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5-11-11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11月11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稳中有涨


  2025年11月10日,中国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市场价格稳中有涨,全国均价为12.14元/公斤,较昨日价格上涨0.13%。11月份集团大场育成大猪猪源总量将继续维持高位且依旧偏充足,中小散场猪源继续处于相对低位但总体继续缓慢恢复增长中,且大肥存栏量依旧偏高因压栏现象依旧突出叠加秋冬季大肥需求增加的影响。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居民猪肉消费旺季继续深化,屠企新增采购量环比将继续增长,总体上11月份商品大猪供应将适度偏紧张而猪肉供应则依旧明显偏充足且继续维持过剩状态不变。预计11月份月内出栏大猪交易价格总体偏强震荡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需要提示的是,从生猪供需结构看,充足的出栏大猪供应并不支持猪价的快速和大幅上涨,因此即便月内猪价出现大涨但其持续性存疑,预计11月份有阶段性回调整理机会存在。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11月10日中国外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11月10日中国外三元仔猪日度出场批发加权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8.47 18.41 0.33% 元/KG
吉林省 18.42 18.35 0.38% 元/KG
黑龙江 18.44 18.36 0.44% 元/KG
华北 北  京 21.24 21.24 0.00% 元/KG
天  津 20.90 20.86 0.19% 元/KG
河北省 21.49 21.49 0.00% 元/KG
山西省 20.99 20.93 0.29% 元/KG
内蒙古 18.63 18.57 0.32%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1.81 21.80 0.05% 元/KG
浙江省 22.21 22.16 0.23% 元/KG
安徽省 21.58 21.56 0.09% 元/KG
福建省 22.21 22.14 0.32% 元/KG
山东省 21.40 21.39 0.05%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0.97 20.97 0.00% 元/KG
湖北省 21.66 21.59 0.32% 元/KG
湖南省 21.82 21.81 0.05% 元/KG
江西省 21.92 21.84 0.37%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2.72 22.72 0.00% 元/KG
广  西 21.58 21.50 0.37% 元/KG
西南 重  庆 22.01 22.01 0.00% 元/KG
四川省 22.11 22.10 0.05% 元/KG
贵州省 21.47 21.46 0.05% 元/KG
云南省 21.45 21.45 0.00%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1.34 21.34 0.00% 元/KG
甘肃省 22.79 22.79 0.00% 元/KG
新  疆 18.80 18.73 0.37% 元/KG
全  国 21.24 21.21 0.14%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11月11日中国内三元猪价格稳中有涨


  2025年11月10日,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稳中有涨,全国均价为11.78元/公斤,较昨天价格上涨0.26%。11月份集团大场育成大猪猪源总量将继续维持高位且依旧偏充足,中小散场猪源继续处于相对低位但总体继续缓慢恢复增长中,且大肥存栏量依旧偏高因压栏现象依旧突出叠加秋冬季大肥需求增加的影响。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居民猪肉消费旺季继续深化,屠企新增采购量环比将继续增长,总体上11月份商品大猪供应将适度偏紧张而猪肉供应则依旧明显偏充足且继续维持过剩状态不变。预计11月份月内出栏大猪交易价格总体偏强震荡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需要提示的是,从生猪供需结构看,充足的出栏大猪供应并不支持猪价的快速和大幅上涨,因此即便月内猪价出现大涨但其持续性存疑,预计11月份有阶段性回调整理机会存在。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11月10日中国内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11月10日中国内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1.72 11.80 -0.68% 元/KG
吉林省 11.75 11.75 0.00% 元/KG
黑龙江 12.18 12.02 1.33% 元/KG
华北 北  京 12.03 12.02 0.08% 元/KG
天  津 11.86 11.84 0.17% 元/KG
河北省 11.91 11.95 -0.33% 元/KG
山西省 11.70 11.62 0.69% 元/KG
内蒙古 11.66 11.70 -0.34% 元/KG
华东 上海市 12.05 12.04 0.08% 元/KG
江苏省 11.59 11.73 -1.19% 元/KG
浙江省 12.27 12.23 0.33% 元/KG
安徽省 11.92 11.93 -0.08% 元/KG
福建省 11.96 11.76 1.70% 元/KG
山东省 11.94 11.97 -0.25% 元/KG
华中 河南省 11.81 11.77 0.34% 元/KG
湖北省 11.76 11.74 0.17% 元/KG
湖南省 11.33 11.19 1.25% 元/KG
江西省 11.72 11.53 1.65% 元/KG
华南 广东省 12.41 12.33 0.65% 元/KG
海南省 13.90 13.87 0.22% 元/KG
广  西 10.99 10.85 1.29% 元/KG
西南 重  庆 11.14 11.15 -0.09% 元/KG
四川省 11.64 11.55 0.78% 元/KG
贵州省 10.95 10.91 0.37% 元/KG
云南省 11.13 11.09 0.36% 元/KG
西北 陕西省 11.65 11.62 0.26% 元/KG
甘肃省 11.58 11.56 0.17% 元/KG
宁  夏 11.70 11.61 0.78% 元/KG
新  疆 11.28 11.05 2.08% 元/KG
全  国 11.78 11.73 0.40%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11月11国土杂猪价格稳中有涨


