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份以来,东北华北产区开始秋粮收获活动,农业部统计,截至10月15日全国秋粮收获75.2%,但同时黑龙江收获进度为70%,而去年同期已进入秋粮收尾阶段,预计偏晚10天左右,造成收获进度推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10月1日至10月15日,黑龙江地区持续降雨,黑龙江省降水偏多,全省旬平均降水量为1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近6成,比去年同期偏多10倍以上。降水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大兴安岭大部、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中东部、黑河南部、牡丹江北部及五营、铁力降水量为20毫米以下;其它地区降水量为20~48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部农区偏多1成~6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农区偏多5倍以上,农区土壤湿度超过90%,机器无法进行收割作业。
2、由于频繁的降雨天气,对于玉米的收晒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籽粒脱水,水分含量较高可能导致玉米品质下降且不利于存储,易晤霉变质,今年黑龙江已收地区水分含量普遍超过30%,而去年同期玉米水分基本维持在25%以下。
收获进度推迟的相关影响:
1、东北天气影响收晒进度,导致玉米水分普遍过高,这给收储带来一定的难度,贸易商采购谨慎,收购活动尚未大面积启动。
2、黑龙江玉米作为新陈交接的主要贸易粮源,上市时间的推迟必然会打乱新年度玉米购销的节奏,目前北方港口玉米以辽宁地区粮源为主,而11年同期以黑龙江早熟玉米为主,黑龙江玉米的大量上市直接导致北方港口价格季节性走弱。11年10月1日-11月15日期间,北方港口最高平舱价格为2470元/吨,最低平舱价格为2270元,在低库存的背景下跌幅190元/吨;而今年到目前为止由于黑龙江新粮上市时间推迟,即使在陈玉米库存较高状态的情况下玉米价格下落速度放缓,原因就在于陈玉米成本高企,贸易商挺价心理较强,因此玉米价格抗跌性要明显高于新玉米,因此在新玉米逐步上市过程中,玉米价格将会平缓下滑。
综上:笔者在此大胆预计截至11月15日,北方港口玉米平舱价格底部在2300-2320元/吨,原因如下:
1、目前个收购主体并未开始批量收购,多处于观望阶段,而进入11月随着饲料企业及加工企业对玉米需求增加。
2、农户种植成本的大幅增加,对于新玉米心理价位较高,价格下跌必将引起农户惜售情绪。
3、近期关于保护价提前公布的传言无论对于农户还是各收购主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对于目前信息社会而言,农户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广泛,从今年初国标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提高至1.2元/斤,1.25元/斤和1.4元/斤,较2011年分别涨0.18元,0.18元和0.12元;到9月28日公布2012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每斤1.02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0.07元、0.09元和0.09元。我们可以预测也有理由预测今年玉米的保护价也将会有所提高,目前需要关注的就是保护价出台的时间。如果传言成真,则新的粮食年度玉米价格底部也将提前形成。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