋销售顺畅,价格持续上涨。北京、河北等销区价格保持稳定,表明终端消费接受度良好,消费者对鸡蛋价格上涨并未表现出明显抵触情绪,真实消费场景复苏,家庭消费和餐饮行业需求不断增加,为养殖盈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成本端:原料价格分化缓解养殖压力
 
  饲料原料价格走势分化
 
  在蛋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较大,饲料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的价格走势对养殖成本影响关键。9月,饲料主要原料呈现“一涨一弱”格局。玉米价格受新粮上市前供需紧张影响小幅走高,新粮未大量上市前,市场玉米供应相对紧张,养殖户需求旺盛,推动价格上涨;而豆粕价格因前期库存高企,延续低位弱势运行,大量库存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难以提升。
 
  两者综合作用下,饲料原料整体价格微降。截至11日,9月鸡蛋饲料成本较8月平均成本微降0.01元/斤。虽成本下降幅度有限,但在蛋价大幅上涨背景下,成本端的边际改善进一步放大了盈利空间,每降低一分成本,都意味着利润的增加。
 
  成本控制成为关键因素
 
  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70%以上,原料价格的细微变化都会对利润产生显著影响。9月豆粕价格的低位运行,有效缓解了前期因玉米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部分规模化养殖场通过优化饲料配方、集中采购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通过集中采购与供应商谈判争取更优惠价格,降低采购成本。这些措施使得养殖场在存栏量高位的情况下仍能实现盈利,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三、盈利能否持续?供需格局暗藏隐忧
 
  (一)短期利好延续:9月中下旬仍处盈利窗口需求惯性支撑市场
 
  9月中下旬,学校团膳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备货热潮持续,双节前夕,终端采购需求达到高峰,超市、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等渠道鸡蛋销量明显增长。消费者为迎接双节采购鸡蛋用于家庭烹饪、制作节日美食或赠送礼品,市场对鸡蛋的消化速度稳定,需求持续处于高位。
 
  同时,老母鸡出栏量增加,在产蛋鸡存栏量小幅下降,一定程度缓解了供应端压力,使市场鸡蛋供需更加平衡。在这种供需关系影响下,蛋价有望在高位维持震荡。预计9月全月平均盈利可达0.30-0.40元/斤,养殖户可借此阶段性机遇增加鸡蛋销售量,提高收入,修复现金流,为后续养殖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市场情绪与预期管理
 
  当前市场对双节消费预期较高,贸易商看好双节期间鸡蛋市场潜力,纷纷增加库存,积极与养殖户和供应商合作,加大采购力度,加快市场鸡蛋流通速度,支撑价格稳定。食品加工企业为满足节日市场需求,加大鸡蛋采购量,保障生产原料供应。这些积极市场行为形成短期价格支撑,维持蛋价高位稳定。此外,饲料原料价格短期稳定,减轻了养殖户对成本端的担忧,使其能够专注于养殖生产,提高鸡蛋产量和质量。市场情绪整体乐观,积极的预期管理有助于维持当前盈利格局,为蛋鸡养殖行业注入活力。
 
  (二)长期压力犹存:10月后或现盈利拐点
 
  需求端季节性转淡不可避免
 
  双节过后,礼品消费需求迅速消退,食品加工企业采购量大幅减少,鸡蛋市场回归日常消费驱动,日常消费需求量相对较低,难以支撑蛋价高位运行。历史数据显示,10月鸡蛋需求环比下降10%-15%,终端消费疲弱导致蛋价承压,市场供大于求局面逐渐显现。随着气温进一步降低,鸡蛋存储难度下降,流通环节库存消化动力减弱,经销商不急于出售库存鸡蛋,市场可能从“抢货”转向“去库存”,价格回调压力增大,蛋价下跌趋势难以避免,养殖户盈利空间将受到严重压缩。
 
  供应端高位运行压制价格空间
 
  尽管9-10月在产蛋鸡存栏量预计高位微降,但根据前期鸡苗销量和老母鸡出栏数据推算,存栏量仍将维持在13.5亿只以上的历史高位。这意味着鸡蛋供应整体充足,市场竞争激烈。在需求转淡情况下,供应端压力将重新主导市场,形成“供强需弱”格局,蛋价难以维持高位,养殖户为出售鸡蛋不得不降低价格。预计10月均价较9月回落10%-15%,盈利空间将压缩至0.10-0.20元/斤,养殖户将面临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的风险。
 
  成本端降幅有限增加不确定性
 
  新粮上市后玉米价格预期回落,但豆粕受大豆到港量减少影响,存在低位反弹可能,饲料原料价格整体或小幅走低,成本端改善幅度有限。在蛋鸡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大,对养殖成本和利润影响重要。若蛋价回落速度快于成本下降速度,养殖户将面临盈利快速收窄风险。极端情况下,若需求明显转淡,蛋价大幅下跌,而成本降幅有限,养殖户不排除再次进入亏损状态,这将给蛋鸡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部分养殖户可能面临经营困难甚至退出市场。
 