  2025年11月10日,中国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市场均价稳中有涨,全国均价为11.37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上涨0.18%。11月份集团大场育成大猪猪源总量将继续维持高位且依旧偏充足,中小散场猪源继续处于相对低位但总体继续缓慢恢复增长中,且大肥存栏量依旧偏高因压栏现象依旧突出叠加秋冬季大肥需求增加的影响。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居民猪肉消费旺季继续深化,屠企新增采购量环比将继续增长,总体上11月份商品大猪供应将适度偏紧张而猪肉供应则依旧明显偏充足且继续维持过剩状态不变。预计11月份月内出栏大猪交易价格总体偏强震荡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需要提示的是,从生猪供需结构看,充足的出栏大猪供应并不支持猪价的快速和大幅上涨,因此即便月内猪价出现大涨但其持续性存疑,预计11月份有阶段性回调整理机会存在。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11月10日中国土杂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11月10日中国土杂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1.38 11.49 -0.96% 元/KG
吉林省 11.46 11.48 -0.17% 元/KG
黑龙江 11.80 11.67 1.11% 元/KG
华北 北  京 11.75 11.76 -0.09% 元/KG
天  津 11.46 11.47 -0.09% 元/KG
河北省 11.51 11.60 -0.78% 元/KG
山西省 11.39 11.37 0.18% 元/KG
内蒙古 11.27 11.33 -0.53% 元/KG
华东 上海市 11.29 11.31 -0.18% 元/KG
江苏省 10.84 11.02 -1.63% 元/KG
浙江省 11.89 11.88 0.08% 元/KG
安徽省 11.46 11.49 -0.26% 元/KG
福建省 11.68 11.51 1.48% 元/KG
山东省 11.48 11.55 -0.61% 元/KG
华中 河南省 11.52 11.50 0.17% 元/KG
湖北省 11.26 11.25 0.09% 元/KG
湖南省 10.86 10.74 1.12% 元/KG
江西省 11.41 11.27 1.24% 元/KG
华南 广东省 12.12 12.08 0.33% 元/KG
海南省 12.12 12.08 0.33% 元/KG
广  西 10.69 10.57 1.14% 元/KG
西南 重  庆 10.75 10.80 -0.46% 元/KG
四川省 11.12 11.09 0.27% 元/KG
贵州省 10.56 10.56 0.00% 元/KG
云南省 10.73 10.72 0.09% 元/KG
西北 陕西省 11.24 11.26 -0.18% 元/KG
甘肃省 11.19 11.18 0.09% 元/KG
宁  夏 11.30 11.26 0.36% 元/KG
新  疆 10.94 10.76 1.67% 元/KG
全  国 11.37 11.36 0.12%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025年11月11日中国商品大猪市场行情综述


  2025年11月10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较昨日价格上涨,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2.04元每公斤,较昨日价格上涨0.18%。?11月份集团大场育成大猪猪源总量将继续维持高位且依旧偏充足,中小散场猪源继续处于相对低位但总体继续缓慢恢复增长中,且大肥存栏量依旧偏高因压栏现象依旧突出叠加秋冬季大肥需求增加的影响。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居民猪肉消费旺季继续深化,屠企新增采购量环比将继续增长,总体上11月份商品大猪供应将适度偏紧张而猪肉供应则依旧明显偏充足且继续维持过剩状态不变。预计11月份月内出栏大猪交易价格总体偏强震荡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需要提示的是,从生猪供需结构看,充足的出栏大猪供应并不支持猪价的快速和大幅上涨,因此即便月内猪价出现大涨但其持续性存疑,预计11月份有阶段性回调整理机会存在。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如下: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12.14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上涨0.13%;2)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1.78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上涨0.40%;3)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1.37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上涨0.12%。

