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中国拒收美国玉米可能造成价格下跌

2013-12-09来源:互联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媒体周五分析文章指出,中国在近期拒收一批含有未获得进口许可转基因品种的玉米,这意味着从美国这个最大玉米出口国向中国这个最大玉米消费国的发货将会减少,势必对价格造成影响。

  文章指出,因为中国和美国的良好收成,国际玉米价格在过去一年有超过40%的下降,而任何从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减少都可能进一步压低这个价格。仅仅在几年之前,中国的玉米进口还不会对国际价格造成太明显的影响,而过去一两年中,中国已经大大提高了玉米的进口量,其中的大部分都来自美国。

  在截止9月结束的市场年份中,中国进口了520万吨玉米,其中的绝大部分被用作动物饲料。这个数字和之前一个年份大体持平,相比2010-11市场年增长了五倍。

  本周早些时候,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宣布,在福建,深圳和山东等地发现含有尚未获得进口许可的MIR162转基因品种玉米之后,拒收了五个批次超过12万吨美国玉米。声明补充说,深圳的监管机构在上个月已经因为同样的原因拒收过一批美国玉米,但是也没有说明更多细节。

  上海汇易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张燕(音)说,"未来几个月来自美国的货将会减少,中国似乎是强化了对转基因进口的检查力度。"她指出,玉米进口量相比之前100万吨到200万吨的估算值将会少很多。2012-13市场年度中,中国98%进口玉米来自美国。

  本月早些时候,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的3月玉米期货一度跌破每蒲式耳4.20美元,是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基准合约报价在5月的时候还曾有每蒲式耳7美元以上的高位,随后对2013年将会有创纪录收成的市场预期逐渐成形,价格随即下跌。

  因为近期低价而出现大幅增长的中国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玉米价格的进一步下跌。美国农业部在8月时候的估算指出,中国买家订购了高达300万吨的美国玉米,远远高于去年同期时候的80万吨。

  对美国玉米的购买也压低了中国国内玉米的需求——中国产玉米的价格大约是每吨388美元,而美国玉米的本月到港价仅仅是每吨245美元。

  不过在出现多次拒收之后,市场对中国与美国之间玉米交易的前景也有了新的想法。张燕说,"很多人现在都在等待,特别是外国的玉米供应商,因为如果货物再被拒收,最终受损的是他们。"一名来自外国商品交易企业,在北京工作的交易员认为,"如果中国政府想挑剔美国的进口玉米,未来几周可能会有更多的拒收事件。"

  但是随着中国政府开始允许更多品种的转基因玉米被进口,检查人员可能需要其他理由来拒收进口玉米。中国农业部在8月时候宣布批准6万吨阿根廷转基因玉米进入中国,但是没有说明具体的品种。

  根据新华社周五引述农业部说法的报道,中国政府正在评估MIR162的进口申请。报道称,这个品种的发明人,瑞士生化技术企业先正达在上个月重新提交了申请,之前的一份申请因为内容不完整而被拒收。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玉米产量会增长4.6%至2150万吨,也会是连续第四年创下产量记录。但是受到猪肉产量增长的带动,玉米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加。行业估算指出,中国每年消费超过5000万吨猪肉,需求有7%到8%的年度增长。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院程国强在3月的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的玉米需求会比国内产量超出约1700万吨。


托市政策提振东北玉米价格 局部温和上行

  11月25日,东北临储玉米托市政策全面启动,收购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要求截止日之前,临储收购企业按照挂牌价格敞开收购,不限收,不拒收,应收尽收。受上述政策提振,东北玉米市场购销活动逐渐活跃,玉米价格呈现温和上行态势。

  市场表现

  东北玉米收购价格局部上行

  自东北临储玉米托市政策全面启动以来,东北玉米市场行情受政策提出现温和上行态势,尤以吉林省玉米价格涨势较为明显。截止12月5日,长春地区新季玉米潮粮收购价格上扬,粮点收购1920元/吨,水分25%-26%,较半个月前累计提价80元/吨,多为深加工企业收购,且为外地粮源,本地饲料企业挂牌收购2220-2240元/吨,当地临储托市收购刚刚启动;吉林榆树地区玉米价格趋于上行,当地黑龙江粮源潮粮大多涌向深加工企业,容重670-680,本地粮源粮点收购1720-1740元/吨,30%水分,容重710,较上周提价20-30元/吨,折干成14%水分玉米价格2140-2150元/吨,当地临储托市即将收购,潮粮22%水分收购1900元/吨,折干(含烘干)2180元/吨,农户卖粮进度30%;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新玉米收购价格暂稳,当地饲料企业新玉米挂牌2160-2180元/吨,15%水分,二等,当地潮粮粮点收购1700元/吨,30%水分。另从深加工企业收购情况来看,自托市收购政策启动后,吉林地区部分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出现上涨,长春金成挂牌二等新粮挂牌2140元/吨,三等挂牌2120元/吨,折扣1:1.2,水分14%,(9月25日挂牌),较上周提高20元/吨。

