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们赶着出门的时候,就会选择吃个鸡蛋。但是专家提醒:鸡蛋壳上携带许多细菌。
记者购买了农贸市场的鸡蛋,和超市包装好的鸡蛋,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查。经过鸡蛋培养箱48小时的培养,结果一致:不论是哪里买的鸡蛋,鸡蛋壳上都有非常多的细菌。
“没有经过处理的鸡蛋,蛋壳表面会沾染鸡粪,血迹,羽毛,饲料粉末等诸多污染源,可能是H7N9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院微生物的携带载体。低温或常温下,病原在鸡蛋表面脏污中存活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而且看似密闭的蛋壳,其实布满了肉眼看不到的小气孔,蛋壳表面的病毒、细菌通过气孔侵入,并且污染内部,食用这样的鸡蛋就不安全了。”检测室研究员向记者介绍。
据医生介绍,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鸡蛋上市前都会经过消毒清洁处理。但目前在中国未有相关的规定。由于很多人都爱用锅边或碗边来磕鸡蛋,所以鸡蛋表面的细菌病毒就很容易进入鸡蛋里面。所以医生建议:打鸡蛋前要用清水清洗一下鸡蛋壳,然后检查鸡蛋是否变质。
鸡蛋变质怎么辨别呢?医生告诉记者:“首先摇一摇鸡蛋,感受一下内部是否有晃荡和水响,接着嗅一下鸡蛋的气味。如果蛋内晃荡有水响,重量轻,蛋壳表面光滑有异味,那么鸡蛋可能不新鲜或者坏了。如果是新鲜鸡蛋,还需观察鸡蛋壳表面是否洁净。如果蛋壳表面有污染,应用水清洗,并擦干表面水份再打蛋。”
相关阅读:
吃鸡蛋前 请先洗洗
“鸡蛋有一层蛋壳,所以怎么放都不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想当然的事情。甚至老百姓中还有传言,认为鸡蛋外壳越是沾有杂质,证明它越新鲜。前几天,喜欢自己做饭又喜欢发微信的沈阳女孩王阳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打鸡蛋的时候,大家会把蛋壳洗一洗吗?还是直接打到锅里?”引来朋友间的一场讨论。
其实,无论是散装鸡蛋还是包装好的“绿色蛋”,蛋壳上细菌都多不可计。无论你是煮着吃还是炒着吃,从冰箱里拿出鸡蛋后,第一步都应当先洗一洗。
调查:很少有家庭洗鸡蛋
每次做跟鸡蛋有关的菜时,王阳总会把鸡蛋拿到水龙头下仔细洗一遍,可这个小举动却让老公觉得她“事儿多”,“又不是吃壳,不用洗”。“打鸡蛋的时候,大家会把蛋壳洗一洗吗?还是直接打到锅里?”王阳将自己的疑惑发到微信中,朋友们的意见也不尽相同,但从大家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习惯很难改变,不洗鸡蛋就直接烹饪是绝大多数家庭的做法。
在对市民的随机调查中,记者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清洗蛋壳只限于煮鸡蛋,其他的吃法都不洗。至于不洗的原因,有人认为自己一直不洗,没吃出什么毛病;有人觉得,自己买的是盒装鸡蛋,卫生状况不会太差。还有人觉得,壳上有一层“保护膜”,清洗杂质时会把这层膜洗掉,反而容易让细菌滋生。
误解:蛋壳脏没关系 那叫新鲜
记者又随机逛了位于沈阳铁西区、沈河区的几家菜市场,发现市场上售卖的鸡蛋外壳或多或少沾有不同杂质,有鸡毛、草屑、鸡粪等等。有趣的是,有些市民还真的喜欢买这类比较脏的鸡蛋。“蛋壳上的脏东西还没掉,说明这鸡蛋新鲜,而且吃鸡蛋又不是吃蛋壳,我觉得没事。”一位大妈这样说。
真相并不如此。没有经过处理的鸡蛋,蛋壳表面会沾染鸡粪、血迹、羽毛、饲料粉末等诸多污染源,可能是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原的携带载体,在低温或常温下,病原在鸡蛋表面脏物中存活的时间也会较长。
清洁时,如果为了清洁表面的污垢而把鸡蛋长期浸泡在水中,蛋壳上易溶于水的污垢的确会穿过毛细孔进到鸡蛋里面。但若是快速清洗、快速擦干,再放入冰箱,就能有效避免脏东西进入蛋壳中。
支招:吃蛋前要清洗擦干
烹饪跟鸡蛋有关的菜时,大多数人喜欢顺手在锅边、碗边敲碎鸡蛋,然后又在锅和碗的上方打开鸡蛋,这样一来,蛋壳上的细菌、病毒就更容易进入蛋液中。那么,怎么吃蛋才健康呢?
首先,要摇一摇鸡蛋,感受一下鸡蛋内部是否有晃荡和水响,再嗅一下鸡蛋的气味,如果蛋内晃荡有水响、蛋重量轻,蛋壳表面光滑且有异味,那么鸡蛋可能是已经坏掉,这样的鸡蛋不适合食用。
如果是新鲜鸡蛋,再看一下蛋壳表面是否洁净,如果蛋壳表面有污染,应先用水清洗,并擦干表面的水,再打蛋。打蛋时,如果不小心将蛋壳混入到蛋液中,要立即将其取出。打蛋后,如果发现是散蛋且有异味,或者蛋壳膜内有霉斑、蛋黄粘在蛋壳上,这样的鸡蛋都已经变质,不能食用。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