图表:2025年11月10日中国出栏商品大猪综合日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11月10日中国出栏大猪日度加权均价统计(外+内+土杂)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1.87 11.98 -0.93% 元/KG
吉林省 12.01 12.04 -0.26% 元/KG
黑龙江 12.35 12.21 1.18% 元/KG
华北 北京市 12.22 12.23 -0.11% 元/KG
天津市 12.13 12.13 0.03% 元/KG
河北省 12.16 12.23 -0.53% 元/KG
山西省 11.96 11.92 0.40% 元/KG
内蒙古 11.93 11.99 -0.47% 元/KG
华东 上海市 12.38 12.41 -0.17% 元/KG
江苏省 12.13 12.29 -1.27% 元/KG
浙江省 12.45 12.43 0.13% 元/KG
安徽省 12.19 12.21 -0.21% 元/KG
福建省 12.50 12.34 1.31% 元/KG
山东省 12.19 12.25 -0.44% 元/KG
华中 河南省 12.00 11.98 0.14% 元/KG
湖北省 11.95 11.94 0.10% 元/KG
湖南省 11.59 11.47 1.02% 元/KG
江西省 11.91 11.74 1.40% 元/KG
华南 广东省 12.95 12.91 0.32% 元/KG
海南省 12.95 12.91 0.32% 元/KG
广  西 11.22 11.10 1.12% 元/KG
西南 重  庆 11.37 11.39 -0.24% 元/KG
四川省 11.87 11.82 0.48% 元/KG
贵州省 11.21 11.18 0.21% 元/KG
云南省 11.37 11.34 0.21% 元/KG
西北 陕西省 11.84 11.82 0.18% 元/KG
甘肃省 11.77 11.77 -0.03% 元/KG
宁  夏 11.88 11.84 0.36% 元/KG
新  疆 11.48 11.29 1.62% 元/KG
全  国 12.04 12.02 0.18%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025年11月11日中国仔猪价格统计


图表:2025年11月10日中国仔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11月10日中国外三元仔猪日度出场批发加权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8.47 18.41 0.33% 元/KG
吉林省 18.42 18.35 0.38% 元/KG
黑龙江 18.44 18.36 0.44% 元/KG
华北 北  京 21.24 21.24 0.00% 元/KG
天  津 20.90 20.86 0.19% 元/KG
河北省 21.49 21.49 0.00% 元/KG
山西省 20.99 20.93 0.29% 元/KG
内蒙古 18.63 18.57 0.32%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1.81 21.80 0.05% 元/KG
浙江省 22.21 22.16 0.23% 元/KG
安徽省 21.58 21.56 0.09% 元/KG
福建省 22.21 22.14 0.32% 元/KG
山东省 21.40 21.39 0.05%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0.97 20.97 0.00% 元/KG
湖北省 21.66 21.59 0.32% 元/KG
湖南省 21.82 21.81 0.05% 元/KG
江西省 21.92 21.84 0.37%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2.72 22.72 0.00% 元/KG
广  西 21.58 21.50 0.37% 元/KG
西南 重  庆 22.01 22.01 0.00% 元/KG
四川省 22.11 22.10 0.05% 元/KG
贵州省 21.47 21.46 0.05% 元/KG
云南省 21.45 21.45 0.00%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1.34 21.34 0.00% 元/KG
甘肃省 22.79 22.79 0.00% 元/KG
新  疆 18.80 18.73 0.37% 元/KG
全  国 21.24 21.21 0.14%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生猪价格周内降后趋稳,猪肉价格微涨,四季度行情如何?


  一、生猪价格周均价下滑,猪肉价格小幅反弹
 
  (一)生猪价格先跌后稳,周均价环比下降
 
  近期,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引发众多养殖户与消费者高度关注。据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11月7日,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1.87元/公斤,相较于上周五(10月31日)的12.52元/公斤,下降幅度达5.2%,价格回落态势明显。从一周均价情况分析,本周生猪均价为12.07元/公斤,与上周12.34元/公斤的均价相比,下降了2.2%。月初,生猪价格呈惯性回落走势,标猪报价再度跌破12元/公斤。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需求支撑转弱,南北多地气温回升,消费季节性需求旺季未能如预期兑现,鲜品猪肉购销缺乏增量,鸡蛋及禽肉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居民替代消费现象增多,主流屠企订单减少,开工率下降。同时,供应水平逐步改善,此前猪价重心上移,养殖亏损压力减轻,部分规模以上猪企出栏逐步实现盈利,养殖端挺价心态有所松动。进入季节转换阶段,生猪育肥疫病风险增加,市场存在一定的获利了结现象,生猪出栏节奏略有加快。游资抄底意愿降低,屠宰场分割入库意愿减弱,二次育肥谨慎心态增强,入场明显减少。不过,随着立冬节气来临以及南方腌腊周期临近,市场对需求前景较为乐观,猪价缺乏进一步下降空间,呈现先跌后稳态势。
 