  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坚挺向上

  随着临储托市收购政策的启动,东北玉米收购价格已出现上涨,成本支撑下,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坚挺向上。截止12月5日,二等玉米主流理论平舱2340-2350元/吨,大连三等粮源平舱2310-2320元/吨,锦州港新玉米主流收购价格2260-2270元/吨,较上周上涨20元/吨;鲅鱼圈主流收购价格2270-2280元/吨,较上周上涨20元/吨。

  影响因素

  农户惜售心理弱于去年同期,玉米价格上涨暂限于局部

  自临储托市玉米政策宣布启动以来,东北不少地区农户出现惜售心理,以吉林为首的产区玉米价格出现小幅上扬态势,但暂时以潮粮收购价格上涨为主,终端收购价格涨幅有限。

  不过,与去年相比,东北农户整体惜售心理有所减弱,一方面,去年东北玉米上市后价格越卖越低,存粮农户并未得到预期中的收益;另一方面,今年东北玉米丰产成定局,但区域性玉米品质差异性较大,一些粮质较差或者地处偏远地区农户卖粮热情明显较强。其中,辽宁、内蒙地区农户因没有习惯存粮,卖粮进度较快;黑龙江地区农户则习惯先行销售一部分粮源,现主要流向吉林深加工企业。

  吉林省启动省级临储托市政策,各地玉米品质存在差异

  11月27日,吉林省启动等外玉米省级临储收购,解决当地部分地区玉米因天气原因品质下降的情况,因当地部分农户地趴粮已开始出现霉变迹象。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黑龙江地区。据了解,尽管11月份开始东北逐步降温至零度以下,但对于地趴粮而言,由于地温较高玉米“未冻透”,部分地区玉米出现霉变的现象。此外,今年东北玉米生长期间降水较多利于岗地玉米,洼地玉米遇涝灾,各地玉米品质不均,这一点有利于后期优质玉米竞争力提高。

  南方销区采购情况需根据运费补贴实施与进口玉米到货节奏而定

  据了解,截止目前,南方销区“北粮南运”政策正在分省陆续执行中,其中广东地区尚未启动,重庆、安徽、江西等地已开始落实。为此,目前东北地区尚未出现南方饲料企业全面入市采购的情况,但一些贸易商已经开始启动批量收购,毕竟,即便没有北粮南运补贴,按照目前东北玉米价格与临储价格比较,仍有利可图。

  此外,12月4日质检总局宣布,再次退运5批12万吨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使得我国玉米进口步伐可能放缓,具体进展我们将继续跟踪,但后期到货节奏可能会影响到南方用粮企业在东北的采购节奏。

  后市展望

  展望后市,在今年东北临储托市玉米收购启动的大背景下,东北玉米价格将继续底部抬升态势,并逐步向临储托市价格靠拢。但在春节之前东北农户卖粮积极性较高、一些低质粮源批量上市的冲击下,其价格攀升仍受考验。目前我们还需要关注国家对于转基因事件处理的节奏对进口玉米后续到货的影响,整体来看,此次事件短期可能不利于美国玉米出口,而有利于国产玉米的后期走势,当然若此问题没有进一步扩大南方港口玉米价格下调仍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12月4日质检总局宣布,再次退运5批12万吨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使得我国玉米进口步伐可能放缓,具体进展我们将继续跟踪,但后期到货节奏可能会影响到南方用粮企业在东北的采购节奏。


玉米库存补充节奏放缓,价格基本稳定

  由于今年东北地区玉米质量较好,加上对南方16省进东北采购玉米实行140元/吨的费用补贴,近期南方企业进入东北地区询价现象明显增多,后期企业对东北采购热情较高,因此当前并不急于补充库存,多以随采随用为主,玉米价格基本稳定。

  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均比上周上涨10-20元/吨。目前东北玉米临储收购展开,玉米价格对淀粉生产成本形成支撑。淀粉行业加工利润持续亏损,开工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也支撑淀粉价格。但随着天气转冷,淀粉需求减弱,不利于淀粉价格上涨。预计近期国内淀粉价格以稳为主,后期可能因成本推动上涨。

  据了解,当前胚芽粕供应有限,对其价格形成支撑,但豆粕价格呈震荡下行走势,对玉米胚芽粕价格有一定压制,总体而言,胚芽粕价格以稳为主。国内大部分地区玉米油价格均比上周上涨100元/吨。目前食用油进入备货旺季,加上玉米胚芽供应较为紧张,油厂对玉米油的挺价意愿增强。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