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评
一、昨夜今晨
1、银行间资金紧张: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飙至13%。
2、全球大行唱多中国经济 惊叹“新改革”五大亮点。
3、中央财政340亿治土保粮 补血18亿亩红线。
4、非制造业PMI创14个月新高 餐饮旅游或成最大受益板块。
5、0境外机构获准进银行间债市 国际化再迈步。
二、现货市场
东北产区:各方主体收购谨慎 企业收购仍是主导
目前为止,产区基本收获完成,由于播种期推迟以及收购期天气较好,整个收获周期拉长,上市时间推迟,导致自新玉米收购以来,各主体收购谨慎,整个市场购销清淡,观望情绪较浓,玉米价格以波动变化为主,预计在未来半个月内,新作玉米会集中上量,对整个市场价格形成打压。另外近日,深加工企业随着到货量的增加调整收购价格,主要为控制到货量。
华北产区:天气转好 玉米市场购销恢复
目前新玉米批量上市过程中,产区玉米水分维持在16%左右,河北地区存储条件相对便利,农户挺价惜售心理较强,而山东、河南地区存储难度大,农户出粮意愿较强,整体购销平稳,周末华北局部地区降雨影响山东企业到货量,上量减少支撑玉米价格维持坚挺,传导至河北地区导致当地贸易商存在一定挺价信心理,近日随着天气恢复,到货增加,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需求缓慢恢复或对玉米价格起到提振作用,短期内华北市场玉米价格将以稳定行情为主。
销区:东北玉米尚未批量到站 玉米价格仍有回落空间
目前销区有少量东北新玉米到站,到站价格维持稳定,到站玉米水分多为 15%左右。当前多数饲料企业为控制生产成本使用西北、华北玉米进行生产,仅有少部分大企业坚持使用东北玉米生产仔猪饲料。目前黑龙江以及吉林地区玉米外运还较少,随着北方地区烘干塔开塔增加,预计近期到站量也会有所增加。另外部分地区由于降雨天气,物流受到影响,玉米购销清淡。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产地新粮的批量上市,玉米价格仍有回落空间。
南北港口:北方港口优质玉米发货利润增加
由于目前南方港口部分玉米存在霉变超标的现象,优质玉米数量较少,贸易商报价坚挺,成交价格走高,当前广东港好坏粮价差悬殊,随着进口高粱到港,东北差粮销售难度较大。截止至11月1日,广东港玉米库存降至50万吨左右,预计11月份到港船只较少,库存或难再创新高。而北方港口目前日到货稳定,日到货量在1万吨左右。目前北方港口平舱价格2290-2300元/吨,至广东港理论成本2410-2420元/吨左右,而广东目前成交价格2460-2470元/吨,发货利润增加。
饲料养殖:饲料需求逐步恢复 生猪价格即将反弹
11月7日便将迎来农历节气“立冬”,南方农村家庭将陆陆续续开始做腊肉,南方一旦开始做腊肉,便意味着生猪市场开始进入全年中需求最旺的两个月,年内猪价开始进入最后一次上涨通道。目前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整体弱势震荡,肉猪存栏量仍充足,各地生猪调运顺畅,市场供需情况较为平衡。四季度在新粮上市和后期进口玉米压境的影响下,国内玉米价格向下压力不轻,预计后期将继续下跌。受累于大豆收获压力,美盘豆价持续振荡下跌,而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也总体呈现稳中向下调整走势,局部跌幅较大,整体成交状况不佳,局部仍面临无成交状态,饲料厂商普遍看空后市、随用随进,普遍大幅降低豆粕库存周期,预计豆粕价格降价趋势明显。
深加工:下游产品持续亏损 企业收购谨慎
近期淀粉及相关副产品价格全线下跌的逆市行情使原本疲弱的淀粉市场更受打击,在淀粉价格下跌过程中,近期玉米价格的回落未能有效弥补深加工企业亏损局面,目前淀粉生产理论亏损仍维持在200元/吨左右,企业生产积极性明显受限。每年伴随新玉米上市及玉米价格下跌,深加工企业原料备库活动也陆续展开,但今年国内深加工行情持续低迷,企业亏损局面几乎贯穿全年,目前深加工企业备库周期逐渐临近,但企业收购活动多表现谨慎,今年东北深加工企业新玉米开秤价较去年普遍大幅下调50元/吨左右也侧面印证了当前企业的收购心态。
三、今日行情预测
今日国内玉米价格整体稳定,随着新玉米批量上市临近,玉米价格仍存下探空间,各收购主体收购谨慎;华北地区短期供应增加,价格难涨;销区企业采购意愿下降,价格仍将维持弱势运行。未来一个月内,笔者认为随着玉米上市量的增加,东北玉米价格还有下跌空间,但是受政策因素影响,玉米价格下跌空间受限,如果政策力度够高,价格甚至可能反弹。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