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18日,第三届中国肉鸽学术研讨会暨肉鸽美食大会在广州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一直奔走呼吁将H7N9禽流感中“禽”字去掉的华南农业大学毕英佐教授展示其搜集到的最新权威研究成果,再次呼吁H7N9禽流感改名。毕英佐教授认为,改名不仅是学术问题,也会给千万养禽从业者带来信心。
毕英佐指出,根据WHO流感通用命名法则,H7N9流感需要标注宿主来源。确定宿主为“禽”需要注意三个关键问题。第一,该病毒首先发现于人,人有症状而禽不发病。第二,百万份的养殖场检测结果表明,养殖场没有家禽感染H7N9病毒,仅有环境复杂的交易市场有检出。第三,人源型和禽源型的H7N9是不同的。最新的研究表明,人源型和禽源型的H7N9有一个位点的氨基酸不同。用禽源的病毒感染小鼠和雪貂这样的哺乳动物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和死亡;而用人源的病毒感染小鼠和雪貂,则导致两种动物发病;用人源的病毒感染鸡,鸡表现为血清阳转,有了抗体。基于以上三点,将人感染的H7N9病毒命名为禽流感很不科学。当前,对于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机理仍有很多未知,不宜草率下结论。
毕英佐教授强调,假设不能作为真正的结论,“不排除人传染人的可能性”“禽传染人只差一步”这样的表述缺乏科学精神。从现有病例来看,依然是散发病例,也没有人传染人的证据,不排除的概率是多大,差一步的进化需要多久,这些需要明确,否则会引起社会恐慌。
在毕英佐教授的讲座中,多次被与会者的掌声打断。陈益填会长强调,毕教授的报告给肉鸽业和养禽业带来了希望之光,给行业以鼓舞和底气,让我们更自信地去应对未来H7N9流感的挑战。
一周阅读排行