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宽松掣肘豆粕价格上行

2025-11-27来源:《期货日报》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11月以来,豆粕期货呈现冲高回调走势。四季度国内进口大豆供应维持宽松预期,市场关注中国采购美豆数量和节奏。

  USDA11月报告利多有限

  11月15日凌晨,USDA发布“停摆”后的首份关键报告,数据调整聚焦在美豆新作单产与出口方面。尽管报告数据中性偏多,但与市场预期仍存在一定差距,CBOT大豆随之高位回调。具体来看,2025/2026年度美豆单产从9月报告的53.5蒲式耳/英亩下调0.5蒲式耳/英亩,至53蒲式耳/英亩。产量相应从43.01亿蒲式耳降至42.53亿蒲式耳,主要原因是8月主产区降水不足影响单产潜力。出口预估下调5000万蒲式耳,至16.35亿蒲式耳,较上年度的18.75亿蒲式耳显著下滑。这反映出尽管中美贸易关系缓和,但美豆贴水高于巴西大豆、缺乏榨利优势,国内商业采购积极性不足的现实。期末库存微降至2.9亿蒲式耳,较9月预估减少0.1亿蒲式耳。

  南美市场方面,报告上调巴西旧作产量至1.715亿吨,新作产量维持1.75亿吨的丰产预期不变;阿根廷旧作产量微调至5111万吨,新作产量稳定在4850万吨。从全球维度看,2025/2026年度大豆供应在7.315亿吨,总需求为6.0951亿吨,库消比为19.9%。受南美丰产预期支撑,全球供应格局仍显宽松。

  南美大豆产区面临天气扰动

  气象机构预测,在弱拉尼娜现象之下,南美大豆产区受干旱影响的概率加大。巴西方面,10月干旱导致马托格罗索州部分地区大豆出苗率较低,农户被迫重播。11月中旬,南部地区如南里奥格兰德州和帕拉纳州面临干旱风险,可能影响大豆生长。截至11月15日,巴西播种率仍低于去年同期,阿根廷大豆播种起步较晚,且同样受干旱天气影响。

  从产量预期来看,尽管存在天气扰动,但是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11月13日维持2025/2026年度大豆产量预估在1.776亿吨不变。该数据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3.6%。USDA11月报告同样维持巴西产量预估在1.75亿吨。罗萨里奥交易所预测2025/2026年度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将降至1640万公顷,同比减少7%;产量预计为4700万吨,低于上年度的4950万吨。

  整体来看,尽管巴西部分产区存在干旱风险,南美大豆整体丰产预期仍较为稳固。巴西产量有望创纪录,阿根廷产量虽有下调,但仍处高位。这将继续强化全球大豆供应宽松格局,对国际大豆价格形成潜在压制。

  国内进口大豆供给充裕

  11月以来,除采购南美大豆以外,中国开始采购美豆,市场对四季度进口大豆供应维持宽松预期。据海关总署数据,中国2025年10月大豆进口948.2万吨,环比减少338.7万吨,同比增加139.5万吨,增幅为17.25%。2025年1—10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9568.2万吨,同比增加574.5万吨,增幅为6.39%。根据钢联调研统计,2025年11月国内全样本油厂大豆到港量预估为149船,共计约968.5万吨,预计12月到港量为700万吨,明年1月到港量为500万吨。

  从库存来看,根据钢联统计,2025 年第45周,全国油厂大豆库存为761.95万吨,环比增加7.20%。大豆到港量远超大豆压榨量水平,带动油厂大豆进一步累库。

  部分地区存在胀库现象

  从豆粕供应来看,油厂延续高压榨、高开机率的态势,部分地区存在胀库停机现象。需求端缺乏增量,下游饲料企业采购情绪一般,多以刚需采购、滚动补库为主,豆粕基差继续承压运行。在供强需弱格局之下,国内重点地区油厂豆粕库存维持高位,去库进程一波三折。根据钢联数据统计,截至11月13日,全国油厂豆粕库存继续降低至99.86万吨,较上周减少15.44万吨,降幅13.39%;同比增加19.11万吨,增幅23.67%。

  结论

  虽然USDA11月报告如期下调美豆单产数据,但是由于美豆相较南美大豆不具备价格优势,美豆出口预期下调,外盘谷物价格持续走低。关注南美天气因素可能带来的扰动。从国内供需来看,四季度国内进口大豆以及豆粕供应宽松预期不变,库存超预期反弹,国内豆粕基差走弱,短期预计期价仍承压运行。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