  四、养殖户如何应对?把握阶段性机遇与风险防控并重
 
  (一)短期策略:锁定利润与优化存栏结构
 
  适时调整存栏规模
 
  对于当前处于盈利状态的养殖户而言,当下是关键决策期。在价格高位的有利形势下,逐步淘汰高龄蛋鸡是合理选择。高龄蛋鸡产蛋率较低,饲料消耗相对较大,继续饲养会增加养殖成本并占用养殖空间。淘汰高龄蛋鸡可优化存栏结构,提高蛋鸡群体整体生产性能,将养殖空间留给产蛋高峰期蛋鸡,提高养殖收益。
 
  同时,控制新鸡补栏节奏至关重要。市场前景不明朗时,盲目扩产可能导致未来产能过剩。若养殖户大量补栏新鸡,新鸡进入产蛋期后,市场鸡蛋供应量可能大幅增加,引发价格下跌,压缩利润空间。因此,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合理控制新鸡补栏数量,避免过度扩张带来的被动局面。
 
  2。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
 
  在蛋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较大,密切关注饲料原料价格走势对养殖户意义重大。玉米和豆粕作为主要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养殖成本。养殖户可利用期货工具或远期合约锁定部分玉米、豆粕采购成本,即便未来原料价格上涨,也能按约定价格采购,有效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
 
  除锁定采购成本外,通过精准配方调整提高饲料转化率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不同生长阶段蛋鸡对营养需求不同,养殖户应根据实际需求科学调整饲料配方,确保蛋鸡摄入营养既能满足生长和产蛋需要,又避免浪费。例如,育雏期提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促进生长发育,产蛋高峰期增加能量饲料比例满足产蛋能量需求。此外,加强饲料储存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失。通过这些精细化管理措施,养殖户可进一步增强成本优势,提高养殖利润。
 
  (二)长期布局:提升抗风险能力
 
  拓展销售渠道与品牌建设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是养殖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销售模式依赖中间商,增加销售环节,降低养殖户利润空间,使其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养殖户应主动对接商超、电商平台和食品加工企业,拓展直销渠道。与终端客户直接合作,可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价格,增加收入,还能直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养殖策略和产品结构,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鸡蛋。
 
  打造差异化鸡蛋品牌也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对鸡蛋品质和安全性日益关注。养殖户可抓住市场趋势,打造有机蛋、富硒蛋等特色鸡蛋品牌。这些特色鸡蛋品质更有保障,能满足消费者健康和营养需求,往往可获得更高市场价格。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关注行业周期与政策导向
 
  蛋鸡养殖行业具有明显周期性,存栏量、价格等因素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养殖户需密切跟踪在产蛋鸡存栏量、鸡苗销量等核心数据,结合季节性规律和市场预期,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例如,存栏量较高、市场供大于求时,适当减少养殖规模,避免过度生产导致价格下跌;存栏量较低、市场需求旺盛时,适时扩大养殖规模,把握市场机遇。关注行业周期有助于养殖户提前预判市场走势,及时调整养殖策略,降低市场风险。
 
  国家对养殖业的环保政策、补贴政策和疫病防控指导等对蛋鸡养殖行业影响重大。养殖户应密切关注政策导向,确保养殖过程合规高效。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加大环保投入,采用环保型养殖设备和技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因环保问题受处罚。积极了解国家补贴政策,符合条件及时申请,降低养殖成本。在疫病防控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措施,确保鸡群健康,降低疫病损失。通过关注行业周期与政策导向,养殖户可更好把握市场机遇,降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理性看待阶段性盈利,筑牢长期发展根基
 
  2025年9月蛋鸡养殖行业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这是市场供需与成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结果。但此盈利并非行业长期向好的永久性拐点,而是季节性需求与成本边际改善共同作用的阶段性成果,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
 
  尽管9月中下旬蛋鸡养殖盈利格局有望延续,为养殖户提供了宝贵机遇,但10月后,行业将再次面临需求转淡和供应压力回升的双重挑战,盈利空间可能大幅压缩,甚至再次陷入亏损。这警示养殖户,当前盈利只是市场周期中的短暂回暖,并非长期稳定盈利的开端。
 
  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养殖户应保持理性冷静。一方面,抓住当前盈利窗口期,积极修复现金流,优化产能结构,淘汰低产蛋鸡,控制新鸡补栏节奏,避免盲目扩产导致产能过剩风险。另一方面,加强成本控制,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合理采购原料等方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
 
  从长远看,蛋鸡养殖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养殖户应从依赖价格波动的短期博弈转向提升效率和品牌价值的长期竞争。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终端市场对接,打造差异化鸡蛋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周期和政策导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养殖过程合规高效。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在蛋鸡养殖领域稳健前行。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