  (二)猪肉价格环比上涨,涨幅2.4%
 
  与生猪价格走势不同,近期猪肉价格出现小幅反弹。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表明,11月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8.23元/公斤,与上周五(10月31日)的17.8元/公斤相比,上涨幅度为2.4%。本周平均价格为18.1元/公斤,较上周17.96元/公斤的均价上涨0.8%。在部分超市,消费者可明显感知猪肉价格的变化,后腿肉、前腿肉价格有所波动,猪肋排价格也有一定调整。从市场供需角度考量,虽然生猪价格有所下降,但猪肉价格却逆势上涨。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冬季来临,居民饮食习惯更倾向于滋补,肉类需求进一步提升,北方“十月初一”祭祀节日临近以及南方腌腊周期渐近,内销市场需求逐步改善,有力支撑了猪肉价格上涨。
 
  二、供应端压力犹存,能繁母猪去化缓慢
 
  (一)能繁母猪存栏进入下降阶段,去化速度偏慢
 
  从生猪市场供应端来看,当前国内能繁母猪存栏虽已进入下降阶段,但去化速度偏慢,成为影响市场供应格局的关键因素。Mysteel农产品监测数据显示,10月末国内能繁母猪整体存栏量为521.89万头,环比微涨0.11%,同比上涨0.84%。其中,123家规模养殖场存栏环比上涨0.12%,除东北及华南大区有小幅上涨外,其他大区稳中微降;85家中小场样本场中,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继续下调0.14%,除华中小幅上涨外,其他大区呈稳中微降趋势。这一数据表明,尽管行业整体已意识到产能调整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去化过程中,速度较为迟缓。
 
  从长期视角分析,根据仔猪出生数据,预计到明年二季度初,国内标猪理论供应将呈逐步增加格局。这是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需一定时间才能在生猪出栏量上得以体现,即便当下能繁母猪存栏开始下降,但前期较高的存栏量仍会使后续一段时间内仔猪出生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进而导致未来几个季度标猪理论供应增加,中期供应压力依然较大。对于养殖户而言,这种持续存在的供应压力意味着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若不能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结构,将面临更大的销售压力和价格风险。对于整个生猪产业来说,供应端的这种变化也将影响产业的发展节奏和市场的稳定性。倘若供应持续增加,而需求增长有限,将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影响养殖户收益,甚至可能引发行业的新一轮调整。
 
  (二)二育补栏降温,出栏压力持续
 
  在生猪供应端,二育补栏情况对市场有着重要影响。10月二育补栏增加,使得二育育肥舍利用率回升至高位,北方、两湖及两广等地二育栏位利用率大幅提升。但进入11月,二育补栏将降温,春节前预计难有较大规模动作。从前期二育补栏时间点推算,此轮二育补栏猪出栏时间点将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中旬,即消费增量较快的时间段,这无疑会增加市场的供应压力。
 
  目前大场及散户出栏均重仍处于偏高水平,全国生猪交易均重为124.75公斤,较9月初上涨0.82公斤。考虑到秋冬季生猪生长速度较快,后期大猪出栏时可能对旺季市场表现形成压制。当大量大体重生猪集中出栏时,市场上猪肉供应量会在短期内迅速增加,而需求的增长往往是渐进式的,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如此大量的供应,从而导致市场供大于求,猪价面临下行压力。这对于养殖户来说,虽然大猪出栏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一定收益,但如果集中出栏导致价格下跌,反而可能影响整体收益。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内猪肉供应增加可能会使价格有所下降,带来一定实惠,但从长期来看,如果市场供应失衡,也可能影响市场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的合理波动。
 
