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跌跌不休” 行业逼近亏损线,如何破局?

2025-11-10来源:证券时报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日前,多家上市猪企披露今年10月份的生猪销售简报。

  简报数据显示,相关企业今年10月份的商品猪价格进一步走低,并于年内首次跌破1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普遍已下跌超过三成。而据农业农村部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的数据,全国生猪市场价格(线上)今年10月份亦跌破12元/公斤,其后价格变化一度有所反复,尚未看到明确止跌迹象。

  应该来说,供求关系上的供大于求是猪价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近些年来,受到猪企规模化生产、育种养殖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更加精细化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成本总体不断下降。比如就有猪企表示“致力于提升智能化养殖水平,通过智能化技术重构生产流程,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环保的协同目标”。另外,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部分企业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开始低于12元/公斤,一些最优秀的场线成本已低于11元/公斤。生猪养殖成本的下降,使得一些在成本控制上具有优势的猪企在猪价不断下行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盈利,因此也没有主动减产的内生动力。

  不过,“跌跌不休”的猪价带来的冲击还是逐步显现出来,已明显侵蚀相关猪企的营收和利润,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一些企业已开始陷入亏损境地。据记者统计,在申万行业分类下生猪养殖行业12家A股上市企业中,有6家企业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下滑公司占到了一半;利润方面,9家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下滑企业占到了3/4,其中过半数企业利润同比已经腰斩。这里面,不少猪企已再次到了濒临亏损的边缘,部分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更已同比由盈转亏。

  参考历史情形来看,如果猪价进一步大幅下滑,猪企大面积亏损局面仍可能再次出现,既不利于企业持续稳健经营,也不利于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一些地方的就业和经济也有一定冲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政府部门的适度引导有一定的必要,业内企业也需要多做内功,进一步提升技术和改善管理,保证生猪质量和控制成本、提质增效同步进行,避免陷入内卷式竞争的窠臼,让企业行稳致远,并共同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