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咯……”8月27日,记者来到葛兰镇冯庄村养鸡大户杨思美的养殖场,只见一排排鸡笼里饲养着一只只白色的罗曼粉蛋鸡,几名工人正忙着往一辆货车上搬运鸡蛋。
“现在鸡蛋涨到4.2元/斤,一天可产鸡蛋3000斤,毛收入1.2万元。”谈起当前的蛋价和收益,杨思美脸上挂满了笑容。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沿海城市出现禽流感,影响到当地蛋鸡产业,蛋价最低跌到2.8元/斤,一些养殖户纷纷喊“遭不住”,有的甚至缩减规模。
“现在饲料、人工、防疫成本都高,蛋价在3.5元/斤才能保本。”杨思美说,她养有40000只蛋鸡,一天产蛋2000斤,一斤亏0.7元,一天要亏1400元。
更让她不敢想象的是,全国活禽和鸡蛋市场疲软,沿海某些城市开始禁市,大家谈禽色变。鸡蛋和淘汰蛋鸡都卖不出去,只见投入不见收入。
难道就这样亏下去?杨思美养了10多年的鸡,不甘心就这样低头服输。今年4月底,杨思美果断决定:逆市补栏1万只鸡苗。朋友得知后,认为她的脑壳进水了,这时补栏等于自杀。而杨思美打的算盘是:大家都不看好,主动减少规模,一旦市场回暖,蛋价必然回升,她就会抢得先机。
果然在6月底,受持续干旱影响,鸡蛋市场开始活跃。近段时间,随着秋季开学在即,中秋节即将到来,蛋价一路上涨至4.2元/斤。而杨思美补栏的1万多只蛋鸡,现在正好进入了产蛋期。
“除了淘汰的7000多只鸡,现在仍有40000只鸡的规模。”杨思美说,由于保持了规模,货源得以保证,她的鸡蛋销往湖北、贵州等地,供不应求。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