  三、需求端存季节性利好,短期新增利好有限
 
  (一)消费逐步增加,腌腊季或成关键驱动
 
  从需求端来看,11月至明年1月消费将逐步增加,存在季节性利好因素。随着冬季的深入,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气温下降,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抵御寒冷,猪肉作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首选。在北方地区,居民开始大量采购猪肉用于制作灌肠,各种口味的香肠挂满阳台,成为冬日里一道独特风景。在南方,尤其是四川、湖南等地,腌腊活动也将陆续启动。每年此时,当地居民都会精心挑选优质猪肉,用独特配方和工艺制作腊肉、腊排骨等腌腊制品,这些腌腊制品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从时间节点上看,11月下旬到12月上中旬,随着温度进一步下降,腌腊活动将迎来高峰期,有望带来显著的需求增量。不过,根据前期二育补栏时间点推算,此轮二育补栏猪出栏时间点也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中旬,与消费增量较快时间段重合。这意味着,虽然需求在增加,但供应也在同步增加,二者相互博弈,或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若需求的增长能够超过供应的增加,那么猪价有望上涨;反之,若供应过剩,猪价则可能受到抑制。
 
  (二)短期利好有限,猪价主线震荡偏弱
 
  当下猪价表现弱稳,基础需求虽在缓慢恢复中,但能提供的利好驱动主要取决于后续腌腊、春节时点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对猪肉的消费相对稳定,但在特殊节日和季节,消费需求会有明显波动。除腌腊季和春节外,其他时间的需求增长相对有限。
 
  而供应端基础产能及体重高于同期,出栏压力持续。能繁母猪存栏量虽进入下降阶段,但前期较高的存栏量使得后续一段时间内生猪供应仍较为充足。大场及散户出栏均重处于偏高水平,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猪肉供应量。且年底不排除有前置出栏可能,部分养殖户为规避市场风险,可能会提前出栏生猪,这也会对猪价形成压力。综合这些因素,猪价主线仍是震荡偏弱。短期内,猪价缺乏大幅上涨动力,可能会在一定区间内波动。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养殖和出栏计划,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市场形势。
 
  四、机构观点:短期震荡,中长期承压
 
  (一)国信期货:关注大猪出栏对旺季的影响
 
  国信期货在对当前生猪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后指出,本周生猪现货价格走势呈现先跌后趋稳态势,部分养殖单位尝试挺价,但市场反应较为复杂。从基本面来看,国内能繁母猪存栏虽已进入下降阶段,但10月去化速度仍偏慢,这一情况致使市场供应端的调整未能达到预期节奏。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生猪市场供应的关键指标,其去化速度直接关联到未来生猪的出栏数量。若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即便进入下降通道,但去化缓慢,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仔猪的出生数量依然会保持一定规模,进而导致生猪供应在中长期内处于相对充足状态。
 
  从中期视角分析,根据仔猪出生数据,预计到明年二季度初,国内标猪理论供应将呈现逐步增加格局。这是因为仔猪的生长需要一定周期,从仔猪出生到育肥成标猪出栏,期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养殖技术、饲料供应、疫病防控等。但在正常情况下,基于当前的仔猪出生数据,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几个季度的标猪供应趋势。这对于养殖户、屠宰企业以及相关投资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信息,他们需根据这一趋势提前调整生产计划、采购策略和投资布局。
 
  从短期来看,10月二育补栏增加,使得二育育肥舍利用率回到高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的供应结构。二育补栏行为是市场参与者根据对未来猪价走势的预期而做出的决策,当他们认为未来猪价有上涨空间时,会增加二育补栏数量,将小猪育肥后等待高价出售。然而,进入11月,二育补栏将降温,春节前预计二育难再有较大动作。这主要是因为市场对未来猪价的预期发生了变化,随着供应压力的逐渐显现以及需求增长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二育补栏的风险评估更加谨慎。
 
  11月到明年1月消费将逐步增加,这是基于季节性因素以及居民消费习惯得出的结论。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下降,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会自然增加,尤其是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猪肉作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需求量更是会大幅攀升。但根据前期二育补栏时间点推算,此轮二育补栏猪出栏时间点将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中旬,与消费增量较快的时间段重合。这就导致在需求增加的同时,供应也在同步大幅增加,二者相互博弈,市场供需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此外,目前大场及散户出栏均重仍处于偏高水平,考虑到秋冬季生猪生长速度较快,后期大猪出栏时或对旺季表现形成压制。大猪出栏量的增加,会在短期内使市场猪肉供应量大幅上升,而需求的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如此大量的供应,从而导致市场供大于求,猪价面临下行压力。
 
