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农业理念的更新和规模养殖效益的提升,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畜禽养殖方式实现着从散养到规模养殖的转型,小型养殖场逐渐增多。仅南通市通州区而言,近几年,每年新增100只(头)以内的小型养殖场有40家以上。由于小型养殖场建设投入资金较少,生产硬件水平较低,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方式简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增加了环境治理的难度。因此,在资金少、养殖业主观念不易转变的情况下,通过简单易行的,容易被养殖场业主用来排污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采取粪便还田的措施,从根源上处理利用好畜禽粪污,实现零排放,不但可以化害为宝,减轻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增加作物肥源,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
发展小型养殖场粪污利用新模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一、各小型养殖场必须建有雨污分离的设施。这一环节是科学有效处理利用粪污的关键,雨污分离设施的档次和自动化程度可高可低,但须建设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污水的排放。
二、各小型养殖场必须建有粪污囤积池。囤积池的容量以养殖场的规模而定,一般要能囤积畜禽4—5个月的粪便。
三、选择合适的粪污利用途径。重点抓住夏秋农作物种植关键时期,将囤粪池里的粪污水与灌溉水混合施放。在水稻种植期,通过小型吸污泵、水龙带,借助现有的水稻灌溉用渠,将粪污水用于水稻种植前泡田。在其它农作物施肥期,以同样的方法实施灌溉。
由于小型养殖场养殖规模偏小,暂未列入各级政府的扶持范围。建议业务主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倡导推广小型养殖场粪污利用新模式,也希望各级政府对小型养殖场前期的雨污分离和囤粪池的投入加以扶持。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