  (二)大地期货:产能去化处磨底阶段,猪价难有明显起色
 
  大地期货对生猪市场的分析更侧重于产能去化和猪价的长期走势。当下猪价表现弱稳,基础需求缓慢恢复中,能提供的利好驱动主要依赖后续腌腊、春节等关键时点的市场表现。在基础需求方面,虽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猪肉的需求总体保持稳定,但在短期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求增长较为缓慢。例如,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部分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有所减少,转而选择其他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产品,如鸡肉、鱼肉等。
 
  而供应端基础产能及体重高于同期,出栏压力持续。能繁母猪存栏量虽已开始下降,但前期较高的存栏量使得后续一段时间内生猪供应仍较为充足。同时,大场及散户出栏均重处于偏高水平,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猪肉供应量。这是因为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会选择饲养生长速度快、体型大的猪种,并且在养殖过程中加大饲料投入,导致生猪出栏均重增加。此外,二育基本补栏至相对高位,投机需求带来产能后置。二育补栏行为虽在短期内可增加市场的活跃度,但从长期来看,会导致产能后置,即原本应该在当前时间段出栏的生猪,由于二育补栏而推迟出栏,进一步加剧了未来市场的供应压力。且年底不排除有前置出栏可能,部分养殖户为规避市场风险,可能会提前出栏生猪,这也会对猪价形成压力。
 
  从行业当下利润和政策角度来看,去产具有一定理论上的驱动。随着猪价的持续低迷,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甚至出现亏损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养殖户有动力减少养殖规模,淘汰部分低效产能,以降低成本。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养殖户合理调整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淘母宰量有所增加,但多以低效产能为主,能繁去化速度还未见明显加快,目前仍处于持续磨底去产阶段。这表明虽然市场已意识到产能调整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养殖户的资金实力、市场预期、养殖技术等,能繁母猪去化速度较为缓慢,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产能的有效调整。
 
  四季度本身对应基础供给即在相对高位,体重转增且高于同期水平,总体供应压力未见明显缓解。这是由于四季度是传统的生猪出栏高峰期,养殖户为赶上春节前的市场需求,往往会集中出栏生猪。同时,由于秋冬季生猪生长速度较快,生猪体重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供应压力。近端补库也进一步带来了产能后置风险,短时新增利好有限。上旬需求相对稳定,关注下旬或月底温度再降及腌腊陆续启动所带来的需求增量幅度。在需求方面,虽然下旬或月底随着温度下降,腌腊活动的启动会带来一定的需求增量,但这种增量能否抵消供应端的压力,仍存在不确定性。若需求增量不足,猪价仍将面临下行压力,难有明显起色。
 
  五、后市展望:短期震荡偏弱,中长期需关注产能去化
 
  展望后市,短期内生猪市场供需博弈仍将持续,猪价大概率维持震荡偏弱走势。虽然11月到明年1月消费将逐步增加,但供应端的压力同样不可忽视。二育补栏猪出栏与消费增量时间段重合,大场及散户出栏均重偏高,都将对猪价形成压制。从需求端来看,虽然腌腊季和春节期间需求会有所增加,但这种增加是季节性的,且受到经济形势、居民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求增长的幅度存在不确定性。而供应端,尽管能繁母猪存栏进入下降阶段,但去化缓慢,未来几个季度标猪理论供应仍将增加,出栏压力持续存在。
 
  从中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去化速度是决定猪价走势的关键因素。若能繁母猪去化持续缓慢,市场供应压力将进一步累积,猪价仍将承压。只有当能繁母猪去化达到一定程度,使得市场供应与需求达到新的平衡,猪价才有望迎来实质性的反转。对于养殖户而言,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形势,合理安排出栏节奏至关重要。应避免盲目压栏,根据自身养殖成本和市场价格,适时出栏,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在猪价上涨时,及时出栏可以锁定利润;在猪价下跌时,避免过度压栏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同时,养殖户还应关注市场动态,加强疫病防控,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对于消费者来说,关注猪肉价格波动,适时采购也是一种明智选择。在猪肉价格较低时,可以适当增加采购量,进行合理储备。但在采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确保猪肉的质量和安全。在超市、农贸市场等购买猪肉时,要注意查看猪肉的检验检疫证明,避免购买到问题猪肉。此外,消费者也可通过多样化消费,降低对猪肉的依赖。在猪肉价格较高时,可以选择鸡肉、鸭肉、鱼肉等其他肉类产品,或者选择豆腐、豆皮等豆制品作为替代品。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